推进专用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考
摘 要:本文从完善分系统建设、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注重系统管理与安全建设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专用信息系统建设的重点和思路,并提出了建设的方法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指挥控制 通信 预警 警报 管理
专用信息系统是一个由多种设备和软件组成的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包括信息服务、信息传输、预警与空情接收、警报发放控制等系统。加强专用信息系统建设研究,对于加强社会信息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完善分系统建设
专用信息系统的主要分系统包括指挥控制系统、预警与空情接收系统、通信系统、警报系统等,完善各分系统的建设是完善信息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是指挥控制系统建设。指挥控制系统是龙头,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实现指挥控制系统与其它系统的一体化建设,是提高指挥效能的必备基础。首先是要构建合理的体系结构。指挥控制系统是根据指挥关系,自上而下逐级展开,左右相互贯通,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有机的整体,这种整体结构能够保障各级各类指挥和行动协同,具有较好的整体性与较强的生存适应能力。从宏观上看,各级指挥控制系统的层次、序列、组成及相互关系构成了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其次是要发展完善的指控功能,根据组织指挥的需要,指挥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信息功能、计算功能、决策功能和监控功能等。第三是要对系统内部的各单元要素进行建设完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网络系统、指挥作业平台、显示控制系统、多媒体系统、信息服务系统、软件系统等组成,要及时根据标准规范、技术更新和需求变化,加强各单元要素的硬件软件建设更新。
二是预警与空情接收系统建设。预警与空情接收系统是保障有效获取警报与空情信息的关键系统,在专用信息系统中地位十分重要。首先是要实现国土防空预警一体化,高效、准确、及时接收实时的警报与空情信息。其次是要突出信息主导,树立系统建设新观念,使预警能与相关预警系统有效互联,实行信息共享。第三是要多法并举,多途径传递空情信息,不论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预警都应保持常备不懈,全天候昼夜监视,在尽可能远的警戒距离内,对目标精确定位,测定有关参数,识别目标的性质,为决策者提供尽可能多的预警时间,以有效地对付敌方的突然袭击。
三是通信系统建设。通信系统是专用信息系统的基础性设施,已不是简单的建立各种独立的通信网络,而是坚持以需求和运用为目的,依托国家公共数据网络和利用现有系统,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的目标。首先是要构建多种通信手段相融合的一体化信息传输平台,实现短波、超短波、光缆、移动、卫星等通信网一体化建设。确保专用信息系统各级指挥机构之间、与党政军及有关部门之间互联互通。其次是要加强机动通信系统建设。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城市、对主要党政机关、对重要目标和设施进行轰炸的可能性最大,一旦空袭开始,战争情况将极其复杂,瞬息万变,一些固定通信设施可能被摧毁,受灾地域也难以确定,救灾工作可能在城市范围内全面展开。平时,自然灾害、人为灾难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等因素发生的时间、地域和性质也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专用通信公用平台和信息平台必须具有较强的机动通信能力,满足信息的传递、接收和发放,并具备战时和平时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地部署、展开、联通与转移的能力。第三是要完善通信系统的安全保密性建设。通信的窃密与反窃密一直是敌对双方夺取信息优势的焦点,这对专用通信系统的安全保密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制定科学的安全保密规章制度外,还必须从技术上采取加密、网络控制等有效的安全保密措施。
四是警报系统建设。警报系统是专用的相对独立的系统设施,同时也是专用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是要完善信息接收系统建设。通过依托专用网、利用专线接入或无线专用频率接入、空情接收处理自动化系统来实现警报与空情信息的接收,通过建设专用应急指挥网络与当地城市相关公共安全应急指挥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来实现灾情信息接收。其次是要规范信息发放控制系统。建设警报控制中心和控制节点,建立起覆盖全国的警报发放控制系统。第三是要建立健全警报报知网。建设以户外音响警报报知网为主要警报网络,以无线移动警报报知网、广播警报报知网、互联网警报知网、固定电话警报报知网、简易器材警报报知以及机动警报车等为辅助警报网络,从而构成机动与固定相结合,户外与户内相结合,音响与语言相结合,地上与地下相结合,多手段、多层次的警报报知网,同时在警报音响覆盖率指标上,要特别注重有效覆盖率的提高。第四是要提高传递线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警报信息传递包括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为了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并满足传输线路的抗毁能力,有线传输信道一般采用光缆,并尽量利用自建的光缆传输线路,必要时也可租用公众网专线。无线传输信道主要考虑抗干扰能力强,设备便于隐蔽,控制可靠性要高,误警、漏警、虚警概率为零,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适应能力强,并采用警报专用频率。
二、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信息资源的效益。
一是进一步推进数据工程建设。数据工程建设是信息化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信息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整个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要重点做好数据标准化、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应用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切实解决数据可用性、数据共享性、数据易用性、高效管理存储等问题。
二是建立健全综合数据库。按照有关建设规范要求,采用统一的数据库标准格式,整合指挥、工程、法规、财务等基础数据库资源,建立健全城市防空袭方案、重点防护目标、防空警报信息、专业队伍信息、工程信息、人口疏散与掩蔽信息、地理信息和城市应急救援方案等数据库。综合数据库建设要与信息系统工程同步建设,完善各类数据采集、更新、维护和服务机制,建立综合数据保障体系,满足各级信息数据的统一调用,逐步实现国家、省、市、区、街道多级信息资源共享和综合应用。
三、注重系统管理与安全建设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推进,对系统管理与安全建设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在技术上和制度上不断建设完善。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积极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完善信息系统管理体系。任何系统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和应用机制,都会落入“一流的系统、二流的应用、三流的管理”的境地,都会导致极大的浪费。实际上,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一体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地面临着如何管理好信息系统的问题。要研究系统维护管理的需求、特点和规律,制定适合专用信息系统维护管理的指标、规范、制度和条例,使维护管理有章可循。要不断研究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要求,总结管理工作和信息系统值勤维护的实践经验,逐步建设、完善和形成规范、系统、科学的专用信息系统维护管理和信息化应用与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综合效益,发挥信息化建设的直接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综合效能。
二是要研发和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决定战术,信息化建设既要重视硬件的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和管理的发展,发展和运用现代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其效能。要深入分析行业的特点、规律,重点开发适合其行业需要、具有特色的管理信息系统,具备人员考勤管理、战备值班、综合数据管理、信息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基本功能,实现对相关业务处的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其综合能力和水平。
三是要健全信息安全防护系统。高度重视专用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安全防护系统建设与信息系统建设同步进行。首先是要建设专用信息安全防护系统。采取安装防火墙、安全认证、电子密钥、预警检测、病毒防杀、信息加密和物理隔离等措施,保证系统安全、保密正常运转。指挥网、办公网、政务网和因特网互相物理隔离,确保信息安全。其次是要强化专用信息系统建设使用与管理。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信息设备使用维护管理、信息安全保密、信息化水平评估等方面的规章制度,逐步形成建设有序、制度完善、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系统使用率、设备完好率、数据更新率、通信联通率达到规定指标。第三是要建设数据异地备份存储系统。规划与论证数据异地存储系统建设方案,依托地下指挥所建成数据异地容灾备份中心,实现数据和其他重要数据的异地在线备份存储,保护数据安全。
21世纪的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时机,完善和加快专用信息系统建设进程,适应行业改革发展,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进一步推进专用信息系统建设蓬勃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