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矿产资源企业安全生产内部审计初探

摘 要:矿产资源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笔者尝试从加强内部审计的角度探索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矿产资源企业安全生产内部审计应实现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的结合,在角色定位上,从监督制衡转变为参与决策、加强管理。

关键词:矿产资源企业 内部审计 安全生产


  一、矿产资源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开展安全生产内部审计是提高安全管理的需要。通过国家安全整治力度的加大,近几年安全事故总体下降,但是每年仍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重特大事故常发,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比较薄弱、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排查隐患不彻底,法规体系不健全,安全投入不足。建立安全生产内部审计制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是矿产资源企业提高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项新举措。
  2.开展安全生产内部审计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2010年4月,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首次将企业安全生产列入内部控制范畴。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发表检查意见,行使监督职责。矿产资源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举措开展监督评价,使内部审计成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安全隐患的重要行动。
  3.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需要。风险导向审计强调以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指导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整个审计流程,对于矿产资源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而言,其审计风险主要来自财务舞弊和安全生产出现的风险,在传统“查错防弊”功能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内部审计忽略企业主要风险,已不适应矿产资源企业安全生产的发展和需求,因此,矿产资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将工作重心前移。
  二、矿产资源企业安全生产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
  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仅定位于财务审计,执行“确认”角色,没有或较少服务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还未真正发挥“咨询”作用。具体来说,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内部审计定位欠科学
  矿产资源企业大多属国有企业。这决定了其管理体制深深地刻上了行政干预的烙印。企业没有充分实现自主管理,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被政府审查所取代,导致其职能定位不清,主要表现在内审部仅仅从事财务审计和内审部在公司治理中的领导归属欠科学等方面。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有待加强
  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一方面要保持独立性,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另一方面又要协作管理层提升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水平。矿产资源企业内部审计目标之一是确保生产安全,如果出现问题,证明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做足安全生产审计工作。因此,为了使矿产资源企业内审部能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中的防范及监督职能,必须授予内部审计人员更高的权利,增强其独立性。
  (三)内部审计人员执业水平不理想
  矿产资源企业安全生产的内部审计, 主要是检查安全管理机制是否建立健全,现场管理、技术管理、隐患排查管理、安全教育培训、事故处理和应急管理是否得到落实等进行的审计。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审计、法律等相关知识, 还要掌握采矿、工程、机械等方面的知识。
  但是矿产资源企业由于工作重心在提高产量、追求经济效益,核心骨干力量和技术人员都被安排在生产第一线以及和生产直接相关的部门。有些内部审计人员是从其他辅助部门(如工会、纪委等)调到审计岗位的,以前所接触的业务比较单一,知识面较窄,缺乏现场检查的经验,并且没有得到专门的培训。因此,他们风险观念淡薄,审计风险考虑较少,对管理上的漏洞,操作上的不规范敏感度不够。人才的缺乏导致审计部门无法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三、建立矿产资源企业现代安全生产内部审计初探
  矿产资源型企业的产权结构只是表面的东西,产权改革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关键在于改变观念,加强监管。因此,我国矿产资源企业要真正实现安全生产,降低事故发生率,必须改革内部审计模式,加强监管,把安全生产的理念通过制度的手段传输到每个人的头脑中。
  (一)内部审计重新定位——提高权威性和独立性
  矿产资源企业内部审计的两大对象是财务收支和安全生产。财务审计是由总经理下属的审计部执行。审计和会计是天然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总经理领导下的审计部其职责是代表总经理对财务部日常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联系的对象主要是财务部。因此,财务审计相对有效率,也易于执行。但是,安全生产审计不同,一方面,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安全生产审计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另一方面,安全生产涉及到企业几乎所有的部门,因此审计工作协调更困难,风险也更大。
  (二)内部审计应服务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力与责任关系。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有很多共同点,但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侧重点不同。公司治理更注重企业整体的把握,包括权责划分以及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内部控制则强调企业各部门日常生产经营中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明确责任。
  1.矿产资源企业内部审计服务于内部控制
  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安全审计小组拥有较强的权威,人员构成多样化,多学科背景的审计团队能满足提高内部控制的要求。
  (1)通过内部审计督促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建立安全检查日报告制。由于矿产资源开采属高危险行业,一旦发生矿难将会给国家、人民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矿产资源企业生产管理部门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内审部通过执行工作敦促其在作业人员每天下井前进行如下检查:通风设施是否完备、电路是否受损、紧急通道是否畅通、瓦斯是否突出、作业人员身体状况是否良好、安全设备是否随身配备等,并形成文字记录,由检查人员签字向管理层报告。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报告情况进行检查。
  (2)通过内部审计督促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作业培训,培育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职工在长期作业过程中形成的安全价值观念和科学操作习惯。矿产资源企业建立安全文化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可通过职工岗前培训、在职教育、模拟演练和技能大赛等多样化形式进行。
  (3)通过内部审计督促总经理制定紧急预警机制。当作业人员发现危急情况时,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后,可直接向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或总经理报告,特殊情况下可自行发布紧急疏散信号,并事后做出现场情况书面报告。
(4)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对安全生产专项费用的拨付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矿产资源企业每年应从营业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安全生产专项基金,用于安全知识培训支出,安全设备购置支出、外部专家安全咨询支出等。内部审计部门每年末对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2.矿产资源企业内部审计服务于公司治理
  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外部审计师,但是由于存在一系列弊端,如利益互通、缺乏了解等,治理效果不理想。“SOX法案”的颁布要求公司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作为内部检查机构,形成了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四位一体”的公司治理结构。
  矿产资源企业组织结构欠合理,使内部审计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在公司治理层面上,应借助内审部重构来推动组织治理结构的革新。改革传统的职能化部门形式,推动其向矩阵型组织发展。(见图1)

  图1 煤炭企业矩阵型组织结构示意图


  这种组织结构模式的优点是:由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不同专业知识的人员对安全生产进行内部审计,一方面可以获得专业分工的效率,另一方面跨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三)安全生产内部审计内容
  对安全生产进行内部审计时,应从安全规章制度、隐患排查与治理、事故报告及处理、安全投入、应急救援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见表1)
表1 矿产资源企业安全生产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