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完善商业地产开发与运营模式探析

摘 要:分析了我国商业地产开发与运营的六种主要模式,以及商业地产开发中存在的商业和地产结合错位、无序开发和缺乏资金支持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商业地产开发与运营模式的思路,包括重视项目策划、调整业务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专业人才团队建设、加强对相关服务行业的培育。

关键词:商业地产;模式;完善


商业地产,即作为商业用途的地产,是指各种非生产性、非居住性的房地产,包括办公楼、公寓、会议中心,以及商业、服务业的经营场所等,它在开发模式、融资模式、经营模式以及功能用途上,有别于住宅、公寓、办公楼等房地产形式。当前在全国房地产市场受到政策调控的影响下,住宅开发调整态势明显,发展商业地产不失为开发商的一种明智选择,因此完善商业地产开发与运营模式对于中国商业地产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我国商业地产主要开发与运营模式
   商业地产开发与运营主要由地产开发、商业运营和资本运营三部分构成,随着我国商业地产的逐步发展,开发与运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⒈“纯销售”模式
   即商业地产项目在建成后,开发商为了快速套现,实现资金回流,将物业分解并分别出售给若干中小业主,这种模式是我国中小型商业地产开发商的重要选择方式,并且在一些二、三线城市至今仍然是主流的开发模式。它大大缓解了房地产开发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同时降低了开发项目的资金门槛,有利于项目的开发运作,短期见效快。但是,单纯的商业地产出售由于业主众多而使产权复杂化,难以实行统一经营;所有权和经营权上失去整体性,难以实现商业物业的保值增值。
   ⒉整体租赁,不售产权的商业模式
   整体租赁不售产权是只出租场地不出售产权的运作模式,一些规模比较大的百货商场和超市等所在的商业地产都采用了这种模式。对存有大面积空置营业用房的产权而并不打算分零销售的房地产开发商而言,往往采用这种商业模式。这样的开发商一般没有商业方面的经营人才,在商业地产建成后,无力自行经营,所以选择有商业经验的商家租赁其物业,以避免经营上的失误和商业经营中的风险。采用这种商业模式的开发商往往把核心竞争力集中在建筑和设计方面,对于商业经营很少涉及。对开发商的社会公关能力要求极高,开发商的收益一般较低。
   ⒊分零租赁,不售产权的模式
   以这种模式进行运作的大型商业物业在国外一般称作SHOPPINGMALL,采用这种模式的商业地产规划设计与经营管理都应在统一的组织体系下运作,提供全业态的一站式购物服务以能够吸引各个层面的消费者,同时拥有足够数量的停车场地也是其主要特点。这种商业模式对资金的要求极高,招商、管理运营等方面的投入也极高,投资回收期较长。
   ⒋零售产权、整体租赁的返租模式
   这种商业物业又称作“管理型商铺”,其根本特征是开发商拆零销售产权回收资金,通过长达10—2O年固定化、利率化的返租回报,将经营权从投资者手中取回,然后委托专业的商业管理公司进行物业的管理和经营,获取租金,回报投资者。管理型商铺既能够在短期内回收大量资金,又可以避免零售产权导致经营混乱的局面。对购铺投资者而言,管理型商铺省去了投资者出租的风险和收取租金的麻烦,投资收益较为长久而稳定,并使业主回避了市场形成初期较大的经营风险。从商业经营角度看,管理型商铺在整体经营上对于项目经营内容、商家品质、形象定位有着清晰的界定,有助于各经营商家人驻前对项目整体营运风格、发展前景的了解和预测,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是一种高收益高风险的商业模式,投资回报合同期较长,合同期内的发展状况难以预测,同时寻找有经验的商业管理公司方面存在难度。
   ⒌分零租赁经营、零售产权的返租模式
   分零租赁经营、零售产权是一般中小型开发商在开发低层商业楼盘和商业步行街的作法,它一般将营业用房分隔成1O一50平方米的小型独立商铺,既方便销售产权,又不影响经营,商铺由业主自营或自租。产权和经营权直接分散到客户,滞销商铺则可作为开发商自营物业。这种开发与运营模式对于开发商而言资金压力小、运作周期短、短期回报高。但各个商铺经营权完全分散,开发商或管理公司很难控制,经营风险很大。
   ⒍零租零售与整租不售两种方式混合的模式
   零租零售与整租不售两种方式混合的模式可以这样来表述:部分只租不售、部分又售又租,出租部分起示范作用,以租带售。这种混合运作模式通过分零销售物业的黄金商铺产权回收项目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投资,并由投资者自行出租或 自营,其余物业成为开发商的自有物业,引进大型超市、建材家具家居广场或百货公司保证巨量的人流和经营格局的统一。其主要代表案例就是大连万达集团在全国十余个城市建设的万达购物广场。这种商业地产得到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成为当地的形象工程,自然受到当地政府的热烈欢迎,同时在选址、税收、手续等各方面给予一定的便利和优惠。商业模式做到了强强联手,通过各种品牌组合,产生经营优势,有效控制了经营风险,对开发商而言也大大减少了销售压力。因其主力经营超市与精品百货的客户群体不重合,投资者风险较高,也大大限制了中小投资者的经营范围。
我国商业地产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城市化进程的提速,我国商业地产快速发展。但是市场发展中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⒈商业地产开发中存在着商业和地产结合的错位
   地产商凭借多年开发住宅的理念,通常会采取将开发好的商铺出售出去的做法,以实现资金的快速回笼,并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但规模较大的商业地产项目一旦被拆散成商铺卖掉,就很难实行统一的经营规划和管理。而且这种开发商采取出售的短期行为还加大了后期的运营风险。其次,在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多数开发商都是由住宅开发转型而来的,开发理念没有能够迅速地转变。住宅项目是以解决消费者居住问题为目的,只要做好产品定位、保证工程质量,做好销售就可以保证利润。一些开发商获得地产开发权后,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没有考虑市场上有什么样的商业业态的需求;产品功能上则停留在住宅开发所能满足的基本功能,忽视了商业地产特有的功能需求。这种开发模式除了带来商业地产和商业经营的不适应外,更造成了网点布局的严重失衡。商业地产往往是先建设后招商,许多项目在选址、内部结构、仓储设施等方面无法满足商业经营的要求,形成大量无效供给,造成烂尾楼现象。再次,由于开发商对商业规律认识不够,对商业特性的把握存在偏差,造成市场定位不准,没有从商业的阶梯性和互补性来定位项目的业态和业种。开发商凭借非理性的感觉进行项目投资,在缺乏专业的市场研究和商业策划的前提下,在没有明确的目标、明确的客户,甚至没有明确将要对哪些业态进行组合的情况下就定方案,然后再考虑招商问题。其结果是没有有效地将地产同商业对接,造成两者间的严重脱节。
   ⒉商业地产开发无序,重复建设严重
   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短期效益,注重形象工程不顾本地市场和消费需求,盲目加快对商业地产的开发。商业地产投资商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追求新的投资盈利模式,引发了大型商业网点发展高潮。因此,抢商机争项目,论证不充分,建设开发盲目,招商和项目定位与市场脱节,造成了阶段性、结构性、地域性的不平衡和网点布局的不合理,并引发就业、扰民、影响交通、破坏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这种投资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突出表现在网点店过剩,新型业态发育缓慢。在店址的选择和经营定位上,有的开发商和投资商缺乏科学性,重复建设造成了商业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加剧了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同时,由于大量占压资金,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⒊商业地产建设缺乏资金支持
   商业地产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我国商业地产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就是依靠银行贷款。目前全国商业地产对银行信贷依赖水平在70%-80%左右,商业地产自筹资金比例很低。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银行贷款存在越来越多的限制,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将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同时,商业地产资金回收时间较长,这就造成了资金投入和回收的矛盾,从而产生了商业地产开发以售为主、“卖了就走”等短期行为,为项目随后的经营埋下了隐患。
商业地产开发与运营模式的完善
   在当前我国商业地产的开发背景下,只有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现状,探讨我国商业地产开发与运营中的具体实施策略,才能逐步解决目前我国商业经营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商业地产开发与运营模式的完善所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⒈重视项目策划
   商业地产不能简单套用住宅 “先设计后销售”的模式,而应该重视项目的前期策划工作。首先,对于城市的特点、城市的文化、消费习惯、消费结构,以及城市的未来规划与发展,进行充分有效的研究与调查,寻找该城市的商业发展空间、商业需求空间、商业业态布局,从而确定市场需求。其次,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包括总体定位、产品定位、面积定位、价格定位、投资人与租赁人定位等。再次,进行符合市场的概念设计与规划。概念设计一定要从商业专业角度进行专业设计,充分考虑未来商业经营者使用的需要,建筑规划要与这个城市的文化与习惯相符合。
   ⒉调整业务模式
   商业地产开发商应改变惯有的思维模式,舍弃过去追求短期利益的想法。应建立适应商业地产开发与运营的业务模式,例如,可采用订单式商业地产开发模式,即预先与企业签订合约,得到其租约的承诺后再进入实质开发阶段。在地产开发中引入商业管理的经验,项目的开发应满足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经济、可行等原则。
   ⒊拓宽融资渠道
   为了分散项目的资金风险,应该拓宽商业地产项目长期资金的融资渠道,改变过去单一依靠银行信贷融资的形式。从理论上讲,商业地产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很多,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退休基金,信托公司等。可以探索信托、海外基金、商用物业“证券化”等新型融资渠道。可面向公众募集资金,它的特点是募集对象广泛,募集潜力巨大。或建立长期投资商业地产的基金、机构。除中小投资者和开发商外,各种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机构投资者,也是商业地产开发和经营资金的重要来源。相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而言,其它机构投资者能提供期限更长、规模更大的资金,更适合于长期投资。
   ⒋加强专业人才团队建设
   人才队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商业地产公司在复杂的多环节项目开发运营过程中失利。国内院校没有商业地产专业,商业地产人才输出几乎为零,鉴于商业地产发展日益壮大,国内院校应开设相关学科为行业输送人才。另外,我国地产开发商普遍比较重视土木建筑类人才,而对商业类人才相对轻视。但是在商业地产开发中,商业与地产的地位是并重的。对于前期策划、招商、运营、资金运作都应培养专业的人才团队,并通过对国外成功项目的考察研究加强对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运作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助于在复杂的商业地产项目各环节中起到沟通、协调、控制的作用。
   ⒌加强对相关服务行业的培育
   在一个成熟的商业地产行业中,除了商业地产开发商,还应该有成熟的相关服务行业,如商业地产招商公司、地产运营公司、商业地产建筑设计院等等。 成熟的相关服务行业体现出专业细分的特点,与商业地产开发商配合,才能最有 效率的推动商业地产行业的发展。因此,我国目前的商业地产相关服务行业应建立起规范标准,借鉴国际经验,提高自身服务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