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摘 要:会计信息失真根本原因是利益的诱导,会计本身失职,直接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社会监督不利,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如何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高管理层的法律意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社会监督,不给做假留任何机会,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服好务。
关键词:信息失真原因、会计职能、防范措施、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社会监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管理语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也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要以“诚信为本、操守自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但近几年来,会计造假则引发了严重的会计危机,会计信誉受到严重损害,会计核算工作质量下降,监督职能失效,会计信息失真的普遍存在已引起社会的关注,虚假的会计信息践踏了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到了非解决的时候了。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利益的诱导,使会计主体要求作假,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 隐瞒收入,虚列成本,侵占公有资产,偷税、漏税。
2、私设“小金库”,为非法会计收支提供“避风港”。
3、超标准、超范围的不合理开支如:请客送礼、行贿、挥霍浪费等非法支出纳入合法支出项目中,给个别人以可乘之机,从中获利。
4、通过虚增资产、隐瞒债务等手段人为的提升企业偿债能力,从而骗取贷款或投资。
5、虚列收入、少计成本费用,或利用关联交易等手段提高企业盈利水平、欺骗股民。
(二)、会计本身失职,直接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作为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高度的概括了会计的基本职能(我们通常把“控制”理解为监督,把“观念总结”理解为核算)。会计没有真正发挥本职职能作用。
会计核算方面失真:会计业务素质低,在会计队伍中有部分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无证上岗,或凭人脉关系就职,不能识别虚假原始记录或原始记录不严密,造成核算错误,一些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综合素质较低,业务知识贫乏,缺乏敬业精神,不思进取,会计基础管理薄弱,家底不清,财产不实,财务管理混乱,无法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方面失真:大多数企业虽有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董事会、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股东大会等,也有完善的内部监督等规章制度,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股东会形同虚设,董事会中一人说了算,监事会、职代会走形势,厂长、经理一人说了算。大权在握,应有的控制和相互制约无从谈起。
会计要想保住饭碗,只能违心做假,会计核算及监督必须以管理层的利益为核心,什么投资者的利益、债权人利益、社会公众利益、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就可想而知了。
(三)、社会监督不力,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
按我国公司法相关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但问题是聘请注册会计师审计权力在谁?虽然规定是由股东大会决定,但实际上谁付费谁有权,真正的权力还是在管理层,能否用你、续用你、费用支付多少,看你服务的情况而定,所以说受聘、续聘、收到费用多少决定了事务所的经济命脉,从而丧失了其独立性,为了留住客户长期有稳定的审计收入、咨询收入及其他收入如评估费、所得税汇算费等,帮助其造假在我国普遍存在。另外工商每年年检、税务局每年检查,都只是为实现自已的目标而行事,或者其中还有些政府官员为了自已享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灯红酒绿、花花世界,从企业、从事务所的审计收费中提成,重在收费、轻视检查。
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对策的控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工作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的质量需求大大地增加,整顿会计秩序、发挥会计职能作用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有人说,会计没有了诚实,就像战士没有了勇敢、科学家没有了智慧、官员没有了廉洁。《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大法和基本法规,依法组织会计核算,提供会计信息是每一个会计主体及会计人员的责任,企业在选用会计上应选用业务素质、政治素质都较高的人员来就任会计职务,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还要经常参加业务知识培训、会计法规教育,在现行经济形势下,会计人员要不断加强知识更新,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会计理论水平,弘扬正气,扼制邪气,使会计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保持职业尊严,做高尚的会计人,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每一个会计人员在心中都应记住:任何造假都是违背实事求是精神的,违背实事求是的精神,也就是丧失了作为一名合格会计人员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不能一辈子活在痛苦的煎熬中,时时刻刻等着被揭穿的那一天。不做假账,廉洁自律,毕竟财务造假也只能隐瞒一时,却不能掩盖那越来越严重的经营困境,要想救活一个企业,需要在经营上下功夫,找到突破,从根本上改变它,否则无论怎样包装,都不能解决实质问题。
(二)、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管理层的守法意识
加强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行的法律保障,人们往往认为会计造假是会计人员失去诚信,而事实上会计人员是造假者,也是受害者,造假是企业负责人的意志体现。加强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有效地督促会计人员严格按会计法及准则、制度为相关使用人提供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试想一下:如果投资人知道公司在向他骗钱,他还会甘心对它投资吗?如果信用基础被破坏,投资者对公众信息失去了信任,企业又如何通过上市来筹款呢?如果政府知道公司在利用虚假会计信息偷税、漏税,税务机关还会信任公司的账目和报表来征税吗?如果银行知道公司提供的会计报表都是假的,他还会借款给公司吗?如果大家都互不相信,市场经济也就难以维继了。做假所带来的最终巨大的危害是动摇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公司,那它最终将遭致市场淘汰。管理层人员应权衡利弊、得失以后,自觉守法、执法,而不敢违法。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站稳,只有一靠产品质量取胜,二靠成本低取胜。造假只能一时,不能永远,一旦东窗事发,人生将以失败告终。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公司治理,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构造多元化的公司股权结构,只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使企业自觉遵守经济规律,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
建立并完善公司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内审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防范财务造假,有效堵塞漏洞。加强监事会监督职能,通过相关措施完善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体系,增强内部监控机制。
(四)、强化社会监督,不给做假提供可能的机会
我国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的部门很多,有审计、财政、税务、工商、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纪检监察等,这些部门各有各的办法,但凡它们每年轮流有一家进入企业,真真正正地检查一下,不搞任何循私舞弊,增强自身业务素质,事办到点子上,起到社会监督的专业性及针对性,不给任何做假留面子、找机会。
注册会计师要不断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遵守相应的规范,严守职业道德底线,对待做假,决不姑息迁就,利用自已的专业知识为中国的市场经济服务好。如果有可能,政府相关部门应给注册会计师提供更好的执业环境,以省为单位,统计省内大中小企业,分行业,制定一定的收费标准,将费用集中在一起,以招、投标的方式选取有资格、有责任心、职业道德水准高的事务所随意抽取公司进行审计,使注册会计师的行为不屈从于委托单位的要求,杜绝造假的可能因素,保证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国家宏观管理需要、是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注重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了解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将对策时刻运用于会计工作中,必须遵循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必须秉持“防患于未然”的态度,采取“标本兼治”的治理方针,彻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