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海南省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之浅见

摘 要:2010年下半年以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先后颁布《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文化体育领域的实施办法》等推动海南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文件,是海南省推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当前,海南文化产业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的改革步伐,必将吸引一大批国有和民营企业投身到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使海南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 本文通过对海南省的文化产业的现状、特点和融资难进行分析,对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海南 金融机构 文化产业 发展


  从2009年开始,随着《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尤其是《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等相应配套措施的出台,文化产业成为众望所归的一个战略性产业,该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把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创新和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努力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国家为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多项举措正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海南省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1]
   一、海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一)文化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截止至2009年,海南省文化产业单位数2444个,其中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各1个、文化产业园区和主题公园10个;音像批发、零售单位506个;图书批发、零售单位174个;网吧连锁企业、互联网文化经营企业8个;网吧1135个;歌舞娱乐场所487个,电子游艺场所444个,文化表演团体54个,演出场所13个,体育经营场所57个,演出经纪机构21个,电影放映场所24个。2010年,海南省文化体育产业增加值为43.26亿元,比2009年增加10.05亿元,增长30.4%,占全省GDP比重的2.11%。从统计上看,海南省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文化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市场机制不完善、财务不健全、盈利模式不确定、经营管理不规范、信息透明化程度低、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足。
  (二)文化产业以经营无形资产为主,缺乏可用于抵押担保的固定资产。文化企业跟一般企业最重要区别是缺少土地、厂房等能作抵押的不动资产。文化类企业属于轻资产类企业,投入多以智力投资为主,拥有的主要是版权、知识产权等轻质资产,我国对无形资产没有评估体系,其创意、商誉、知名度和版权等无形资产存在评估难、流转难的问题。
  (三)大多数文化企业对资本市场认识不足。与先进地区相比,海南省文化企业的差距主要还是在思想认识上,缺少投融资艺术和能力,大多数文化企业都是从事文化艺术的人来经营管理,不熟悉金融市场,资本经营意识不强,利用资本市场加快企业发展的紧迫感不强,除了贷款融资之外,甚至不知道风险投资、产权交易、上市融资等其他融资方式。
  二、金融支持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不足
  (一)从融资环境来看,由于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担保、产权界定、项目评估、登记备案、权益转让等中介体系还很不健全。同时,由于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商标专用权和专利本身存在较大的权利不稳定性,权利人的权属与权益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权属争议,使得金融机构在进行文化产业融资业务创新时仍面临一定的法律制度风险。
  (二)虽然大多数金融机构表示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目前,由于文化产业本身中小企业比较多,风险性比较高,且企业规模小,财务不健全,跟银行之间形成信息不对称,银行不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中小企业中去,大多数银行尚未制定专门针对文化产业的授信政策,对文化产业贷款持适度介入态度,绝大多数贷款仍要求提供抵押或保证担保。
  (三)文化产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缺少交流沟通渠道。海南省金融机构普遍对文化产业的商业价值和综合效益认识不足,开展文化产业信贷营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信贷方式仍是以担保、有形资产抵押为主,缺乏针对文化企业知识产权、版权、收费权进行质押的金融产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创新产品不多,对文化产业不够了解,很少关注文化产业。[2]
  (四)金融机构针对文化产业特点的服务创新不足。目前,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还是担保、有形资产抵押等传统信贷方式,对其商业价值和综合效益认识不足,开展文化产业信贷营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金融服务创新产品也不多;对文化企业的内部信用评级、贷款条件设定缺少差异化处理。在知识产权、版权、收费权进行质押的金融产品以及其他配套金融服务方面仍显不足。
  (五)政府推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的作用有待加强。政府职能部门急需认真研究应怎样运用配套政策,通过土地政策、财政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市场准入政策、人才政策、信贷风险补偿和信贷投入奖励等方面进行创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特别是在如何建立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机制上,怎样突破文化产业融资难的基础性制度障碍。
  (六)中介服务及相关配套措施急需完善。目前,国内资产评估机构对版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尚处于探索阶段,海南省尚无权威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也尚未明确著作版权的抵押登记部门,知识产权抵(质)押登记制度不健全,造成债权人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此外,无形资产流转服务体系不到位,无形资产贷款出现风险面临质押物处理难问题都制约着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三、促进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及建议
(一)加强业务支持力度,提高行业竞争力。建立充分体现文化行业特点的银行行业客户评级模型,如专利、版权、著作权等投资项目价值的权重,是否可以通过对企业信用、未来成长性等非财务因素考察,设计内部评级指标体系和服务考评体系,建立和完善文化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制度;完善贷款审查内容,提高专业程度;从产品、业务管理、人员等多方面加强对文化产业资产业务发展的强力支撑。
  (二)定制针对文化产业的专门信贷产品,突破信贷融资瓶颈。除传统担保外,银行要紧跟市场发展步伐,积极探索运用应收账款质押、法人无限连带责任、中小企业联保、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质押方式。探索利用客户实际现金流状况或结合真实的贸易背景核定授信,实现从物权控制向未来现金流控制的转变,深入研究开发适用于文化产业的结算类、信贷类等专项特色产品。
  (三)加强文化产业专业化人员队伍建设。银行要聘请文化产业方面的专业机构、专家学者和实战企业家为前后台人员开展文化产业专项培训,着力培育一批文化产业资深客户经理团队。使得团队人员面对文化产业各子行业都要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与文化企业的沟通能力、调查筛选能力、知识产权和版权的认知和评估能力、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最终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准。
  (四)建立信息沟通和协作发展机制。由海南省文体厅、海南省金融办牵头建立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主持论坛、研讨会、洽谈会等形式加强文化项目和金融产品的宣传推介,组织文化产业项目和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对接。通报产业优惠政策、产业发展动态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海南省文体厅应建设文化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库公开网站,并做好动态更新工作,建立信息公开和沟通机制。
  (五)有效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对于我省重点扶持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省文体厅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有关政策支持,也要主动与当地保险机构沟通交流,鼓励保险公司深入文化企业调研,探索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和需要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如演艺活动财产险、演艺人员意外和健康险、演艺活动公众责任险、艺术品综合险、动漫游戏企业关键人员意外和健康保险、文化活动公共安全综合保险等品种,积极服务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3]
  (六)鼓励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的贷款担保和贷款保证保险产品。支持文化企业共同组建文化产业贷款担保公司,通过部分企业的资产联合,为企业获得信贷支持提供担保。担保、再担保机构、保险公司应探索开展有针对性的信用保证类业务,解决目前文化企业面临的贷款担保难题,弥补现行信用担保体制在支持文化产业方面的不足,建立健全海南省文化产业贷款担保工作机制,多渠道探索解决文化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