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三种不规范行为

导读: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不规范做法,会严重影响自身的信用状况和社会形象,导致社会公众不相信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将借贷风险无限放大,从而产生惜贷问题,或者不合理地提高中小企业的借贷门槛,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从中小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看,不规范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值得重视,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结合工商机关日常监管和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不规范的行为主要存在于3个环节。

一是存在于市场准入环节,对中小企业注册资本(金)监管工作造成影响。

企业注册资本(金)是重要的登记事项,与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民事责任承担能力密切相关。工商机关虽然在企业登记注册过程中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依法登记,但一些中小企业出于快速进入市场或者降低成本等考虑,在申请设立、变更登记时不惜采用虚假出资的违法手段,在财务管理中虚设财务项目,虚构财务账册,虚造验资报告,将私下借来的资金冒充自身的注册资本(金),在骗取登记后再抽逃出资。有的中小企业随意处理财务项目,在申报年检时提交的财务报表混乱,使本年年初数与上年年末数不相符。

二是存在于日常运营环节,对中小企业日常监管工作造成影响。

及时了解和准确掌握企业日常经营情况,是做好企业监督工作的必要前提。但笔者调查发现,一些中小企业在参加年检时,采用不规范的财务处理方法,甚至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弄虚作假,使该表失去了作为企业“资产质量体检表”的应有作用。

三是存在于信用环节,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以及中小企业借贷资金造成影响。

加强信用分类监管,离不开对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但一些中小企业出于某种利益(如提高企业信用评级,争取享用国家有关扶持政策,争取银行贷款或授信,少缴税、晚缴税甚至偷逃税款)的考虑,经常在财务数据及信息报送方面弄虚作假,甚至不惜做假账、编假表,从而使外界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及负债能力等作出不真实的判断。据调查,目前不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两套账”甚至“三套账”的现象。

显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不规范做法,会严重影响自身的信用状况和社会形象,导致社会公众不相信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将借贷风险无限放大,从而产生惜贷问题,或者不合理地提高中小企业的借贷门槛,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当然,也有不少中小企业因为规模小,经济效益不理想,为了降低成本,只好请一些非财务专业的人员兼职财务工作,有时甚至出现一名会计同时兼职从事四五家中小企业会计业务的现象。这样,就大大影响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独立性,难免在日常财务管理中出现疏忽,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数据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导致不规范的财务管理出现问题。

为此,工商机关应当在市场准入环节严格把关,严防中小企业利用虚假出资、虚构验资报告等手段骗取登记。这就需要登记工作人员在审核申请材料过程中做到细致入微,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颁发营业执照,并注意将登记注册环节的审核与日常监管环节的实地查验有机结合起来,及时比对相关数据。同时,要注意收集辖区具有验资资格的中介机构的信息,及时发现违法线索,做到对企业验资报告的确认不出问题。

工商机关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一般来说,中小企业会把财务管理信息提供给工商、税务等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等,如果相关部门或者机构能够把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加以整合,将有助于及时发现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不规范现象甚至违法行为线索,及时制止中小企业的“多套账”等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