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公司绩效与高管薪酬相关性研究——基于计算机服务业主板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数据
摘要:本文以我国主板市场计算机服务业4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提取2011年年报数据,选择内部控制质量和净资产收益率为解释变量,高管层薪酬作为被解释变量,借助于Excel2007和Eviews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净资产收益率与高管薪酬显著相关,并且与内部控制质量等因素联合对高管薪酬有显著影响,但是内部控制质量单个因素对高管薪酬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公司绩效 内部控制质量 高管薪酬
随着安然公司等一系列会计丑闻的曝光,美国国会于 2002 年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 SOX 法案),一时间将风险控制推到风口浪尖,同时也将人们对于内部控制和高管激励制度的关注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有关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针对内控质量、公司绩效与高管薪酬的相关性研究也在不断增加。
一、研究现状
建立有效的高管薪酬激励约束机制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影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相关因素,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探讨,研究内容涉及广泛:从高管持股比例到公司业绩,从公司股权结构到经济制度,从行业竞争程度到社会文化等等,可以看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主要都是高管薪酬政策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分析,多数只讨论公司的外部特征(如所在的行业、地区)和会计收益(如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率等)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但由于公司产权、所处地域等各种主客观原因,研究结论不一,且很少讨论相关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也没有对高管薪酬政策提出具体的评价规范。
内部控制质量不同对公司的业绩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张川、耿毅和潘飞在《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与业绩后果的实证研究》中认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越严格、公司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施频率越频繁、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越好,那么公司业绩将会越好,说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有效实施有助于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从而获得更好的业绩。Altamuro和Beatty(2006)、Whisenant et al.(2003)研究检验了内部控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发现当报告说内部控制有严重缺陷时,股票价格导致负面的市场反应。
目前关于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学者们主要围绕两条主线展开:一是考察披露重大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经济后果,比如 Irving(2006)的研究发现,披露公司重大的内部控制的缺陷会导致公司股票未预期收益率和未预期交易量的波动,这表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会为投资者配置资源提供增量信息;二是研究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如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缺陷会导致企业财务报告信息失真,进而导致企业的盈余质量较低(Ashbaugh-Skaife et al.,2007;Doyle et al.,2007a,2007b)。
二、理论基础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管理层的薪酬与公司业绩高度相关已成为共识,鉴于此,很多学者选取衡量公司业绩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影响管理层薪酬的一个解释变量。巴菲特在1977年致股东的信中说:“除了特殊情况(比如负债与权益比例特别高的公司或是重要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记录的价值不真实的公司)以外,我们认为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更加合适的管理层取得的经济业绩衡量指标”。即使税后利润和每股收益增长,但如果股东权益增长幅度比税后利润增长幅度更大,净资产收益率也会下降。这正是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业绩衡量指标更合理的重要体现。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高质量的公司将通过传递信号将其与那些较次企业区别开来,市场也会做出积极的反应,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将会上涨,而那些不披露的企业(较次企业)则被认为是有不好的消息其股价将会下降。由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本身会向外界传递一定的信息,外界就可以据此推断出披露信息企业的质量。上市公司以获取利润作为其经营目标,内部控制作为保证公司有效运营的一种措施,与公司的目标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
日益膨胀的高管薪酬尤其是那些与企业经营业绩明显失调的超高薪酬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和提升公司业绩,而理性的经理人会要求公司业绩与其薪酬相关联,因此内部控制质量高低、公司业绩与高管层薪酬之间应存在一定相关性。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剔除未披露年报和对回归分析有重大影响的异常数据的公司,提取出了49家公司2011年的财务报表上相关的可比数据,从高管薪酬总额、内部控制质量、净资产收益率、所有者类型、赫芬达尔指数、资产负债率和公司规模这几个指标来进行分析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巨潮资讯,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由年报直接获得,高管薪酬总额、赫芬达尔指数和公司规模相关数据则根据报表数据由Excel计算得出,最终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以及运用EViews6.0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假设
鉴于高管层与股东之间存在的代理成本问题,掌握公司控制权的理性经理人会为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牺牲公司整体利益,比如,经理人可能通过过度投资来获取私利。而且,由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往往会计信息质量较低,较低的会计信息不仅误导经理人的管理决策(Feng et al.,2009),也使外部投资者很难有效监督经理人的行为,增加代理成本。如果企业践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经理人的自利行为也必将受到约束,公司的投资效率将会提高,经营活动效率和运营效率将有可能提高。基于此,本文提出:
假设1: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高管薪酬显著正相关。
假设2: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与高管薪酬显著正相关。
(三)变量与模型
本文模型中的管理层是上市公司的除董事外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等其他人员,选择报酬最高的前三名高管的薪酬总额作为被解释变量;选择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反映公司绩效的解释变量;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内部控制质量(ICQ)较高时形成的可观测的财务绩效变量,只有当内部控制质量高低对代理成本具有抑制作用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才能有效形成可观测的财务绩效。鉴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审计师对内控的鉴证能够释放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信息,使得投资者得以对管理层内部控制行动和自身的投资风险做出判断(杨有红、陈凌云,2009)。我国自2006年发布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指引也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鉴证报告,因此,本文选择内部控制质量作为解释变量,并分别从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及是否同时披露内控自我评估报告和审计鉴证报告反映内部控制质量。
由于管理层的薪酬会受到其他一些变量影响,所以本文设置了如下控制变量:企业业绩、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股权制衡度(以赫芬达尔指数衡量)等。
具体变量及其定义如表1所示。
我们建立模型如下:
Wage=β1+β2×ROE+β3×ICQ+β4×ICQ×ROE+β5×SOE+β6×HHI+β7×Lev+β8×Size+u
其中,β1为常数项,β2,β3...β8为自变量系数,u为残差项。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我们得到2011年度样本中的49家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情况的描述性统计数据资料(见表2)。
从表2可以发现,我国计算机应用服务行业中民营企业约占了行业总数的60.78%,且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外部审计鉴证报告的披露比例要高于国营企业。
(二)多元回归分析
利用Eviews6.0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见表3)。
将解释变量和常数的参数估计值代入估计的回归模型中,即可得到:
R2=0.311788;Adjusted R-squared=0.194288;F=2.653520;df=41
1.查自由度为k-1=7和n-k=41的临界值Fα(7,41)=2.242894,由于F=2.653520>Fα(7,41)=2.242894,即小概率事件发生。说明回归模型有显著意义,即所有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联合起来对Wage有显著影响。
2.给定α=0.05,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41时临界值为t0.025(41)=2.020,因为ROE的参数对应的t统计量大于2.020,这说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斜率系数显著不为零,表明净资产收益率对高管薪酬总额有显著影响,假设2成立。
3.对应的,其他变量的参数对应的t统计量均小于2.020,表明内部控制质量、所有者类型、赫芬达尔指数、资产负债率和公司规模对高管薪酬总额未产生显著的影响,假设1不成立。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2011年我国计算机应用服务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的情况,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和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杠杆、公司规模、公司产权、赫芬达尔指数等因素联合起来对高管薪酬总额有显著的作用,但是内控质量单个因素对高管薪酬无显著影响,净资产收益率与高管薪酬呈正相关;计算机应用服务行业有其行业特殊性,其民营企业占整个行业总数超过60%,且内控信息披露情况要优于国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经理人的自利行为具有约束力,因此不论是国营还是非国营企业都应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处于非强制披露内控信息的背景设定中,能否自愿地披露自我评估报告和聘请审计师出具相应的鉴证报告,成为了度量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好坏的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方法。但是因为目前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比较形式化,所以这种度量方法略显单薄。鉴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不单单是企业,政府等相关部门也应围绕审计师内部控制鉴证程序等内容进一步加强研究、规范与监管,提高核实评价意见的公信力,为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上市企业应增加信息透明度,减少了公司内部人和外部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借此增加对公司管理者的监督约束机制,降低管理者道德风险。
3.鉴于高管薪酬与净资产收益率的正相关关系,理性投资人应将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相挂钩,对于能给公司带来更多效益的高管层给予更多薪酬激励。X
(注:本项目系湖北省会计学会2011-2012年度会计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HJ2011016)
参考文献:
1.卢锐,柳建华,许宁.内部控制、产权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J].会计研究,2011,(10).
2.杨有红,陈凌云.2007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9,(6).
3.万洪.德尔菲法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价研究[J].网络财富,2008,(6).
4.Irving,Jams H.II..2006.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Internal Control Legislation: Evidence from Material Weakness Disclosures.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5.Ashbaugh-Skaife H.,D.W.Collins,W. R.KinneyJr.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 to SOX-Mandated Audit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 44:116-192.
6.Doyle,J.,W.Ge.S.McVay. 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a,82: 1 141-1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