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批判性思维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摘要:本文对当前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借鉴西方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和特点,提出批判性思维的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并提出具体实施方法和策略,以期对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活动有所裨益。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高级财务会计教学 策略


  一、批判性教育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国际上对批判性教育问题的研究相对深入,Richard Paul 率先提出了批判性思维的三因素模型,形成了理论框架。Curtis Jay Bonk(1998)的研究偏重于实践运用,提出能够应用于批判性教育实践的十大策略。在教学方法上,Brown 和Guilding(1993)列举了美国大学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所使用的讲授法、研讨法、案例研究法、角色扮演等十种教学方法。Burnnet(2003)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国会计人员的批判性思维是排第一位的技能要素。美国会计教育委员会还提出,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将学生训练成一个专业人员,而是在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信息处理和决策等复合型素质。
  近年来我国对批判性教育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批判性思维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林志军(2004)把我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现批判性思维的应用有待提高。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善教者,不但要善于答疑,还要善于激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对一些问题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批判性教学思维必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敢于质疑,必须鼓励学生深入实践,在实践中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领悟,这就决定了要建立批判性思维就必须科学地运用包括案例教学、项目研究等在内的实践导向教学方法,但就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少有将实践导向教学方法引入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的文献。
  二、目前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环节未引入“批判性思维”。马云认为:知识可以灌输,但智慧需要启迪、唤醒的! “批判性思维”是启迪、唤醒智慧重要的方式,它的核心集中在“批判”二字上,把该思维应用到课堂教学上,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官接收的知识或事实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问题,比如命题的充分性及真伪、命题构成要素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应当为学生创造从多种渠道与角度获取信息的条件,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思维环境。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一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即将教师作为课堂提问的主体,片面地认为教师需要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去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权力;导致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过度依赖于显性问题,而忽略了问题的源头——实践,导致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缺失。
(二)“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全过程未引入实践导向教学方法。“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可持续的长期能力,而获取知识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培养这种能力。若缺乏这种思维能力,学生所学的课程知识在课程结束后很快就会被遗忘。Ennis(1989)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从遭遇到的“问题”开始的,当个人发现问题时,首先将个人通过观察所得的信息与自己本身所具有的对于该问题的知识相结合,奠定个人推理的基础,再以演译、归纳和价值判断的方法进行推论。在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主要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是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创新能力、再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等。能力培养是终身教育的最终归宿。
  批判性思维是一门有关实践的科学,这是由批判性思维的目标所确定的,即“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这两个“什么”都与实践密不可分,前者是前人或者他人的实践,或者是即将要实践的方案;后者则是使用批判性思维的主体本身要进行或已经在进行的实践。不同的实践方式所需要应用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课堂的实践内容必须紧扣多样性与争议性。高级财务会计是一门应用性与研究性紧密结合的学科,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很强,这就决定了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传统的具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不适合用作批判性思维训练,“千人一面”的答案则意味着课堂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彻底失败。因此,笔者提出将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入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三、“批判性思维”的具体应用及启示
  笔者认为高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又是难度系数较大的课程,涉及到财务会计的四大难题,它不仅包括了对会计假设和原则的突破性专题,同时还具有开放性,剔除一些过时的理论与方法,纳入一些有争议或尚无定论的新内容,以开阔学生眼界。现有的教材内容不统一,源于教材编者对高级财务会计内涵的理解不同,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学习高级财务会计的难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应用实践导向教学方法时,引入“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全过程就显得重要。
  (一)批判性思维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应用举例。
  例:A、B两公司为同一控制下的两个企业,A公司和B公司合并前可辨认净资产资料见下表。

(表略)

  A公司2008年末用银行存款100万元对B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从而取得B公司100%的股权,有关编制2008年末股权取得当天的合并财务报表。抵销与调整分析如下:
  借:股本 700 000
    资本公积 50 000
    未分配利润 25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 000 000
  笔者应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应用会计主体假设来理解A公司和B公司的会计要素是否符合企业集团的会计要素。引入批判性思维,立足会计主体;明确六大会计要素的概念及确认、计量条件;抓住调整和抵销对象,可以更好掌握调整与抵销分录道理。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的投资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是母公司的资产,符合母公司资产要素的概念及确认、计量条件,反映在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中,通过“资产”这个要素来反映,同时也反映在“合计数”中,但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不符合企业集团这个会计主体的“资产”的定义及确认条件,批判性思维分析如下: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会计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会计主体)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资产要素的概念可以看出,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的资产,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第二,由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第三,与其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会计主体,即该经济利益应是从会计主体外流入会计主体内。母公司该“长期股权投资”是母公司的资产,因为与其相关的经济利益是从子公司流入到母公司,即从母公司这个会计主体外面流入到集团内。但是从企业集团会计主体来看,该经济利益只是企业集团内部的流动,并不是从企业集团这个会计主体外面流入其内部。站在企业集团这个会计主体来看,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投资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不是企业集团的资产,应从“合计数”中调减。同理,子公司接受母公司投资形成的“实收资本”等权益也不是企业集团的权益。这里的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实收资本”等权益是同一个事项的两个不同方面,同一个事项是指母公司拿资金给子公司,即资金的移动;两个不同方面是指,母公司作为投资,以其“长期股权投资”来核算,子公司接受投资,以其“实收资本”等权益科目来核算,这两个不同方面就是调整与抵销的对象。
  (二)启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备性是学生应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文中提到的案例,由于其出发点均为教师提供的某个引子或是某个具体的实例,建立集知识、技能与技巧于一体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应用逻辑与推理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与推理能力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批判性思维培养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运用思维与实践的力量,吸收海量信息并获取一手知识的同时,必须传授如何整合知识、提炼要点,并最终形成逻辑上完备的理论体系。Z



参考文献: 
  1.Robert H. Ennis. Critical Thinking..A Streamlined Conception [J]. Teaching Philosophy,1991,(1).
  2.Alec Fisher. Critical Thinking. An Introduction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3.(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滕奎秀,杨兴龙.运用批判性思维创新管理会计的教学方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