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流程级别AIS概念模型中关系基数的确定
摘要:REA公司本体论视角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集成信息系统中一个专注于会计视角的组成部分,其分析和设计过程可通过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来实现。概念模型按照对象抽象的不同程度可以划分为4个级别,其中业务流程级别REA概念模型创建的难点之一是关系基数的确定。模型中关系基数的表达采用的是ER图形表示法。关系基数的确定建议放在各实体属性集配置之后,且需对模型中每个实体和关系的发生有深刻的理解。本文重点提出“资源类型(0,N)——(1,N)经济事项”、“资源(0,1)——(1,N)经济事项”和“经济事项(1,1)——(0,N)参与者”三条经验规律,可以帮助AIS分析与设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但要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例外情况。
关键词:REA 概念模型 业务流程 关系基数
一、研究背景
使用资源(R,Resource)、事项(E,Event)和参与者(A,Agent)三个基本要素来考察和阐述信息化环境下公司(或其他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及价值变化所形成的理论称为REA公司本体论。REA公司本体论起源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会计与信息系统系的William E. McCarthy教授1982年在美国会计师协会会刊《Accounting Review》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会计语义模型——REA模型。历经30年的发展,REA公司本体论如今已发展成为国际电子商务标准中的一部分。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集成信息系统中一个专注于会计视角的组成部分。借助于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的思想,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可以通过逻辑上具有因果关系和反馈作用的三种模型来实现。这三种模型按创建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依次为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基于REA公司本体论的会计信息系统概念模型按照对象抽象的不同程度可以划分为4个级别,从宏观到微观依次为价值系统级别、价值链级别、业务流程级别和活动/任务级别。从获取业务数据到产生诸如财务报表等信息输出的过程称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级别REA概念模型创建的一个难点就是模型中各关系基数的确定。
二、概念剖析
关系基数有时也称为参与基数,指的是业务流程级别的REA概念模型中,概念对象实体中每次允许参与某一关系的实体数量。这里的关系可以是R、E、A三者中任何两者之间的任何关系,或者R与R、E与E、A与A之间的某一关系。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关系基数的确定实际上是公司个性化管理政策、业务处理逻辑(业务规程)或内部控制措施在系统分析与设计阶段固化到公司级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过程。
在概念建模阶段,通常用抽象关系来表示实体的类型或者等级。有一种抽象关系称为分类,分类允许我们存储实体的生物类型(category)和抽象类型(type)。另一种普遍应用的抽象关系是归纳。归纳允许我们以“is-a”关系类型来存储实体的超类。归纳关系可以通过传递获得,如会计师是一类员工。
REA概念模型中关系基数的表达如图1所示,采用的是Peter Chen于1978年提出的ER图形表示法。图1中所有的(0,n)、(1,1)形式表示的数据即为关系基数。括号中逗号左边的数字表示最小关系基数,逗号右边的数字表示最大关系基数。
(图略)
最小关系基数是指某实体的每个实例必须参与某关系的最少次数。最小关系基数的取值可以是0或1。如果最小关系基数为0,表示实体的每个实例可以参与该关系,也可以不参与该关系,每个实例可以选择参加或不参与该关系。如果最小关系基数为1,则表明强制要求每个实例至少要参与一次该关系,不可以一次都不参加。
最大关系基数是指实体中的每个实例参与该关系的最多次数。最大关系基数的可能取值有两个:1和N(或n)。这里的N(或n)表示“许多”,是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
三、基数确定
关系基数的分配需要建模人员对模型中每个实体和关系的发生有深刻的理解。配置属性帮助证实我们对实体和关系,以及各自的实例理解是否正确。因此笔者认为配置属性最好放在确定关系基数之前,因为在配置属性同时确定关系基数很可能是不完整的。
建模人员可以借鉴一些经验规律来帮助确定关系基数。但经验规律只是在常规情况下适用,可能存在例外情况。建模人员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正在建模的情况是不是经验规律的例外情况。以下是笔者列出的一些经验规律及其对应的例外情况。请注意,仍然可能存在一些还没有发现的例外情况。
(一)资源类型与经济事项间的“资源流”关系基数的确定
在一个与经济事项相关联的资源流中,如果可以用一个资源来代替一个资源类型,即资源是不可单独辨认的,如煤炭、土豆等,那么通常确定该关系基数的经验规律是:
资源类型(0,N)——(1,N)经济事项。
资源类型的最小关系基数为0,还表示可以在经济事项信息录入会计信息系统之前就录入公司常规业务实践中关于该资源类型的相关数据。如果最小关系基数是1,则表明资源类型信息是在导致该资源流入或流出的经济事项发生时或发生后,和其他的经济事项数据连接起来,一起录入会计信息系统的。资源类型的最大关系基数为N,反映了资源类型是生物类型级别的实体,即认为该实体中的每个实例都参与该事项时的数量。
经济事项的最小关系基数为1,反映了该经济事项必须涉及的资源流。定义表明,经济事项放弃或得到某些有价值的东西。经济事项的最大关系基数反映了公司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中很少用到业务规程,因此每个事项可以只涉及一个资源实例。当公司进行销售时,会希望一次销售多种货品。如果一次只销售一种商品会被认为是很傻的。当公司购买商品时,一次只购买一样商品也是很傻的。
经济事项的最小关系基数为1的例外情况——即该经济事项的最小关系基数不是1,而是0。如果参与一个经济事项的资源类型不止一个,而且可以在不同类型的资源之间进行选择,那么本经济事项对于每个资源的最小关系基数就可以是0。例如,一次购买固定资产或者一样存货,由于固定资产和存货属于不同的资源类型,因此采购事项和固定资产资源之间的最小关系基数就是0,可以选择不买固定资产。同理,购买事项和存货资源之间的最小关系基数也是0。
(二)资源与经济事项间的“资源流”关系基数的确定
如果一个资源实体代表的是特定、可辨认个体的资源(如家电),确定其关系基数的一般经验规律为:
资源(0,1)——(1,N)经济事项
资源的最小关系基数为0,经济事项的最小关系基数为1,经济事项的最大关系基数为N,这一点与资源类型和经济事项间的“资源流”关系基数确定的经验规律相同。不同的是资源的最大关系基数为1,而不是N。主要原因是:概念模型中的关系基数的确定是基于预期的。资源是个体可辨认的实例(不是生物类型)在每次事项中只参与一次。通常同样个体的某种资源只被生产、购买或销售一次。
与本经验规律对应的例外情况是:资源的最大关系基数不是1。一个典型的业务是租赁:经济事项租用资源,而不是永久地转换资源时,资源的最大关系基数将会从1变为N。在这种情况下,现金交换的是在合同规定的时间段内使用该资源的权利,而不是资源本身(所有权)。公司向另一家公司租出办公楼,这栋办公楼同样可以参与其他经济事项。
另外一种资源的最大关系基数由1变为N的业务场景是:当一种资源可以多次放弃或得到。例如,同时代理新车和二手车的汽车经纪人卖出了一辆车,当车主想换一辆新车时,汽车经纪人可以将该车作为二手车买回,再将该二手车转手卖给另外一个客户,还可以再买回来接着再卖。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级会计信息系统建模人员可以将每次交易的同一辆汽车设置一个资源,也可以将所有交易中同一辆车只设置成一个资源。每次交易都设置成不同资源的依据是车子的状况有变化,甚至很可能变化很大,此时该汽车资源的最大关系基数就是1。多次交易的同一辆车子只当成一种资源的优点是可以方便地跟踪汽车的历史记录,因为有时汽车的历史记录非常重要,这种情况下汽车资源的最大关系基数就是N。
(三)经济事项与参与者之间“参与”关系基数的确定
通常的“参与者——事项”关系基数的经验规律为:经济事项(1,1)——(0,N)参与者
经济事项与参与者的最小关系基数为1表明,大多数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希望为每个经济事项记录至少一个内部参与者和至少一个外部参与者。这是因为:如果系统里查不到参与某经济事项的双方参与者(同时也是责任人),如果发生争议很难解决。
经济事项与内部参与者的最大关系基数为1,表明大多数公司都会指定一名内部人员负责一项经济事项。经济事项与外部参与者的最大关系基数为1,表明大多数公司每次只和一个外部商业伙伴进行交易事项,也只存储一家外部商业伙伴公司的相关信息。
参与者的最小关系基数为0是非常典型的,因为大多数公司都希望在交易事项批准发生之前就录入和分析参与者的信息。参与者的最大关系基数为N,表示公司通常不限制参与每次交易事项的参与者的最多人数。如果参与者的最大关系基数是1,则等于公司明白告知客户:您不能再从本公司购买商品,因为您已经在本公司购买过产品了——这是很荒唐的。
例外情况之一:经济事项的最小关系基数不是1。 如果存在多个公司内部参与者,公司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个员工来参与该项经济事项,则经济事项的最小关系基数将从1变为0。例如,销售员和经理都可以完成某次销售,而销售员和经理分别属于不同的参与者实体,于是对于该销售事项的每个参与者实体而言,最小关系基数都是0,而不是1。也就是说,或者经理,或者销售员,都可以独立参与一次销售事项。同理,对于同一个交易事项,如果存在多个可以选择的外部交易伙伴实体时,各个外部参与者实体与经济事项之间的最小关系基数也会变为0。 例如,同一笔款项可以付给员工、供应商或债权人,这三者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参与者实体,那么对于员工而言,该参与者实体与该付款事项实体的最小关系基数就是0。同样,对于供应商而言,该参与者实体与该付款事项实体的最小关系基数就是0。对于债权人而言,该参与者实体与该付款事项实体的最小关系基数也是0。
例外情况之二:经济事项的最大关系基数不是1。如果多个参与者共同对经济事项负责或打分,经济事项的最大关系基数将会变为N。例如,两个销售代表帮助一位客户选择想要购买的产品,并且这两个销售代表分享本次销售交易佣金。那么,本次销售事项就与参与者发生了多次参与关系,即该经济事项的最大关系基数大于1,可以用N表示。
(四)经济事项与经济事项之间的“二重”关系基数的确定
二重关系是典型的允许任何数目的关系基数的会计语义模式,因此通常没有经验规律。公司业务规程和政策决定了正确的具体关系基数数值。
借助于以上的4点经验规律,可以帮助公司级会计信息系统的REA概念建模人员确定业务流程级别建模阶段中的大多数关系基数值,但每个公司的管理经营和财会工作要求各具特色,因此要关注各家公司个性化的业务场景是否属于例外情况。建模人员还需将建好的概念模型与公司内部自身专业人士咨询验证,以保证完全吻合本公司发展战略,才能转入下一阶段:活动/任务级别的概念模型创建。Z
参考文献:
William E. McCarthy. The REA Accounting Model:A Generalized Framework for Accounting Systems in a Shared Data Environment.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 57, No.3 (Jul.,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