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实际利率法在债券推迟发行中的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摘要:发行债券是企业比较常见的一种筹资方式。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导致企业无法正常发行债券,而必须推迟发行,另外,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发行债券的相关会计处理核算要求使用实际利率法,这些都加大了会计人员在实务工作中对实际利率法的掌握和运用难度。本文通过举例分析来说明实际利率法在推迟发行债券中的会计处理。
关键词:实际利率法 推迟债券发行

  《2010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规定,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应当自首次执行日起改按实际利率法进行计量,并在随后的会计期间采用摊余成本计量。很多情况下,企业会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准备发行的债券无法及时发行。此时,用实际利率法进行债券发行价格的确定和债券溢折价的摊销比较复杂。
  一、企业推迟发行债券价格的确定
  债券的价值等于债券投资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即债券本金和利息的现值,因此,在确定债券发行价格时,应计算债券在各个付息期的利息和到期时本金的现值。根据债券的票面利率和实际市场利率,债券可分为溢价发行、折价发行和平价发行。企业由于某些特殊原因,致使债券推迟发行,此时债券的价格应为债券正常发行时的价格加上推迟发行期间债券的实际利息。
  例:某公司原定20X1年1月1日发行5年期,利率9%,面值为10万元的债券,每年7月1日和1月1日付息。市场利率为8%。但由于某些原因,公司决定该债券推迟至5月1日发行。用实际利率法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解析:假设按原计划1月1日发行的价格为P,每年7月1日和1月1日应付利息=100 000×9%×1/2=4 500(元),则发行价格P=100 000/(1+4%)10+4 500/(1+4%)+4 500/(1+4%)2+4 500/(1+4%)3+4 500/(1+4%)4+4 500/(1+4%)5+4 500/(1+4%)6+4 500/(1+4%)7+4 500/(1+4%)8+4 500/(1+4%)9+4 500/(1+4%)10=104 055(元)。
  推迟债券发行的价格=发行价格P+推迟期的实际利息=104 055+104 055×8%×4/12=106 829.80(元)
  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106 829.80
   贷:应付债券——面值100 0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6 829.80
  二、企业推迟发行债券溢折价的摊销
  企业成功发行债券之后,应按实际利率法,在随后的会计期间采用摊余成本计量,摊销发行债券时的溢折价。
  1.承上例,20X1年7月1日计息,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溢价的会计处理见表1。



(表略)





  当20X1年7月1日摊销债券溢价时,要注意实际利息=104 500×4%×2/6=1 387.4(元)。很多会计人员认为实际利息=106 829.80×4%×2/6=1 424.40(元),但是,由于106 829.80中包含了1-4月份的利息,如果再用106 829.80×4%×2/6则为复利计算,这体现了真实占用投资者的资金。会计处理为:
  借:财务费用 1 387.4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3 112.60
   贷:应付利息4 500.00
  2.20X1年7月1日付息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利息 4 500.00
   贷:银行存款4 500.00
  3.以后各期溢价摊销的会计处理为:借记“财务费用”、“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其中,金额为溢价摊销表中的对应金额。由于在计算时存在小数误差,因此,最后一期的溢价摊销额等于上期未摊销溢价,应采用倒挤的方法。
  4.收回债券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债券——面值 100 000
    应付利息 4 500
   贷:银行存款104 500
   X
  

参考文献:
  黄国良,侯晓红.财务管理[M].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