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医院会计制度过渡阶段存货会计处理探析
摘要: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存货的科目设置、会计处理进行了较大改动,本文对新制度开始实施阶段存货业务的相关会计处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对广大会计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制度 存货 过渡
一、新旧会计制度过渡阶段存货盘点处理
新制度规定,医院对于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药品、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盘盈,应按原制度规定,借记“药品”、“库存物资”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药品进销差价——药品盘盈”科目。 报经批准处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如果发现上述财产盘亏,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记“药品”、“库存物资”等科目,报经批准处理后,借记“其他支出”、“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例1:2010年12月31日,某医院在资产全面清查中发现盘亏一批卫生材料,该批卫生材料的原账面余额为60 000元。对于该批卫生材料的盘亏报经批准后,会计处理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60 000
贷:库存物资 60 000
借:其他支出 60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60 000
例2:2011年12月,丙医院在资产全面清查中盘盈一批办公用品,该批办公用品的市场售价为10 000元,报经批准处理。相关会计处理为:
借:库存物资 10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0 000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0 000
贷:管理费用 10 000
二、新旧会计制度过渡的会计处理
一直以来,由于财政补助不足,药品加成是国家给予医疗机构的一项补偿政策,“以药补医”、“以药养医”可以说是国家财政资金不足情况下的一种无奈选择。但是,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主要按照医疗人员和药品部门人员的身份来界定,管理费用期末按照医疗、药品部门人数比例进行分摊,也推助了医药养医的问题。根据新医改方案关于逐步取消药品加成、避免“以药养医”的要求,新制度将原制度下的“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两个科目合并为“医疗收入”一个科目,将“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两个科目合并为“医疗业务成本”一个科目,同时新制度取消了“药品”、“药品进销差价”科目,仅设置了“库存物资”科目,但其核算范围有所扩大,包括了原账中“药品”、“库存物资”科目的核算内容,并将原制度药品售价核算改为了进价核算。新制度还要求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成本核算对象(如科室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等)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最后要求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呈报一系列的成本报表,公众可以通过医院披露的成本报表知道医疗收费是否合理的问题。
在新旧制度过渡阶段,医院应将原账中“药品”、“库存物资”科目的明细科目余额分别转入新账中的“库存物资”科目的相应明细科目;将原账中“药品进销差价”科目相关明细科目的余额按照2011年12月各明细科目的药品综合差价率分摊后的金额,分别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药品”科目的相应明细科目。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药品”明细科目金额的合计数应等于原账中“药品”科目余额减去“药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后的金额。
例3:2011年12月31日,某医院“药品”科目借方余额为37 068 411元,其中“西药库”明细科目余额24 176 954元,“门诊西药房”明细科目余额2 674 845元,“住院西药房”明细科目余额9 344 305元,药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为5 464 761元(全部为西药进销差价)。计算过程:
1.计算2011年12月31日药品差价率。
西药差价率=西药差价/(西药库余额+门诊西药房余额+住院西药房余额)=5 464 761/(24 176 954+ 2 674 845+ 9 344 305)=0.1510(元)
2.计算2011年12月31日药品成本(进价)。
西药库药品成本(进价)=西药库余额(售价)×(1-西药差价率)=24 176 954×(1-0.1510)=20 526 234(元)
门诊西药房药品成本(进价)=门诊西药房余额(售价)×(1-西药差价率)=2 674 845×(1-0.1510)=2 270 943(元)
住院西药房药品成本(进价)=住院西药房余额(售价)×(1-西药差价率)=9 344 305×(1-0.1510)=7 934 166(元)
3.计算2011年12月31日药品进销差价。
西药库进销差价=西药库余额(售价)-西药库药品成本(进价)=24 176 954-20 526 234=3 650 720(元)
门诊西药房进销差价=门诊西药房余额(售价)-门诊西药房药品成本(进价)=2 674 845-2 270 943= 403 902(元)
住院西药房进销差价=住院西药房余额(售价)-住院西药房药品成本(进价)=9 344 305-7 934 166=1 410 139(元)
2012年1月1日,结转“库存物资”科目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西药库(新)
24 176 954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门诊西药房(新)
2 674 845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住院西药房(新)
9 344 305
贷:药品——药库——西药库(旧) 24 176 954
药品——药房——门诊西药房(旧) 2 674 845
药品——药房——住院西药房(旧) 9 344 305
结转2011年12月31日药品进销差价:
借: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西药库(新)
-3 650 720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门诊西药房(新)
-403 902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住院西药房(新)
-1 410 139
贷:药品进销差价——西药进销差价 -5 464 761
由于新制度在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成本归集核算、财务报告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新旧制度差异较大,衔接工作极为复杂。为实现顺利平稳过渡,医院财务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在深入理解掌握新旧制度区别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过渡阶段会计处理政策。X
参考文献:
1.吴世飞,于润吉.《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修订情况的评价与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2).
2.胡守惠等.《医院会计制度》修订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