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推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使会计工作参与到企业管理决策中来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确定了煤炭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范围,其次提出了煤炭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具体问题总结了相应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法。
一、煤炭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范围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煤炭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煤炭企业也走进了会计信息化时代,尤其是大型煤企集团,已基本建立会计信息化网络平台。在煤炭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纳入集中核算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新思路、新方向,必然会带来很多有效的会计管理革新。
在煤炭企业内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其主要的实施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各核算单位的信息化系统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计算机硬件标准、统一采用成熟的核算软件,会计核算信息化在日常核算中得到广泛应用,工资、固定资产、材料、往来、成本等独立核算模块体系较为完善,基本满足了各单位独立核算的需求以及集团公司内部报表汇总和合并的需求。二是财务监督。积极研究信息化、自动化高度统一的智能化变电站的规划建设。公司严格按照各项企业会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保证财务制度健全,财务管理的有效规范,确保财务运行状况良好。对于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
二、煤炭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企业会计信息化监管问题
大型煤炭企业、各生产矿、厂之间的会计信息管理历来都有着一定的不协调性。这主要体现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内部管制不够明确。而会计信息化监管建设尤为重要,因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处理后使得计算机处理财务问题的机会增多,同时也增添了财务监管的难度,使得信息安全性问题出现弊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型煤炭企业的会计监管组织与大型煤炭企业、各生产矿区之间的关系必须要明确定位,清晰职责,更好地为企业的营销工作做出贡献。其目的是为了明确自律监管的总体目标、责任和要求,是对行业自律监管工作的性质、内容以及监管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规范等作出的部署。
2.会计信息化软件问题
目前大多企业在会计核算上基本实行电算化,并有较为规范的核算制度,但在其他领域却应用较少,没有形成更为全面的信息一体化建设模式,有关核算软件和模块还需要进一步升级,以能应用到生产、销售等管理的各环节,使其真正做到管理信息化,向更为先进的信息化模式迈进。
3.会计信息化配置问题
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化建设虽然保证了在财务核算过程中运用了计算机的网络化技术,但是这种技术仍然停留在进行财务报表处理等初级阶段,没有实现会计信息化披露的体系化形成。对于煤炭企业而言,现行会计披露模式最突出的局限性是其信息传播方式的落后。为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各单位应该由公司统一配置网络杀毒软件,系统管理员要经常收集最新的病毒信息,及时升级病毒检测及杀毒软件。系统管理员要定期清理硬盘,清理工作包括删除无用的临时文件、整理硬盘空间、恢复系统镜像、重装系统等。而目前信息化配置较低,很多客户信息失真,财务信息不能提供更为完善的决策建议,使得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信息障碍。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法
1.建立规范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监管问题而言,要尽快建立规范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煤炭企业内部财务牵制制度首先要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其次,要确定牵制环节,一般来讲,煤炭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投资及其管理部门都是相互约束、相互监督的环节。遗漏某一个环节,就可能在那个环节出现管理“死角”,而互相监督模式的建立,需要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信息监控与计算机财务操作工作分离开来,实现系统内部的有效牵制。在操作系统中建立数据保护机构,调用计算机机密文件时应登录户名、日期、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果,修改文件和数据必须登录备查,健全日志机制。系统应自动识别有效的终端入口,防止非法用户企图登陆或错误口令超限额使用情况。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计算机监控软件,但是仍然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监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安排多人进行共同处理,确保财务数据有明确地备份,并由2人以上共同监管,如果出现问题就要进行问责制度追究。另外,要针对数据情况随时进行备份与原件的检查监督,确保财务处理情况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网络化软件管理升级
大部分煤炭企业财务核算数据基本上都是单体保存,分别层层上报传递,应逐步改进软件系统,使用集团版或网络版,达到集团在需要时可查看各基层单位财务数据。在数据保存、传递等方面做出规范化要求与控制。另外,要实现规范化保存,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问题而言,就要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系统维护、软件安装、病毒防治和资料备份等技能,保证设备持续正常运行,使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有条件的部门,应该配备软硬件技术都过硬的专职或兼职的计算机维护人员,一方面可以及时维护设备,使其时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其他人员学习计算机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应用水平,从而提高职工的综合业务能力,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完善信息化财务内容的披露与配置
针对会计信息化披露与配置问题,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财务内容的披露与配置。首先,要提升会计信息化披露内容。其次,要实现信息披露的网络建设。将应披露的信息内容以网络化形式表现出来,保证煤炭企业各个部门均可以通过一定渠道获得信息内容,保证对财务部门进行内部监控与有效审计。另外,在信息化财务内容披露过程中要重视信息内容的有效配置,对信息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处理,实现信息内容与会计决策功能的有效整合配置。
4.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内部控制机制
为了更好地建设会计信息化模式,要在煤炭企业内部推行全面化对财务信息内部控制机制,其机制建设主要包括这样几方面:(1)加强信息化技术操作控制。在开展信息化财务处理过程中,财务数据的输入工作也应由多人多组分担对输入的数据、代码等进行必要的校验。根据会计核算的要求和网络系统的特点,可以把同类凭证按顺序分成几组进行输入,也可采用集中分散式控制方法,集中分散式是由网络服务器统一对各数据库进行管理,服务器将这些数据传送到各个工作站,每个工作站分别在本站处理各自的业务后当天将业务数据传送到服务器统,再由服务器系统集中处理并加入到相应的数据库中。总之技术操作处理就是通过技术控制实现财务信息化保密工作管理。(2)完善配套措施。企业内部应该适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从宏观上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控制。同时重视以网络会计实践来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的过程,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实施的保证,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要真正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系统内各类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并与利益挂钩,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另外,要做好日常操作管理,日常操作管理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使用管理和上机操作管理。(3)完善网络会计档案管理。采用标准的财务软件数据转换接口,使不同开发商的软件能够相互兼容会计数据,便于财务软件的升级,也便于网络传送的数据、报表在银行、财政部门相互兼容,从而避免数据信息的丢失。采用多种形式的会计数据备份策略,解决隔代数据兼容问题,既要输入光盘、磁盘等光电介质,又要按规定打印输出,便于日后查询和故障恢复需要。同时,要重视用户访问权限的限制,利用软件来保证财务内容的访问管理控制,避免对财务数据的不正常接触。
5.完善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
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就是要依靠网络计算机财务核算能力实现对煤炭企业人、财、物的全面控制。完善一体化核算的管理机构后,进一步加大了管理层对人、财、物集中统管的力度,真正做到统揽财经工作,统筹资源配置,统计经费收支,统管监督检查,建立了真正意义上整体协调、高效顺畅的一体化核算机制,并有效地达到了挖潜增效、增收节支的目的。一体化建设可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完善财务电算化处理,其次要提升会计管理能力,然后加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与模式建立,最终形成全面化财务内容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建设要采用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利用先进软件技术和煤炭企业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最终实现企业生产指标管理、部门预算升级改造、财务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财务数据安全系统建设、数据存储和备份中心建设、机房建设等内容。在一系列网络建设完成后,煤炭企业内部可以通过会计信息化管理实现对部门预算、预算指标、工资统发等系统的整合,统一财务业务规程及技术标准,实现系统集成整合,集团内部、同级预算单位数据共享,为煤炭企业科学决策及时提供准确数据。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信息化的推进与建设而言必须要重视培训专业电算化会计人员;建立规范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以及财务信息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信息化财务内容的披露与配置;完善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最终保证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全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