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化正取代会计电算化成为会计的发展方向,推动着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使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财务信息,会计信息化将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是会计发展过程的一次质的飞跃。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会计工作 影响
随着我国全面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已经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得到了快速发展,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变革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会计信息化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完善国家信息化总体布局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程。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经济质量取决于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及信息化程度高低。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对于全面提升我国会计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会计信息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国家宏观决策、市场经济秋序和社会管理及市场监管等各个方面。会计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将会越来越重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会计工作与信息化建设是相互促进、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会计工作应当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全面会计信息化建设,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时能够进一步提升会计工作水平。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1.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会计活动与计算机最初结合时就已经渗透到了会计实务当中,并引导会计实物实现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的初期阶段是会计电算化,其仿真了手工会计的活动,模拟了传统会计的手工操作方法和业务流程,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减轻了重复性的手工操作。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会计职能发生转变。为满足信息使用者控制经济活动和进行决策时所需要的信息, 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对经济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和检索主要是依靠会计人员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手段来获得的。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由于受操作手段和工具的限制,会计人员很多工作时间和精力都是在处理日常的经济业务数据。而如今,信息使用者对会计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的要求更高,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将向更高层次发展,作为经济管理中的重要角色,其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了参与预测、决策、经营分析等方面,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职能已经逐步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过渡。
(2)会计工作方式的转变。会计信息化突破传统手工会计的局限,已经不仅仅是计算机的升级或者通过简单的模仿手工会计来处理事务,会计业务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实现的信息管理。从企业的各个方面收集具有高度集中的信息,在多种多样的分析中把它们提炼出来,由原来的桌面财务转为网络财务,使会计人员能从繁琐的数据堆里解脱出来。
(3)会计观念的转变。传统的会计通过评价业绩和行,对以往单位的业务活动进行实时的记录和总结,并以此指导现实事务,采用的是一种面向过去的回顾型时空观。然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在发生业务事项时,就能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直接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外部网采集相关的数据信息,逐步形成了事中的动态核算,从而改变了过去事后的静态核算,实现会计和业务一体化处理。
会计信息系统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从信息的单一使用发展到信息共享阶段,从核算型向智能化阶段发展,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开发会计信息的价值,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力。
2.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会计理论要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创新和发展,因为传统会计是以工业经济为基础的基本理论,经济信息共享和信息处理就需要一体化的支持。因此,建立适应会计信息化的新的理论体系,就要对会计职能、会计报告原则、会计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一般原则、会计任务等基本概念进行重新认识。只有会计理论 不断的创新、指导与支持,会计信息化才能得到深化。
3.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在会计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计核算活动得到了智能化的处理,形成的管理会计的分析活动将是会计的工作的重点。通过会计信息化能够取得精确、全面的信息,为管理会计分析提供了充分的资料,从而在提升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因此,会计信息化将会改变传统会计内部结构,也使得管理会计的作用得到发挥。
4.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对财务财务管理的决策起着支持作用, 会计核算的信息来源之一是财务管理效果的反馈。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各有侧重,其实是一体的。会计信息化使会计工作在利用资金等资源时更加充分、合理和科学,使财务管理如虎添翼,使会计信息的供应愈加全面、准确和快捷,为企业的经营锦上添花。
5.对会计法规的影响
会计活动的具体工作规则来自于会计法规,会计理论不是说要约束、规定会计活动,而是指导会计活动。会计信息化直接影响着会计法规,冲击并引发会计理论改革,会计信息判断的标准、处理的核算方法和准则受到了法定的规则的限制,要求会计法规在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要不断更新。虽然会计法规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有过变革,但会计法规的改革随着会计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还将向前推进,而这些规则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应性应由会计理论研究。
6.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提高企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就是要提升会计工作的能力,给企业安上千里眼和顺风耳,最终提高企业经营能力与管理水平。因此,会计信息化最终纳入企业信息化之中,要服务于整体的利益,会计信息化可以先行,但最终这是一个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1.会计信息化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具有扎实的会计基本功和丰富的经济知识,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为企业经营决策及时地提供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最后作出科学的分析结论,使企业会计人员达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的目的。而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与以往的工作不同,要能分析出企业当时所面对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因此,会计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和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所以,企业会计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要不断地学习,逐步把自己塑造成即掌握现代化会计知识,又能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复合人才,来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2.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会计信息化要求企业从根源上保证财务数据具有真实性和安全性,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要科学严谨,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运行,其中包括: 系统操作管理和控制、从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控制、文档资料的管理控制、硬件的管理和维护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控制等各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3.改革会计报告上报方式。会计报告应报送方式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应当尽快改变,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与沟通,使用者可以随时方便的调用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实行无纸化、网络化的报送,实现方便快捷,并且能够对自己所使用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监督。这种经济活动对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提出了挑战,具有广域性和信息需求的及时性。
4. 满足信息技术需要。信息技术目前已经渗透到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因此我们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在加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的同时,也要对信息经济时代的经济特征必须掌握。在会计实务中运用信息技术,使财务和各职能管理系统通过和内部局域网联接,使数据资料得到共享、信息互用,作为经济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要纳入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把会计电算化逐步向会计信息化过渡。要提高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益,实现会计从核算向管理的过渡,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会计实务提供的巨大机遇。信息技术对会计计量模式也提出了挑战,解决对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加强对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全方位提供经济组织的经济信息。
三、结语
怎样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水平,当前全国广大会计人员就应当抓住机遇,不失时机,扎扎实实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具体工作,以超前战略的目光和思维,实现会计方法技术的创新,开创财务会计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翔.试论会计软件合法合规性评价[J].会计之友,2006;02
[2]朱立新,陈显中.对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的重新划分[f]企业经济2005;6
[3]中国石化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研究课题组.ERP 环境下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