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建立财政支付分中心,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吴红萱 许美艳 张迪
本报讯 部分预算单位持消极态度,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胜利后,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的一大“难点”。但江苏省无锡市财政部门通过制度创新,采取建立财政支付分中心的方式,这个“难点”不仅没有变成阻力,反而成了该市加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步伐的“助推器”。目前,该市本级73个部门241个预算单位已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与批复的计划数相比,通过国库支付的资金比率为93.95%。
去年初,无锡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范围已扩大到市级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并取得明显成效,财政部门对预算支出资金的运行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与此同时,无锡市财政部门也发现,未纳入“笼子”的部门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不仅所辖预算单位多,财政拨付资金种类繁杂,资金量大,而且部门内部的财务管理关系也相对复杂。
针对自身实际,无锡决定在市公安局、教育局、民政局、市级机关管理局等四个所辖预算单位较多的部门各建一个财政支付分中心,并将支付分中心与四个部门原有的会计结算中心实施职能整合,形成部门(单位)预算编制、支付执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紧密衔接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在部门(单位)预算执行主体、会计主体和财政资金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建立以资金支付为纽带,以会计核算为基础,融部门预算管理、拨付计划管理、票据管理、工资管理、资产管理和会计监督管理为一体的新型财务会计管理模式。这样,通过体制上的创新,将部门财务管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支付分中心发挥其财务管理的“平台”作用,从而实现财政和部门间的“双赢”。
根据改革方案,财政支付分中心设立后,立即对四部门的银行账户进行清理,其所属预算单位的基本账户全部取消,只有用于小额现金支付的备用金账户,并统一为四个财政支付分中心开设了单位零余额账户,部门内共用一本“大账”,从而建立起规范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虽然四部门财政支付分中心都是在行政上隶属于各自的主管部门,业务上受市财政支付中心指导和管理,承担所辖单位财政资金集中支付工作,但就某具体分中心而言,其内部的管理形式还不一样”,无锡市财政局国库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比如教育部门所属单位大多是学校,本身与主管部门间的关系就较松散,因此支付分中心也是松散型的管理,而民政部门所属单位大多是直属的,财政支付分中心实行的就是紧密型的管理。”
同时,为了实现财政支付分中心的具体支付流程、支付办法和核算要求等特殊支付功能,无锡市财政部门还自行开发了财政支付分中心的支付软件,使得分中心、二级拨款单位的资金计划申报、支付和查询全部实现“网络化”。
将所有的预算单位都纳入“笼子”,解决了管理的广度问题,今年无锡又在资金的纵向深度上提出了新要求——专项资金也要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并在成熟的基础上再逐步扩大范围,将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入改革的范围。目前,该市支农、公共安全、社会事业、文化发展专项等总量近20亿元的预算内专项资金已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专项资金下拨后沉淀在部门的现象大为缓解,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