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及趋势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国家审计的一种新类型,同时又具有传统审计项目的本质属性,作为新生的项目类型又存在着自身的特性,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是防范委托代理关系中事后的道德风险以及甄别领导干部素质的重要约束机制,它与我国的诸多制度(如经济、政治、法律等)密不可分,具有鲜明的中国审计特点。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及内涵
1.我国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实践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直接来源。
为了保证领导干部实绩的真实性、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国家审计机关接受党委的委托或授权,依照相关法规或政策,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好其他有公共资金投入的经济组织或团体的受托公共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一种独立的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依据审计客体的性质不同,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划分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党委和政府各自不同的具体职能和具体工作是不同的,党委主要是对宏观事件进行提议决策,而政府则主要实施具体事宜,同时,党、政系统也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所以,考核党政系统要根据它们的具体职能进行考虑。
2.责任与权力的对应性,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理论来源。
经济责任审计起源于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是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的重要手段。从政治学角度讲,人的权力和义务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无权力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力。因此,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权力而不履行义务,或者只行使权力而不承担责任。否则权力就会丧失约束、失去制约,进而使权力蔓延成腐败。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就是本着“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跟随到哪里”的原则将责任与权力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监督机制。即权力必须受到监督,行使权力者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要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起到制衡作用,使之成为领导干部权力制衡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减缓社会不公平、提高社会和谐程度。
3.我国实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实践中形成了较完善的国家机关和国有经济实体的领导层的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来源。
经济责任审计必须紧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这个中心。为达到科学、全面考核领导干部实绩的目的,党委应双管齐下,既通过各种考核评价手段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又要委托审计机关对领导干部进行审计,以检验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是否遵守财经法纪、有无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同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该针对性的在多个部门中开展。组织部门侧重于加强干部的监督管理,而审计部门则更多的侧重于客观准确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但经济责任审计并不是单一的局限在经济方面,它所涉及层面甚广,每一层面都不容忽视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趋势
1.建立健全审计实施制度,加强审计实施力度
在2009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就指出:“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所谓审计监督,广义上看是一种行政权的运行,狭义上而言主要就是支配和管理财政资金收支方面的权力。一旦此权力监督不力,则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与浪费,且数额巨大,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更凸显其重要性。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不透明和不具体的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逐步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的目的,实质就是增强监督力量,当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走过场的现象不少。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赖于审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2.由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拓展到任中审计
目前,审计机关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大都是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为了更有效地监督领导干部的廉政行为,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对于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加强离任审计,更要加强任职中的审计。
任中审计在提高领导干部财经法纪意识、规范单位财务管理、防止“新官不理旧账”现象的发生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开展任中审计,不仅是新形势下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和管理的需要,也有利于在领导干部任期内及时发现和纠正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3.多方面、多层次、分角度审计
不容置疑,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其目的在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该在多部门中组织实施,组织部门应从加强干部的监督管理理解开始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部门的考虑重点与纪检部门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如何将相关部门协调好,形成一个共同的目标,是实践中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三、有效运用审计结果
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环节和最终目的就在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同时它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果的最终体现。只有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做好审计评价,才能使之真正成为干部使用和考核监督的重要依据,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干部考核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审计结果的公开性,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在符合保密规定基础上将重大事项向社会实行公告。这样,领导干部任用机关在采用审计结果考核领导干部时,就能防止用人失误失察,防止并杜绝领导干部“带病上岗”、“带病履职”、“带病提拔”等问题。
自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以来,不仅惩治了一批领导干部,更主要的是保护和震慑了一批领导干部,促进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行为。
尽管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迅速,但仍有诸多问题只待解决,因此,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并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准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督管理中的定位,以“人”为核心,以“责任”为主线,以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效益审计为基础。深入研究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和途径,把政府性资金的使用情况与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有机结合起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从源头上进行有效地监督和预防腐败。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依法行政、体现公平与和谐,是经济责任审计任重而道远的一个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