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务绩效分析

摘要:如今,随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财务绩效评价不仅成为可能,并且成为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对高校财务工作的发展和完善起着重要作用。财务绩效评价是运用科学的、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根据一定的非市场标准,按照绩效的根本原则,对高校的财务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综合评价和比较。本文从层次分析法入手,运用相关原理对高校财务绩效分析体系进行了全面论述。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绩效分析 高校财务
近年来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大力实施,政府逐年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高校的办学经费也在稳步增长。如何打破传统的“重投入、轻效益”的局面,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率,已经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及改革的重点问题。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对高校的财务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清晰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不仅符合高校的发展需求,也是各级主管部门对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目前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现状
目前,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仍处在起步阶段,财务绩效评价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健全,财政性的资金和非税收入资金及其他资金的使用效益问题,仍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及评价,财务绩效评价未能跟上财政体制改革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步伐。
首先,高校的财务绩效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在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中长期存在着“重使用,轻效益”、“重投入,轻产出”、“重分配,轻监督”的问题,绩效评价观念淡薄,致使高校在日常运行中常出现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和有效资源利用率低共存、投入不足与教育资源浪费共存、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其次,绩效评价体系不完整且缺乏规范性。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应包括评价客体、评价主体、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一整套完整的体系。目前,国内众多高校仍未有一所高校建立了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在评价标准上大都采用的是历史标准和计划标准进行纵向的比较,缺乏同类院校之间的横向比较。在评价方法上,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通常只是采用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相关的财务分析方法。在评价主体方面,主体不明确、目的不充分,通常是为评价而评价,丧失了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规范的功能。在评价客体上界限较模糊,只是笼统地将学校本身作为评价的客体,没有进一步细化,必然造成评价指标的不明确。
最后,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配套不完善。通常高校都未指定相关的财务绩效评价方面的文件,缺乏一定的文件支持。教育主管部门也未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方法,也未建立完善的高校绩效监督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财务绩效评价系统,就要以层次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为指导,以动态管理要求为根本对象,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有限的评价指标,从财务角度来评价高校的资金运行效率,从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要遵循实用、易用的原因,经过反复的研究,笔者认为高校财务绩效指标可以又以下四个方面构成:
(一)教学绩效方面
教学绩效主要包括生均事业支出、生均设备费、师生比、教学活动收入的年增长率以及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五个指标。其中,教学活动收入的年增长=(本年度教育事业的收入-上年度教育事业的收入)/上年教育收入。
(二)科研绩效方面
科研绩效主要包括利研活动收入的年增长率、科研成果的收益率和教师人均科研经费三项指标。其中,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科研活动的收入总额/(科研人员+教学人员);而科研成果的收益率=科研成果的收益率/投入科研的总经费。
(三)经费自筹能力
高校除了政府的财政性拨款外,通常还有部分的经费来自自筹。高校的经费自筹能力主要包括高校自筹经费的年增长率、自筹经费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和自筹基建经费占基建经费的比重三项指标。其中,高校自筹经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学校自筹经费收入/学校的收入总额。
三、高校财务绩效指标的分层和综合评价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将其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个层次。
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d) 教学绩效(c1)
科研绩效(c2)
经费自筹能力(c3)
资产绩效(c4) 生均事业支出(a1)
生均设备费(a2)
师生比(a3)
教学活动收入的年增率(a4)
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a5)……

其次,构造判断矩阵。我们可以采用专家调查法将两个元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从而形成一个判断值。为了使判断定量化,通常引入范围为1-9的标度。其中“1”表示两者的重要性相同,“3”则表示前者稍重要,“5”来表示前者明显重要;“7”来表示前者强烈重要;“9”表示前者极端重要。“2、4、6、8”意为取相邻判断的中间值。而1-9的倒数则与上述意义相反。
最后根据专家的打分结构,建立判断矩阵,并通过计算机分别计算出权重的向量,最大特征根、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而各指标的综合权重系数=指标在准则层的权重系数X准则层因素在目标层的权重系数。
结语:
构建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目的是对高校财务进行客观评价,反应其绩效状况,并根据得出的结果寻找影响高校绩效水平的指标,从而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邓建华.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1;10
[2]马元兴.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分析[J].商业时代.2007
[3]郑鸣.基于非财务信息的我国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