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浅析积极组织非税收入 强力打造“四型财政”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财政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执收单位的通力配合下,沧州市非税收入管理局按照“制度财政、创新财政、开放财政、服务财政”的理念要求,积极参与“爱沧州、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创新和服务为落脚点,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全市累计完成非税收入154.2亿元,同比增加48.7亿元,增长46%。其中,市本级完成56.3亿元,同比增加26.4亿元,增长88%。

一、以推进“新版非税收入管理系统”为抓手,着力实现征管科学化

沧州市作为全省新版非税收入管理系统的试点单位,市财政局党组十分重视,将此项工作列为全局十五件大事之一,要求不负使命,向省厅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全省的推广工作积累了经验。我们的工作措施如下:

(1)加大投入。全市财政部门已累计投入资金1000万元,为执收单位配备新系统所需的计算机和打印机,确保了硬件需要。(2)协调有力。新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财政银行执收单位三网合一才能正常缴费,征管科组织相关单位,先后召开协调会12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理顺了关系,明确了任务。(3)强化培训。“新版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对财政端和执收单位端的操作人员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多次请省厅的专家到沧州现场指导,累计培训960余人次。同时选派懂技术、精业务的人员多次到市本级执收单位和县(市、区)安装调试。(4)落实责任。按照市财政局《关于推进全市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了分片包干责任制、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为推广应用“新系统”提供制度保证。

目前全市1300个执收单位已有1022个执收单位用新系统成功缴费。该系统有四大优势:(1)废止所有手工票据,全部使用机打一般缴款书,缴款书一经开出,票款自动划解非税专户,财政、银行及执收单位实现了对每笔收费的实时监控,确保财政资金及时安全入库;(2)由于省市县三级联网,实现了非税收入数据信息共享;(3)为执收单位和缴费人搭建了方便快捷的收缴平台;(4)避免了收缴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

二、以加强制度建设为突破,着力实现运转有序化

(1)建立例会制度。每周一召开科务会,对上一周的工作进行总结回顾,总结经验教训,同时对本周的工作进行安排布署,以克服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大家注重将非税收入法律法规政策与收缴实务相对照,将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然后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摸清情况,认真剖析,提出工作设想。(2)加强学习研究。一年来,完成调研报告8篇,向省局反馈信息16篇,调研文章被市级以上部门刊物转发三篇,另有三篇调研文章被市财政局“学习与研究”转发。(3)强化制度建设。非税收入收缴从上到下缺乏规范的法律规章制度体系,制度缺陷导致了非税收入收缴诸多不规范行为,阻滞了非税收入征管水平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我市的收缴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2011年出台了《沧州市非税收入缓、减、免管理暂时办法》、《沧州市非税收入缓、减、免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沧州市级执收单位考核办法》、《沧州市代收银行考核办法》。这些规范性文件为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提供了制度支持。

三、以搭建信息宣传平台为依托,着力实现工作开放化

畅通诉求渠道,搭建交流平台,是我们宣传非税收入管理政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一项经常性工作。(1)信息交流与反馈,创办“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简报”,对全市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活动、热点问题、重点工作及外地经验进行宣传报道,促进全市各项工作提质提速。(2)开展征文活动,2011年4月到6月,与“沧州日报”共同举办“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征文活动”。市本级执收单位、各县(市、区)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代收银行、执收单位踊跃投稿,共收到征文40篇,“沧州日报”刊登征文11篇。(3)借助沧州公仆热线,就非税收入法律法规政策和缴费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通过活动既宣传了收缴管理、票据管理的有关规定,又畅通了诉求渠道,引起了纳费人的广泛关注,提高了对非税收入的社会认知度。

四、以畅通非税收入收缴渠道为核心,着力实现服务社会化

工作中,努力做到直接服务与延伸服务相结合。在直接服务方面,对市本级160个执收执罚单位,我们在服务上做到四个及时,即及时解决执收单位收缴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执收单位对帐,及时将执收单位的收入划解国库,及时将执收单位的信息反馈给各级领导。在间接服务方面,我们通过建设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在延伸服务上下功夫,为广大纳费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这些措施降低了纳费成本,减少了一系列矛盾和纠纷,体现了和谐缴费、放心缴费,以优质服务树立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