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套利”新解

套利,通常指在某种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在同一市场或不同市场)拥有两个价格的情况下,以较低的价格买进,较高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取无风险收益。例如,套利者可以在市场上以100元买进某公司100股股票,与此同时,在期货交易中以105元卖出100股。这样套利者就可净赚5元的差价。总之,套利追求的是无风险或者反低风险,不增加额外投入的情况下去获利。

根据文章《历史眼光》的定义,“套利”一词来自于拉丁语,在罗曼语中频繁出现。关于套利的证据最早出现在中世纪时期,那时候的商业贸易规模非常庞大,为风险套利提供了很多收入。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套利交易起源于中世纪商业银行家在不同地方寻找汇票汇率差异的过程。在1686年5月,伦敦金匠开始做牵涉汇票汇率和金币的套利交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黄金、白银和汇票汇率市场相互关联连,相互影响。

到18世纪,在阿姆斯特丹、伦敦、汉堡和巴黎这些关键的金融中心,汇票市场已日趋成熟。商人和银行家同时参与海外套利交易来决定最有利可图的方法。到19世纪,商人们的手册里都有关于套利实际操作的详细记载。但在当时,期权套利并不常见,仅在一小部分商人中流传。现代社会中,汇票汇率套利被广泛用于国际银行间的外汇货币掉期交易。

套利者从事于不同种类的套利,如货币套利、固定收益套利、可转债套利和利率套利。由于套利机会可遇而不可求,而且需要迅速交易,因此,套利者一般来说都是有经验的投资者。套利者在长期资本市场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套利者一直在努力寻求价格差异,他们的存在有效地调整了市场价格,使之更加准确。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套利市场是由很多多元化的投资者组成的,每个投资者的参与分量都很小。但现实中的套利市场截然相反,只有少数高度特殊的投资者能参与交易,而且每个投资者的交易金额庞大。套利的高度专业化给予资产定价一些暗示,例如当资产的市场价格远远地偏离了内在价值时,套利在这样的极端条件下会失去效用。

货币套利是当一国利率极低(甚至趋近于零)时,海外投资者或本国人民,借入或使用该国货币买入其他利率高的货币(或者以高利率货币结算的债券、股票等)吃利率差。货币套利主要有三种形式:汇率套利,抵补套利和非抵补套利。三角套利是汇率套利的典型代表。三角套利是透过交叉汇率计算出的汇价,与市场上实际汇价有所差异,造成市场存在套利空间。市场人士可同时在不同银行间买卖外币,进行所谓的三角套利。三角套利是利用多种汇价在不同市场间的差价进行套利动作。

例如,德意志银行美元以欧元表示的价格为0.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