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我国制鞋业如何打造名牌的对策

摘 要:文从我国鞋业在国内外的市场现状着手,分析了制约鞋业发展的因素和品牌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制鞋业打造名牌战略的对策:提高名牌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研发新产品,开发新市场;同时政府在理论、舆论、政策方面给与支持。企业和政府共同打造我国的名牌鞋。

关键词:市场;政府;名牌战略;问题;对策  1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众多国际名牌涌入我国市场。譬如:NIKE(耐克)、JOHDAN(乔丹)、ADIDAS(阿迪达斯)、PUMA(彪马)、TIMBERLAND (袋鼠)REEBOK(锐步)、CONVERSE(匡威)、DAPHME(达芙妮)等在我国市场�

  1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众多国际名牌涌入我国市场。譬如:NIKE(耐克)、JOHDAN(乔丹)、ADIDAS(阿迪达斯)、PUMA(彪马)、TIMBERLAND (袋鼠)REEBOK(锐步)、CONVERSE(匡威)、DAPHME(达芙妮)等在我国市场上随处可见,严重冲击着我国的市场。相比之下,而国内仅有的几种“名牌”,譬如:双星、红蜻蜓、康萘、森达、富贵鸟等在国际名牌面前也显的身小力薄,在国内市场上也没有优势,更别说国际市场的地位了。若要想改变我国制鞋业目前所处的境况,只有树立自己的名牌。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而寻找打造鞋业的名牌对策成为急待研究的课题。
  2 中国制鞋业打造名牌的必要性
  近年来,中国制鞋业盲目的扩大规模 ,低成本的复制;劳动力的廉价透支;低价格、低档次的强占市场;把中国鞋业推入了发展的瓶颈。面对我国制鞋业这种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局面,中国制鞋业如果继续 “无名牌”出现,仅安于给洋品牌扮演小工、卖苦力的角色,将会危机重重,长此以往很可能“死路”一条。如何寻找打造我国名牌的对策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施名牌战略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加入WTO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之中,我国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我国制鞋企业将更加直接地面对国际大公司的竞争。企业要想求得大发展,必须参与国际竞争,这是历史的要求,按国际流行的对品牌竞争地位的评价,企业只有在全国市场占有25%的份额,才能称为具有稳定竞争地位的名牌。
  3 我国制鞋业如何打造名牌的对策
  3.1 接受国内外市场的挑战,实施品牌管理战略
  3.1.1 强化企业名牌意识
  据国家商标局资料统计,我国40 多万件商标中只有0.3% 的商标在一定的消费领域享有不同程度的知名度。虽然我国已有一些全国性名牌,但真正享誉全球的国际性名牌尚未出现,这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外贸地位是很不相称的。例如: 我国制鞋业的出口量近年来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但由于没有自己的名牌,只能处于“世界级加工基地的地位。正是由于缺少名牌和进行无品牌经营,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位很低,创汇能力有限,反而屡遭国外反倾销措施的制裁。目前,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已是世界潮流。国外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在全球各地抢滩圈地,靠的就是名牌。而企业惟有充分认识到这一趋势以及名牌的效应,并加大对职工的宣传教育,才能树立名牌意识,名牌战略的实施才具备了起码的基础。像美国在品牌意识方面特别重视。不但企业高层管理和政府能够具有名牌意识,同时他们也对员工进行培训,实施全员的名牌意识,对企业实施“名牌价值链”管理模式。
  3.1.2 依靠科技创新,开拓市场
  当前企业面临着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名牌企业、名牌产品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完善名牌产品,拓展名牌市场。
  首先:只有创新,才能打出名牌品牌。
  譬如:安踏通过应用产品核心的芯技术打造名牌,芯技术的第一代是蓝色的MAGNETIC CORE,主要特点是缓震。第二代芯技术是黄色的,也就是双芯技术,前脚掌反弹、后脚掌缓震。现在安踏产品已经使用第三代芯技术了,就是让消费者能够直接看到他们的双芯。安踏与国际同步的高科技“磁芯概念”的问世,这只解决了材料的问题。应用方面:安踏在CBA赛场上,建立了运动员力学的脚型库,运动力学实验室的大量数据,这些数据的分析结果,给安踏篮球鞋的设计带来了质的飞跃。使安踏在国际鞋业市场上经久不衰一直保持名列前茅。纵观国际国内的许多名牌,有些之所有是昙花一现,就是由于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而招致的恶果。
  其次,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完善名牌产品。名牌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拥有了名牌,也不能高枕无忧。因为市场在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变。因此企业必须勇于创新,不断再造新优势,保住“高门槛”,使名牌能够紧跟时代步伐,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最后,只有创新才能拓展名牌市场,一些成功企业的经历充分体现了这一道理。譬如:海尔的成长就是如此。
  3.1.3 走名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名牌称号具有极强的可变性与流动性,创名牌难,保名牌更难。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缺乏忧患意识,不重视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不重视名牌产品的开发、升级换代和科技投入,不能推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产品品牌,必将导致自己的名牌产品退出市场。我国有许多曾经享誉多年的品牌,如上海生产的“红灯”牌收音机曾畅销全国,而今“红灯”品牌已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因此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居安思危,重视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在实施名牌延伸策略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3.1.4 提高企业的法律保护意识
  我国部分企业缺乏商标意识,不注重商标的登记注册。驰名商标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近年来,中国许多驰名商标如“九芝堂”、“同仁堂”、“竹叶青”、“阿诗玛”、“蝴蝶”、“五星啤酒”等许多名牌商标均在国外被抢注,给企业与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享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的鞋业顶级荣誉的“亨达”就曾经被强注册过,开始亨达只是想着扩大规模,但是随着商标意识的普及,当亨达意识到该注册的时候,才发现“亨达”商标已经被注册过了,无奈之下,只好另注册“贝亨”,然而客户不认可,消费者不买帐,销售额大大幅度下滑,经过多方咨询和沟通,亨达又把自己的商标买了回来。试想如果亨达早点有品牌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会出现自己买自己商标的事情了。二是有些企业创出名牌后或放松了管理,或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产品质量下降,自毁长城。三是有些企业面对假冒伪劣产品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对于随意假冒仿造名牌产品的侵权行为熟视无睹,听之任之,不积极举报投诉,不愿意花钱花时间花精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以至大量的假冒产品,殃及了自己的名牌真品,甚至走向灭亡。
  3.2 实施名牌战略,政府的宏观调控
  我国制鞋业“出口大国,名牌小国”在国际市场只是贴牌生产的低价商品,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益。中国鞋业要想打造国际名牌,必须依托科技进步,应发展信息化,带动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利用信息技术从刚性大规模生产向柔性大规模生产转变。当然这就需要国家行业的主管部门、研究机构,包括企业在内,都要对创世界名牌加强研究。打造国际名牌,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政府的在理论、舆论、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有理论:就是指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机构,也包括企业在内,要从理论上对创世界名牌加强研究,把创国际品牌作为一个重大的科研项目来抓,使之方向更明,措施更加到位,取得共识,少走弯路。同时也要加大科研的投资,研发新技术,为我国制鞋企业提供技术的支持。无可置疑,这方面我们应该向美国学习。美国从政府到企业都非常重视在科技革新方面的投入,每年用于科技研发的经费约占国民经济的3%。同时他们还会根据产品处于生产的研发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进行不同投入,来不断进行开发新产品。
  有舆论:就是在国内营造一种企业以创名牌为荣的氛围,消费者以消费国产名牌为时尚。这样就可以为国产产品创造名牌提供更好的环境和空间,以便使更多的企业融入到创品牌的队伍中来。与次同时在教育方面,我国政府应该鼓励国民消费国产产品,而不是盲目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想当初日本企业的崛起过程,真是令我国国民汗颜: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日本,无论家电业还是汽车制造行业,都是由美国(占领者)的企业控制,美国的产品是主流。日本的产品是二流货,技术、质量都不行,但是日本人正是依靠他们传统的、偏执的民族意识,尽量购买本国的产品,逐步把日本的企业做大做强。
  有政策:就是指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政策,支持企业创名牌,尤其是支持企业去争创国际知名品牌。完善支持名牌的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空职能,在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利用外资政策、市场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调动社会资源向名牌企业流动,实行集团化战略,实现规模经济,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名牌企业竞争能力,政府职能部门要大力执要加大执法力度和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排除地方保护主义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侵害,建立消费者投诉和伪劣产品处罚制度,保护消费者和名牌企业的利益。
  3.3 以市场为导向研发新产品,进行准确定位
  重视开发新产品是名牌创造之源。它不仅决定产品的技术性能,而且决定产品的成本和价值,并使产品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增强产品的魅力和引诱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因此,要加快名牌创造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在企业中建立健全设计机构,强化其设计能力,使企业能够根据消费者的需要不断设计出新产品。其次,加快培养设计队伍,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名牌创造和新产品开发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只有这样才能为名牌的产生提供良好的条件。实施名牌战略要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进步推动名牌创造名牌没有终身制。名牌要始终占领市场,就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4 结论与展望
  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更多的名牌涌现。名牌战略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同时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企业在争创名牌的同时,必须针对名牌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实施名牌战略。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从战略高度放眼未来世界的国际竞争,抚育与呵护中国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