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北京市环卫设施运行监管体制研究

摘 要:本文从北京市环卫设施运行监管的现状、完善环卫设施运行监管体制的必要性、构建北京市环卫设施运行监管体制的建议三个方面着手,总结了北京市环卫设施运行监管的现状,探讨了完善环卫设施运行监管体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北京市环卫设施监管机制的建立原则,设计了北京市环卫设施运行监管机制的建立。在明确政府、组织、个人在环卫设施运行监管体制中的角色的基础上,本文环卫设施运行监管体制的研究目的在于指出北京市环卫设施运行监管的发展趋势,建立了环卫设施监管体制的体系。

关键词:环卫设施;运行监管;监管体制


近年来,随着环卫行业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不断加剧,生活垃圾如何处理、环卫事业如何发展已成为当前现代化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北京市环卫设施及其监管体系的建设更应该符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本要求。2011年至今,在经过了“十一五”时期的调整之后,北京市市内的环卫设施已经较为成熟,市内环卫设施数量较往年有了明显的增加,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亟待改善的问题,如何按计划完成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并建立起科学、完备的监管体系,本文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
1.北京市环卫设施运行监管的现状
  在北京环卫设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明显的进步,但是在国际上仍然算不上领先地位,目前北京市环卫设施和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1.1设施能力尚不足,处理技术工艺在大幅调整期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虽逐年提升,但处理结构仍不合理,仍以填埋为主。北京市多年来虽然一直尝试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遵循着“大类粗分”的原则进行分类,但是,由于居民欠缺垃圾分类常识、参与热情不高、非强制性政策等原因,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效果还不理想。北京市的生活垃圾管理仍然停留在以“末端处理”为主的初级阶段。
1.2设施分布不合理,城乡差距明显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央提出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但是,北京市郊区县生活垃圾日益增多与郊区县环卫设施建设合管理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郊区县环境卫生管理,减小城乡差距是北京市环卫部门面对的又一项严峻问题。
1.3运营体制不健全,不利于环卫作业市场开放
  在我国,环境卫生领域改革起步晚,市场化程度不够,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因此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极大地限制了行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由于环卫行业的运营体制改革是一种制度创新,市场化所需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所以,外部法律法规的保障和规范是一切改革得以实施的前提。但是,北京市的现状是,很多相关的法律都是空白的,很多基本的问题还没得到实质性的解决,相关的配套措施严重缺乏。
2.完善环卫设施运行监管体制的必要性
  目前,北京市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不健全,收费标准不统一,征收率较差,垃圾处理资金缺口大,不足以补偿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成本及企业的合理盈利,不利于形成社会资金参与垃圾处理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应以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化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以垃圾处理产业化带动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化。在垃圾处理实现产业化的同时,将垃圾清运与处理相分离。同时加大监管力度,研究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督察巡视制度,加强对各区县政府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以及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监管。根据其他城市的管理和行政经验,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探索改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降低收费成本。倡导源削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产业链,将垃圾零排放作为垃圾管理的终极目标。加强规范管理、促进依法行政的基础是环卫设施及其监管体制的相关研究的前提。
  长期以来,北京市环卫工作的重点在城市地区,郊区县的环境卫生未受到充分重视,这使得城乡统筹发展现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完善环卫设施运行监管体制既符合我市当前城乡建设发展的实际,也对实现我市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构建北京市环卫设施运行监管体制的建议
3.1北京市环卫设施运行监管机制的建立原则
  环卫循环经济是一种追求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化的经济运行模式,仅靠环卫部门一家之力略显微薄。发展环卫循环经济,必然需要多部门、多方面的共同重视与努力,持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建立完善、合理的科学体系。环卫设施及其监管体制的建立,必须坚持把垃圾治理与污染防治纳入循环经济轨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市容环境卫生技术的研究、推广和运用,必将改善市容环境卫生劳动作业条件,推动市容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所以,今后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坚持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原则,研究符合我市实际的,既经济又科学的环境建设新技术,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升城市环境卫生事业的科技含量。环卫设施及其监管体制的建立,必须坚持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原则。
  坚持公众参与的原则,强调在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法对市容环境卫生工作进行管理外,还要求全市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起来,提高市容环境卫生意识,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市容环境卫生事业。通过相关的奖励措施来倡导民众更广泛地参与到市容环境卫生事业中,只要对本市的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做出了突出、显著的成绩,为市容环境卫生事业贡献了应有的力量,都应当得到表彰和奖励。环卫设施及其监管体制的建立,必须坚持公众参与的原则。
3.2 北京市环卫设施运行监管机制建立
  3.2.1垃圾收集点设施监管机制建立
  垃圾收集点是垃圾产生源头的收集设施,根据垃圾产生源的不同一般分为居民小区垃圾收集点、马路和街道垃圾收集点、企事业和商业单位垃圾垃圾收集点等。居民垃圾收集点设施监管机制应由其居住区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妥善负责,要不断地指导或引导居民正确的进行垃圾分类,并加强居民垃圾回收方式的管理,建立多种形式的垃圾回收渠道,实现垃圾的减量化。马路和街道垃圾收集点设施的监管机制应由环卫收集部门尽快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尽快取消单一式的垃圾收集桶,强化垃圾分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管理意识。企事业及商业单位垃圾收集点设施应由企事业及商业单位负责垃圾的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企事业单位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的文化生活环境,扭转目前垃圾混合收集局面。
  3.2.2垃圾清洁站设施监管机制建立
  垃圾清洁站是在垃圾收集点和垃圾中转站直接所建立的垃圾转运设施。它具有将分散产生的垃圾集聚、压实、转储的功能。垃圾清洁站设施监管机制应依据前段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尽快改进垃圾清洁站垃圾分类贮存设施,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垃圾分类运输体系。此外,还要建立垃圾清洁站的卫生管理机制,即垃圾清洁站垃圾污水、垃圾站的清洁污水和垃圾臭味的导排和治理措施。同时,垃圾清洁站要设置计量设施,分别按照前段垃圾分类后的垃圾进行计量统计,统计数据可作为未来垃圾处理费增收的依据。
  3.2.3垃圾转运站设施监管机制建立
  垃圾转运站是为了减少垃圾清运过程的运输费用而在垃圾收集点或垃圾清洁站至处理处置设施之间所设置的垃圾预处理转运设施。北京市现有9所垃圾转运站,日处理量大约为8860吨,其主要垃圾转运站的建设时间、处理量和处理功能如表3-1所示。
  
  垃圾转运站设施监管工作隶属于环卫集团负责,垃圾转运站应按照后续处理处置设施对垃圾特性的需求进行垃圾的转运,即站内应增设对垃圾进行预处理的功能;垃圾转运站周围应加强建设绿化隔离带,降低转运站对周围;垃圾转运站自身应建立运行管理的监督管理机构,监督检查垃圾转运站污水收集、导排和处理方式;垃圾转运站应该合理安排工作时段。
  3.2.4垃圾填埋场设施监管机制建立
  垃圾填埋场长期以来一直是北京市垃圾处置的主要方法,根据北京市“十二五”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垃圾填埋场应尽快建立相关政策,禁止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垃圾、可生物降解垃圾、可燃烧垃圾进入填埋场进行填埋。北京市现有15座垃圾填埋场,日处理总量约为9650吨,其垃圾填埋场的明细和占垃圾处理的比例情况如表2、表3所示。

  
  目前,北京市所有的垃圾填埋场均以厌氧降解为主,垃圾填埋场日处理垃圾量均超过设计垃圾处理量,垃圾填埋场均面临着提前封场的事态,如北神树垃圾填埋场。垃圾产生量大,垃圾填埋场有限填埋的空间不断减少,可供新建垃圾填埋场的选址难度越来越大。填埋场应尽快研究出取代双膜处理垃圾渗沥液的工艺技术流程,在保证处理达标排放的前提下,节约垃圾渗沥液的运行成本和投资成本。垃圾填埋场寻找库区通氧途径,尽快填埋区垃圾降解速率,尽快提高垃圾的贮存能力。
3.3北京市环卫设施运行监管体制的实施细则
  3.3.1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
  北京市的环卫体制改革应结合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城乡环卫体系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支持城乡环卫体系建设的配套经济政策,实现其在促进市容环境卫生发展与改革的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最终建立起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卫作业市场。
  3.3.2推进环卫体制全面改革
  良好的环境是全社会的公共需要,自然是应该由政府负责解决。但原有政府操办行政事业单位自己提供服务的办法并不可取,构建环境卫生市场化运作体系、放开环卫作业市场成为今后环卫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应根据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和增量改革、存量试点的原则,逐步开放资本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为最终稳步推进公开招标选择运营商的工作奠定基础。
  3.3.3加大环卫行业资金投入,完善环卫设施
  目前,北京市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比较落后,尤其是在垃圾再生利用方面,相较于发达国家有着很明显的差距。因此,北京市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北京市垃圾处理设施水平落后的问题。同时,城乡环卫水平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要立即着手解决。建立优良的农村地区环卫和生活垃圾管理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