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总分公司内部控制之下税收风险管理的研究
——总分公司是一种重要的公司组织形式,它是建立在适度分权基础上的集中管理制的公司形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分公司自主经营,也有助于总公司实施管控。这一操作模式涉及到内部经营主体税收核算、税收流程内控以及税表合并等众多税收筹划工作,怎样做到依法纳税,怎样做好税收筹划
总分公司是一种重要的公司组织形式,它是建立在适度分权基础上的集中管理制的公司形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分公司自主经营,也有助于总公司实施管控。这一操作模式涉及到内部经营主体税收核算、税收流程内控以及税表合并等众多税收筹划工作,怎样做到依法纳税,怎样做好税收筹划,都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笔者拟结合中国葛洲坝集团机械船舶有限公司(简称“我公司”)在实际经营中的内部控制实施情况,从公司内控环境、税收风险评估、税收风险控制活动、内外部信息沟通活动等要素来探讨加强公司税收内控、防范税收风险的措施。
一、公司内部控制环境
我公司是一家以制造业为主体,兼营施工、安装服务的综合性总公司。业务范围主要涵盖船舶制造、修理、水电站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起重设备制造与安装、建安施工等等,涉及主要税种为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公司经营模式以分厂制、项目部制为经营主体(均为非独立纳税人),各经营主体独立核算、按时向总公司报税,总公司汇总各单位税表后统一向税务局申报。作为集团公司上市的组成部分,我公司建立了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由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在公司发展规划、公司治理、管理层监督等方面各行其责,共同构筑公司健康发展平台。
公司从材料采购到成本核算采取如下流程:公司实行大宗材料物资招标采购政策,下属单位对于大宗材料会有一个全年的采购计划,由该单位的技术、生产、商务等部门结合一年的生产计划及业主、船东的要求编制采购计划。大宗材料采购计划编制完成后,报送公司生产管理处,由生产管理处汇总公司一年的大宗采购情况,会同公司技术部门、机电物资处、基地建设处、财务处、审计监察处等对采购年度计划进行审议,并排出公司年度采购计划,在公司生产管理会议上由领导审议通过。
二、税收目标制定
公司财务工作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财务价值管理为主线,以价值创造为动力,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立财务风险管控机制,筑牢资金链条,争取政策更大支持,构筑财务信息平台,持续强化财会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财务工作在公司生产经营中服务功能、价值管理功能、价值创造功能,助推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税收工作目标是:首先,要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依法纳税,让社会共享企业经营业绩提高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其次,要做好税收筹划,在法律范围内合理减少税负,优化经营成果,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服务于公司做大做强战略。
税收目标就是企业在遵守税收法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使得外部监管层和内部管理层在涉税问题达成一致,从而帮助企业创造价值。
三、税收风险评估
税收风险是指企业因为税收而导致企业利益受损的可能性。我公司以总分公司形式存在的税收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可能存在瞒报收入、多转成本的风险
公司实行下属单位独立核算汇总纳税制度,各单位自行核算收入、成本,每月向公司按时申报税表,由公司汇总后对税务局申报。如有对其每月收入、成本不能有效监控,则会存在下属单位用收入、成本的时间差异调剂税款的可能,对公司造成极大的税收风险。
.存在以废旧材料收入直接冲减成本现象,造成漏缴增值税的风险
公司生产的船舶、大型钢结构产品、电站金属结构产品等均需耗用大量钢材,因此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废旧钢材,部分单位为少缴税款,存在以废旧钢材收入直接冲减成本的现象,这会成为税务部门重点稽查对象,对公司纳税评估埋下隐患。
.存在营业税项目材料发票进行进项抵扣后不转出的风险
部分下属单位可能同时存在增值税业务和营业税业务,对于营业税部分所取得的材料发票,该单位可能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而不按照税收法规处理,对材料发票进行进项抵扣后而不做转出处理。如果有自建生产厂房的单位也存在材料发票抵扣不转出的风险。
.存在劳务发票取得不规范的风险
公司造船业和建筑施工业需要外聘劳务人员,这些外聘劳务人员如由各单位自行聘请,不仅会出现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现象,也会有以白条代替发票现象,这种做法将本属于外部的税收风险转嫁给了企业,在税务稽查中隐含着偷漏税风险。
四、税收风险控制活动
在总分公司内部控制流程中,可能存在以上税收风险,如何避免这些税收风险将成为必须关注的核心问题。我公司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在全公司上下推行税收综合管理举措。
.在总公司层面成立专门的税收管理中心,汇总分厂、项目部的日常税务申报,对下属单位税收事项进行研究、沟通、解决
造船在公司产品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公司税收管理中心会对两个造船分厂的税收情况在船舶完工后进行专项评估。针对造船业耗用钢材量大、劳务用工多、外购船用设备多的特点,税务中心为评估造船分厂发生的费用的准确性,结合已有的船舶税收评价理论模型,做出了一个适合本公司的船舶制造纳税评估模型:
船舶加工费=G×J+S=(L×B×H)×K1÷K2×J+
其中:G——钢材总量;L——船长(米);B——型宽(米);H——型深(米);K1——钢材耗用系数;K2——钢材利用率;J——吨钢材加工单价,区间值为1800元/吨-2500元/吨;S——专门费用,是指船舶制造企业专为建造船舶发生而向船东收取的其他费用。
利用上述模型,通过从造船分厂账面收集相关数据,可以检验某所需验证的数据是否具有参考价值,进而判断出该分厂是否在流程监控、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缺陷,因该缺陷是否导致了税收风险。
.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完善税收风险防范体系
主要是通过事前做好合同管理、事中做好涉税事项数据分析比对、事后检查监督来构建综合税收风险防范体系。首先,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涉税项目,仔细研究合
同对象所涉税种明细,将税金涵盖在合同价款中,减少因缴税而导致的收益降低风险;其次,对公司整体和下属单位个体而言,需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主要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收入变动比、成本变动比等来查找是否存在多列成本费用、少确认收入、税前扣除范围扩大等问题,并结合销售收入、原材料采购、固定资产及运费进项、库存变动、进项税转出等方面来确认下属单位每月申报增值税是否异常及影响因素;最后,对于事后检查主要采取查阅原始凭证、核对明细账、翻阅报表等形式,每季度对下属单位的以上原始资料都要抽查一次,对于出现的问题在申报期间要整改,按照正确方式进项申报,做到查缺补漏、不留税收隐患。
.从管理上着手,总分公司管理需在分权基础上做好集权管理,税收风险控制也需通过集中管理来规避风险
前期,各分厂存在废钢收入不做收入直接冲抵成本,或者白条入账不计提销项税现象。在内部检查中,对此屡次提出整改,但始终有下属单位会出现这一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公司改变管理措施,废钢统一由公司生产管理处回收,并在公司内部进行再利用,不能再利用的废钢则由生产管理处通过招标对外出售。
五、内外部信息沟通活动
我公司主要从对下属单位加强国家政策解读和学习、与税务部门的信息沟通、与外部中介机构的有效交流等方面来强化信息沟通,做好税收筹划。
.国家政策学习、理解与运用
国家有关税收的政策法规日新月异,公司主要抓住与自身生产经营有关、涉及公司利益的税收政策法规进行重点学习,并在税收活动中加以运用。例如,企业所得税法规中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两年前,公司还不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认真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后来在财务处牵头下,公司成功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当年就获得10%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少税负数百万元。各非独立纳税的分厂也享受到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为企业带来了优惠税赋的联动效应。
.主动加强与税务部门的信息沟通
企业很有必要主动加强与税务部门的信息沟通,做到对国家政策先知先觉,为企业税收策划占据主动地位。一方面,企业应定期了解本地税务部门税收任务完成情况和税务部门检查计划,做好检查前的内部自查工作,关注企业纳税过程中的不确定事项,主动与主管税务机构沟通,事先妥善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要与各级税务部门密切配合,采取“走出去,请过来”的办法,争取得到税务部门在税法执行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以充分运用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做到不偷税、不漏税,应缴尽缴。
.与外部中介机构建立广泛联系,做好税收筹划工作,规避税收风险
外部中介机构比企业对税收法规的研究理解更为彻底,在税收法规运用手法上更为成熟,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有助于企业扩大税收管理视野,创新税收管理观念,丰富税收管理手段,运用多种税收策划方式服务于生产经营管理。(【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安越《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 查看详情 报名
本课程将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与实例演练,传授切实可用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树立企业全体的风险意识,提供可以即刻进行实施的控制工具,助您将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