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公司治理结构与独立审计质量

近几年,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审计人员无效监督甚至与被审计单位勾结舞弊的丑闻不断被披露,审计质量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审计机构要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确保其鉴证职能得以有效的履行,审计质量提高不能仅依靠于职业道德建设和法律管制,只有追本溯源,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审计质量。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质量的内在联系

公司治理结构优劣决定着审计质量的高低:首先会计信息是审计鉴证的对象,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不仅能提高审计效率,更能合理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而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又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注册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是对会计信息做出的最终鉴证,注册会计师只有排除经济利益、外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才能确保审计结果的公正。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保证了审计机构不受控于经理层,能够以超然独立的姿态对会计报表发表公正的审计意见。

二、我国当前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我国公司治理起步较晚,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是一种二元制框架,即在股东大会下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进行经营决策,监事会专门监督董事、经理的行为。从理论上讲,这种治理结构可以对经理层业绩进行有效的监督,但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其特殊性:首先上市公司多为原国有公司改制而成,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高度集中,且多为不流通股份;其次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尚不完善,董事会和经理层职务重叠,决策控制与决策管理相重合,“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再次内部监管部门职能的实施缺乏制度保障,监督力度不足。

三、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根本途径

(一)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保证内部监管部门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管部门主要包括监事会、内部审计委员会和独立董事,由于当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扭曲使得内部监管部门无法真正发挥其监督职能:监事会人员构成上的特殊性及其职能的实施缺乏必要的权威支持,导致监事会形同虚设;内部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经理层的下属机构,其人员构成、薪金报酬及职务升迁完全受控于经理层,实质的不独立使其难以对经理层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基于提高董事会决策质量、对内部董事权力高度集中加以制衡为目的而建立的独立董事制度,也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扭曲使其监督职能无法得到保证落实,而对经理层的经营管理和会计信息的监管无能为力。
内部监管部门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初次把关,设计良好、运行有效的内部监管部门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降低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风险,提高了审计质量。但是我国当前扭曲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利于内部监管部门发挥其监督职能,交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会计信息完全操纵于经理层手中,经理层出具虚假会计信息、粉饰报表的行为无法得到监督和控制,从而使得审计风险增大,审计质量降低。
(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公司治理结构对外部审计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外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取决于审计人员能否以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核,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使注册会计师不受控于经理层,从而保证了其独立性和审计质量。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不断曝光,使得审计职业的公信力和独立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把矛头纷纷指向了注册会计师,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和法律管制的呼声日益强烈。然而,审计质量低下、审计舞弊的根源何在?仅从职业道德和法律方面加强管制,能否提高审计质量、根除舞弊?审计质量的提高不能仅从机构内部寻找原因,只有追本溯源,解决了审计机构和人员独立性问题,审计质量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审计机构和人员作为理性经济人总是在风险和收益间进行权衡,审计质量低下、审计舞弊案件接连不断发生,究其缘由是因为当前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控股股东和经理层实质上操纵着审计单位的选择和更换,审计单位经济利益受控于被审计单位经理层,其独立性必然受到影0向,加之近年来审计竞争也愈加激烈,审计机构在进行鉴证活动的过程中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自然难以超然独立的姿态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核。经理层选聘审计单位对其报表进行审核,实际上是个自我确认、自我监督的过程,审计独立性弱化,何谈审计质量?
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确保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才能从根源上消除审计舞弊,提高审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