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市16企上市 金融危机中“晋江板块”成形
至9月25日,随着男装民企中国利郎(01234-HK)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的上市企业达到16家,证券市场“晋江板块”雏形初显。
9月18日,CBN从晋江市上市办获悉,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2009年迄今,该市仍有7家企业上市,至2010年上半年,上市数量有望增至19家。
由于种种原因,境外上市成为晋企首选,但晋江市经济发展局副局长、上市办主任刘向阳向CBN表示,2010年以后,晋企将更多地选择在A股上市。
“晋江板块”成形
据刘向阳介绍,至9月底,晋江市成功培育了16家上市公司。
其中,在境内A股上市4家,分别是凤竹纺织、七匹狼、浔兴股份、梅花伞;在香港上市公司4家,分别是恒安国际、安踏体育、361度、中国利郎;在新加坡上市6家,分别是中国休闲食品、福联面料、福兴集团、中体国际、鳄莱特运动和泰山科技;在韩国上市1家,即联合科技;在马来西亚上市1家,即星泉鞋业。
这些上市公司组成了证券市场的“晋江板块”,它们主要涉及纺织服装、制鞋业、食品、伞业等传统优势产业。
在利郎之前,15家公司已通过资本市场IPO募集资金近90亿元,证券市场总市值折合人民币约900亿元。此外,恒安国际、七匹狼先后发行15亿元可换股债券和再融资6亿元。
CBN注意到,其中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迄今上市的企业达7家,显示出“晋江板块”比较顽强的生命力。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板块的后援源源不断。
刘向阳称,上述企业的上市效应激发了晋江后备企业正踊跃跟进,目前,晋江上市后备企业已滚动增加至61家,行业从纺织服装、制鞋业等传统产业延伸至电子、机械等新兴行业。
其中,目前在新加坡路演询价待发售1家,拟于年内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1家,拟于近期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材料1家,已上报福建监管局辅导备案1家,新设或即将设立股份公司3家,另有30多家企业或与券商签定正式合同或实质启动上市工作。
“我们争取到2010年上半年,还有3家企业上市。”刘向阳说。
他指出,2010年后,晋企将更多地在A股市场上市,目前已有几家企业申报。根据晋江的产业特点,A股的主板和和中小板市场将成为推动重点,香港交易所也不乏企业选择。
而针对创业板市场,晋江市已在生物制药、机械制造和IT等产业方向培育企业。
财富效应显现
随着“晋江板块”成形,财富效应充分显现,企业、高管和晋江政府,多方收益。
刘向阳说,企业上市,催生了一批本土富豪,其中身价30亿级1位、40亿级1位、60亿级2位、80亿级1位。随着许多上市公司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也催生了许多身价数百万的高管。
在晋江,政府对上市企业一次性奖励350万元人民币,但从改制上市开始,各种税费优惠累计可达1000-2000万元人民币。
通过上市,晋江企业有效改善了企业战略规划、内部管控、供应链优化和绩效管理等“软肋”,实现了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蜕变。
有的企业上市后顺利完成了收购兼并、设备换代、技术升级、人才引进,实现了低成本迅速扩张。如七匹狼从2006年到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分别增长了2.4倍和2.6倍,2008年恒安集团更创造了销售增长40.7%、年利润逾13亿港元的业绩。
但最大的赢家仍是晋江市政府和国家,因为改制上市企业为带来大量的税收收入。
据晋江市上市办统计,2009年上半年,14家上市公司税收入库5.877亿元,占财政总收入16.05%;61家上市后备企业税收入库3.847亿元,占财政总收入10.50%。
此外,刘向阳认为,由于上市公司和后备企业的规范经营和快速发展给区域内行业竞争者引入了“倒逼机制”,一大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随着龙头企业的上市,也从中受益,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晋江板块”何以形成?
刘向阳认为,关键还是企业自身素质和拥有政府扶持等多方资源。
据透露,中国证监会领导、发审部门官员曾多次莅临晋江指导并讲解政策,而福建证监局将“晋江(重点)突破”提升为打造“海西”板块的重要战略举措,深交所也将晋江作为“重点培育地区”,并委派兰邦华博士到该市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