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研究


(4)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铸币税是指发行者凭借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纸币发行面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在本国发行纸币,取之于本国用之于本国。而发行世界货币则相当于从别国征收铸币税,这种收益基本是无成本的。
弊——三方面的负面影响:
(1)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货币国际化后如果本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出现偏离,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
(2)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
(3)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尽管一国货币国际化会给该国带来种种消极影响,但长远看,国际化带来的利益整体上远远大于成本。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既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又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人民币国际化必然条件
1.稳定的政治格局中国国内政局一直十分稳定,同时具有较强的世界政治地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外交战略十分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关系。这种较强的政治地位可用以加强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
2.强大的经济实力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根本保证。美元、欧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长期发挥世界货币作用,其发行国经济实力雄厚是最基本的原因。中国的经济基础虽然原来比较薄弱,但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
3.健全的金融体系充当世界货币的纸币,是由其发行国的中央银行发行、调控,又由整个银行系统和其他经济机构支持和运作的。因此,一种纸币能否胜任世界货币职能,其发行国还必须有一个先进的银行体系。宏观金融调控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金融业的稳定,进而影响着本币对外汇率和币值的稳定。货币国际化后,由于国际上各类大小程度不一的经济金融危机和动荡时有发生,使国内经济金融领域常常面临着外来的冲击。从危机发生国的教训来看,金融危机和动荡带给发生国的负面经济影响是相当巨大的,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恢复。为了减弱和及时消化外来的种种冲击,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宏观金融管理部门必须具备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和监管能力,各种冲击一旦发生,能够迅速地通过政策工具的运用予以吸收。而所有这些,中国政府正在采取强力措施进行改进。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向世界先进中央银行的目标迈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加速处理,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业务创新能力的显著增强,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正在逐步的形成。
4.完善的金融市场实现货币国际化最为主要的是要建立功能完善的外汇市场,尤其是离岸金融市场。从1989年5月招商银行开办首笔离岸金融业务,至今已有二十几个年头,虽然历经坎坷,但从全国整体的经济实力和经济金融环境看,我国目前已具备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政治环境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有利于吸引外资的流入;(2)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能够满足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的法律环境需要;(3)建立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硬件环境已经具备,主要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相关的金融技术手段;(4)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地理位置、时差条件与国际上重要的金融中心营业时间上能够相互衔接,具备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优越的地理条件。
5.充足的国际储备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为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要求一国政府必须要有充足的国际储备,尤其是外汇储备。根据通行的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充足的外汇储备一般应维持在30%左右。中国近年来外汇储备稳步上升,达到并远远超过了同期进口额的30%,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之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四、人民币国际化实现途径
根据中国经济的特点,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同,应该采取分阶段的战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组合。
1.初级阶段——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
1996年12月以来,人民币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对外贸易收支的外汇管制已经放开,今后如何实现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使人民币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步骤。目前,中国资本项目开放还比较缓慢,央行应对资产价格保持一定程度的关注,要防止资产价格出现泡沫。中国不谋求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要追求物价稳定。首先,应健全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金融立法,有效地对各种金融风险加强管理,以应对开放条件下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给金融体系带来的冲击。同时要完善金融业监督管理制度,使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业务接受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其次,要大力发展国内资本市场。健全股票、债券及其他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规章制度,发展货币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扩大金融市场的规模,使国内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参照系,推进利率市场化过程,完善利率体系,使国内外的利率水平保持一致。第三,要完善宏观调控机制。没有宏观经济的稳定,过早开放资本市场,必将危及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增加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由直接调控转为间接调控,加强金融监管,建立金融预警系统,防范重大金融事件的发生。最后,加强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统计和监测,打击洗钱等非法活动这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以后的一项长期任务,它对于我国国内货币政策的决策,提高金融管理的效力有重大意义。
2.中级阶段——实现人民币全面区域化
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与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并不是孤立发展的,二者可同步进行,但人民币国际化的中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深化,也是人民币走向全球化的必经之路。人民币区域化的最初表现是边境贸易和旅游消费带动的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人民币跨境流通的主要收益是为周边贸易和人员流动提供便利,减少交易成本。由于人民币的境外流通量相对于我国国内广义货币供给量的比例较小,所以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大。在该过程中我们获得的收益比较明显,成本约束较小。但是,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计价范围的扩大,人民币必将成为一般贸易中的计价货币和交易媒介,尤其在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量将会出现稳定的增加。贸易关系的加强,贸易量的扩大必然导致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数量和对人民币需求的大幅增加。
3.高级阶段——区域化推动国际化
从中国自身的利益考虑,要想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国际货币,应当推动东亚货币联盟朝以人民币为核心的亚洲单一货币区的方向发展,通过区域化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践证明,单一货币的实现会给该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从微观角度看,区内各国间的汇率波动幅度将趋于零,为贸易和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从宏观角度看,单一货币的实现会提高目标区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减少经济波动。因此,随着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货币联盟和单一货币的形成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人民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但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这预示着中国经济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增长前景和考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账户的不断开放,在市场巨大需求的拉动下,积极进行国内制度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人民币将最终走向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