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

企业利益相关者是企业目标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营运资金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导致许多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其根源多是由于营运资金周转问题。因此,营运资金管理问题已成为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财务问题,营运资金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根据莱瑞·吉特曼和查尔斯·马克斯维尔对美国一千家大型企业财务经理的调查,发现财务经理在营运资金管理上的时间投入将近占了三分之一。而早期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大部分侧重于将营运资金分为流动资产项目和流动负债项目,分别来考察其管理状况,忽略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缺乏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系统整体研究。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企业间竞争合作方式的转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对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创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自2001年开始,美国REL咨询公司和CFO杂志在对美国最大的1 000家企业的营运资金调查研究后就一直倡导营运资金管理要与供应链管理紧密联系起来,并提出通过企业、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供应链优化和整合来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新思路。我国学者王竹泉、马广林(2005)提出了将营运资金管理与渠道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上考察营运资金的新理念。可见,将供应链管理和渠道管理融入到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有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只考虑了供应商、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忽略了企业供应链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将利益相关者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更少。本文在对利益相关者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二者具有共同的价值管理目标,构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价值管理框架模型,探讨了利益相关者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的共生互动关系,良好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有助于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也有助于企业价值链增值,提升利益相关者价值。
二、利益相关者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一个分析框架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价值管理理念影响迅速扩大,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企业的理财目标也逐渐从传统的股东价值最大化转向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无论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还是在面向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活动中,企业更关心价值链管理,企业价值来源于价值链的增值,而价值链的增值等于价值链的产出与价值链的投入之间的差额。价值链管理离不开对顾客、顾客的顾客、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管理,企业的采购流程、生产流程和营销流程的营运资金管理也离不开对企业顾客关系和供应链关系等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管理。如图1所示。

(图略)


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认为,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理念直接影响了企业目标的实现,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平衡和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在管理实践中,特别是在价值管理中,许多公司的利益相关者融入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作为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价值观,形成了利益相关者价值管理模式。利益相关者价值管理观主张将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管理纳入其日常管理范畴,在管理实践中注重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和社区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通过对其拥有的各种专有投资的有效配置,达到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企业价值的可持续增长。
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强调供应链管理和渠道管理对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将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向渠道的优化和供应链的整合,通过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再造与外部的供应链优化来解决营运资金管理难题,以提升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此外,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还应突破狭义的客户、供应商等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供应链关系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等合作伙伴来协力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利益相关者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都是在企业共同战略指导下,通过对利益相关者提供的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以多方共赢为原则,满足利益各方的要求,达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实现企业价值创造。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共生互动的价值管理框架模型,如图2所示。它是由价值导向、价值源泉、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四个相互关联的因素构成的一个系统,该系统主张的是一种保护合作各方利益的价值观。
三、利益相关者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共生互动
“共生”一词起源于生物学领域,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共生”现象和理论研究已逐渐由生物学领域渗入和延伸到社会学、管理学的许多领域。所谓共生互动是指主体之间在共同存在的前提下相互作用而发生相互依赖性行为的过程,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这种良性互动关系通常是长期稳定的,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主体之间需具有共同的或者相类似的价值理念,至少不能是相互对立的价值理念;二是两个主体之间有发生相互依赖性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分析认为利益相关者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符合上述两个条件。
(一)二者具有共同的价值理念
1.具有共同的价值创造动因。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和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在企业价值创造的动因方面具有一致性,两者都特别重视顾客和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管理,而与顾客、供应商之间的良好的关系管理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根本动因。企业价值的创造通常是企业与供应链上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客户)合作实现的,在价值链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价值链上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价值链上各利益主体的精诚合作,在企业价值实现的同时使价值链上的各方参与主体共同受益。如图1所示,企业的价值等于企业从客户取得的收入与支付给供应商的投入成本的差额。因此,通过实施价值链管理,既要实现整个价值链的价值增加,又要通过合理的价值链增值分享确保各利益相关主体的价值增值。而要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既需要价值链上目标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再造,同时也需要企业与价值链上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客户、供应商)之间的渠道优化和整合。
2.企业价值形成的作用机理一致。企业价值的形成离不开对企业供应链的管理,而利益相关者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都强调企业供应链的管理。供应链涉及到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把产品销售给客户的整个供、产、销环节,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形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贯穿于整个供应链,营运资金在供应链上的流动将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客户连接在一起。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集成技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等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使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各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最优化。每个节点企业在供应链中既互相合作,又相互独立,而通过供应链管理将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促使各节点企业的运营活动实现同步化和集成化,资源得以有效整合,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在使整个供应链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各个节点企业的共赢,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
3.具有共同的价值分配理念。长期以来,主流财务学和价值管理偏重效率,而对公平缺乏考虑。随着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目标也正在从单一的利润增长向可持续发展转变,企业不仅关注经济效益,也开始重视社会效益,不但要关注价值的创造,也要重视价值的分配,尤其在价值分配方面更应当平衡考虑效率和公平。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关系资本等无形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其资本所有者在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博弈过程中的谈判力不断增强,参与企业价值分配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在利益相关者管理中,需要合理计量各利益相关者提供的资源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公平分配企业价值。同样,在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中,要考虑价值链条中各个节点上每个利益相关者的能力和贡献,合理分配价值链增值。
(二)二者具有发生相互依赖性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利益相关者管理有利于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如图1所示,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的营运资金流转涉及了三大核心业务流程:采购流程、生产流程和营销流程。每个业务流程都是由一个个作业组成的,每个作业又都与其前后的作业相连接,前一个作业的产出作为下一个作业的投入,同时本项作业的产出又转移给下一个作业。如采购流程可以细分为如下作业:请购、供应商选择、订单传递、合同处理、运输、验收和结算等;生产流程可划分为生产计划、材料领用、生产准备、加工、装配、质量检验、包装等作业;营销流程可细分为如下作业:客户关系管理、订单处理、产品入库、销售出库、配送、结算等。而业务流程中的每一作业对应的就是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部门,对每一利益相关者部门的管理有利于提高作业管理的效率,降低营运资金在该流程中的占用,提升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
2.营运资金管理有利于价值链增值,提升利益相关者价值。如图1所示,在企业价值链中,企业对于上游企业供应商来说是客户,对于下游企业客户来说又是供应商,具有双重身份,企业需要重视价值链条上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而面向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能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绩效,促进价值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合作以使价值链增值。企业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价值链上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精诚合作,对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不同,企业价值的具体内涵也会发生变化。如果我们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体仅仅界定为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和政府等内部利益相关者,而将供应商和顾客排除在外,那么此时的利益相关者价值就可以用企业价值来衡量,即企业从客户取得的收入扣除支付给供应商的成本后的余额。但是,当我们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体界定为不仅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和政府等内部利益相关者,而且还包括供应商和顾客时,那么此时的利益相关者价值需要考虑将企业、供应商和顾客所组成的价值链价值,这样包括供应商、顾客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才能得以确定,此时的利益相关者价值实质上就是价值链的产出与价值链的投入之间的差额,也就是价值链增值。综上所述,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不同,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的具体内涵就会不同。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关系管理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面向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能够促使企业改善与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有利于价值链增值,提升利益相关者价值。
四、结论与启示
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目标是平衡企业股东、员工、顾客和供应商等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处理好他们的关系,以获得他们的满意、信任和忠诚,实现企业的持续、长远发展。面向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是要处理好供应链条上各个节点利益相关者特别是顾客、供应商的利益,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保持供应链的长期稳定,在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的同时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二者的管理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在以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条件下,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和面向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未来企业实践也会越来越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认真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只有那些真正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企业,才可能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根据对利益相关者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的共生互动关系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营运资金管理模式要与时俱进
随着营运资金管理面临的环境发生变化和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内容逐步从孤立的流动资产管理发展到整体营运资金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方法也从单纯的数学方法转向以供应链优化和管理为重心(王竹泉等,2007)。我们要逐步改变过去的孤立、片面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渠道管理等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营运资金管理中来,创新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否则会导致企业发展陷入财务困境,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营运资金管理策略要与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相协同
现有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虽然越来越关注顾客关系管理和供应商关系管理,但是在营运资金管理中只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利益,没有关注企业供应链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然而上述分析表明,企业利益相关者中任何一方的行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价值创造,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营运资金周转和使用,影响到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因此,企业在制定整体的营运资金管理战略时,应统筹考虑企业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制定相应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并与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相协同。
(三)重视业务流程的优化
企业业务流程的建立优化要与企业的整个供应链流程和信息系统的管理协调一致,服务于整个供应链管理,加快信息的流通,提升各个流程之间的响应速度,形成快捷反应的信息系统体系。企业内部的核心业务流程包括采购业务流程、生产流程和营销流程。采购流程设计要与供应商管理联系起来,通过建立供应商门户系统,供应商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采购计划,及时处理订单和合理安排生产。营销流程的设计要与顾客管理相联系,建立顾客服务系统,加快并规范送货流程,为顾客提供快速便捷服务。业务流程的优化有助于为顾客、供应商以及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实现共赢。
(四)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业绩评价体系
利益相关者管理和面向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在企业中实施的关键就是要能合理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是与其在经营中的贡献分不开的,合理评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贡献有助于企业价值在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公平分配,这就需要建立新的业绩评价体系。新的业绩评价体系既涵盖对管理层、员工的绩效评估,也包括对顾客、供应商在企业价值链上的贡献评价。完善科学的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业绩评价体系将为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竹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该向何处去[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2).
2.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管理:新经济时代的管理哲学[J].软科学,2003,(1).
3.唐更华,吴剑辉.壳牌公司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3).
4.王竹泉,张欣怡.业务流程管理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机理研究[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