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及其影响
【摘要】 预算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凡事预则立在不预则废,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做好财务预算管理,保障预算指标的科学合理性以及确保预算管理措施实施到位是财务预算管理的保证。但当前不少企业在预算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自身的健康发展,本文就预算的特征与作用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如何做好预算管理的办法,希望能够为企业的预算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预算 作用 方法
一、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对于全面全算管理的概念不同的机构、公司或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或解释,如财政部在2002年4月下发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就认为:所谓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而安达信公司的“全球最佳实务数据库”也对全面预算做出解释,认为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公司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公司既定的战略目标;另外著名的管理学教授戴维、奥利对全面预算理解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虽然对于全面预算管理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但是综合而言,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生产经营环节中的一种贯彻企业发展战略的行动方针,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制度安排,是现代企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管理环节。
二、 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
1、全面性
全面预算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全面性,这也是其被众多企业采用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在全员性上全面预算管理就涉及到企业的所有部门,并要求企业所有员工共同参与和完成,否则将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全程性上也就是指全面预算管理从各个方面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当中,进行全过程的预算与管理;全方位上指预算管理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各个方面预算。
2、机制性
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运用的预算的重要作用,来加强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进而形成一种长效的管理制度机制,而不是临时起义、各个分散的管理方式,另外在进行预算时应把市场作为导向,全面的考察市场变化因素。
3、战略性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起着战略指导作用其具体的是指,通过建立以企业发展为主导的符合企业发展目标要求的指导方针,以推动企业战略的发展,实现企业的平稳与快速发展,并形成一种全局规划格局。
4、系统性
全面预算管理不是简单对某个环节、某个活动等进行预算的而在在横向预计纵向两个层面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在横向预算系统中把各个部门的工作内部与职责进行有效的结合,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机制,达到部门的预算必须通过拥有批准权限的部门在制度的规定下进行批复的目的;而对于纵向预算系统也即使把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考核以及奖惩等不同环节通过一定方法进行连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上下环节的体系,达到刚性的预算管理。
5、科学性
全面预算管理是建立的科学的管理方式之上的,也是采用现代管理理论与理念在遵循企业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全面的、科学的预算管理的,其不但基础资料更加完备,计算方式更加先进与科学而且执行的效率也更加高超,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6、整合性
整合性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主要是在权责利的整合以及管理的整合方面发挥作用的,如针对与企业的权责利的整合主要是通过建立或完善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具体权力以及承担的相应义务,并进行一定的预算分解,使部门与岗位在权利、利益之间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机制;对于管理整合就是通过建立预算体系进而建立一套以实现出资者目标价值为轴心的价值运动体系,使得公司的各种资源、现实价值得到有效的融合,发挥出一个统筹管理的指挥棒的作用。
三、 预算管理的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当下企业管理中最为有效和必然的管控手段之一,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巨大的推定作用,具体如下:
1、 有利于企业各项制度的建设
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企业内部各个管理阶层以及不同岗位职责制度的制定,与企业管理结构相结合,以促进相应的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来完成和实现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推动着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有利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可以快速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以及合理控制成本,进而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形式。
3、 有利于推动现代财务管理方式的实现
因为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不仅可以约束管理者的行为也在一定的程度促使其自觉地提升管理能力,进而就有利于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以及规范化。
4、 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
全面预算管理不但可以保证企业内部目标的一致性,还推动了完善权力约束机制的速度,使之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5、 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并进行有效优化,使各阶层,不同员工之间达到有效的整合。
四、 如何做好预算管理
1、 完善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制度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而言其作用都不言自明的,也是难以以其他因素来替代。制度的缺少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涉及到资金的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上,因而企业在创业之初就应该制定严格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在后期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完善,对设备的采购,职工工资、福利、奖惩等各个环节进行制度的规划,及时记账,并定期进行账目的核算,以做到账物相符,账目清晰,准确。对会计核算中规定的双线核对、资金使用明细核对、各种财务报表数字的等进行核对,以及由此而规定的内部稽核制度等。
2、树立财务风险意识
由于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不再像技术计划经济体制下可以享受包产包销的经营机制,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享受企业经营利润的同时也要独自承担市场的经营风险。因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就必须树立其风险防范意识,在了解自身优势和劣势以及掌握市场信息的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避免当风险突然降临时,企业茫然无措,进而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因而,企业须认真分析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因素和信息,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以应对充满变化的市场环境,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3、建立独立的预算管理和执行部门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要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发挥资金的效用,不仅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更应做好前期的预算工作,因此为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首先,就应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预算管理部门,明确其具体职责和权力;其次,企业预算管理部门还应与相关的责任中进制度进行有效的融合,要把综合平衡后的企业全面预算分解到各级责任中心,确保责任中心在制度的制定下,在自己职权氛围内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与执行。
五、 总结
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且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其面临的风险也时刻存在的,因此,企业只有在不断研究新情况与新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同时在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预算管理制度与管理组织等,才能确保有效的实施财务预算管理,从而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进一步落实,切实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与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资料:
[1]财务预算管理理论与实务.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2]徐国华: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年
[3]王斌: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预算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年
作者:王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