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

预算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在安徽的经验介绍,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各预算单位积极要求争取试点。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安徽省一些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在省财政厅征求意见时,希望尽快成为省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试点单位,以解决他们在财政和代理银行之间往返“跑单”的烦恼,提高支付工作效率。6月份以来,由于预算单位争相要求试点,安徽省试点的省级预算单位很快从20家增加到200家,目前又增加到575家。预算单位为何争相要求试点?为探究竟,记者近日到安徽走访了部分预算单位。

  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省地税局是安徽的首批试点单位,于今年6月3日支付电子化系统上线运行。谈及几个月的运行情况,具体经办的会计人员张晓红露出了轻松的微笑。她告诉记者,试点以前,每笔直接支付申请在网上录入并打印出纸质单据,经单位领导审核、盖章,然后再往返于财政部门,虽然忙得不可开交,钱还不一定能及时到账。现在好了,直接支付工作可以全部在电脑上完成,不用盖“大红印章”,也不用往返财政厅,只需单位经办岗和审核岗在电子凭证上“签”上电子签名就行了,大大节省了人力。

  “对基层单位而言,实现电子化支付后就更为便捷了。”安徽省地税局财务处副处长蒋宇纯说,地税系统是垂直管理,以前92个市县的直接支付申请书大部分靠邮寄,离合肥近的要一两天,远的要三四天,才能完成支付申请,进入审核支付环节,支付效率非常低。支付电子化以后,支付申请自动生成,一个环节走到头,市县单位不用再跑了,足不出户,指尖一点鼠标即可,既提高了效率,还节省了邮寄费。

  安徽省财政厅国库处副处长达小敏粗略算了一笔账:目前575家试点单位,50%在合肥市以外,试点以来仅纸质申请书的快递邮寄费就可节省40多万元。

  在安徽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记者从财务人员姜爱琴的电脑上看到,有一笔100多元的单位人员差旅费补助,也是通过直接支付电子化方式报销的。“这点金额能从财政直接支付,在以前是做不到的。”该所财务负责人李睿对记者说,按照以前的支付方式,小额资金一般是通过授权方式支付,办一次业务到银行柜面要花半天时间,成为支付电子化试点单位后,通过直接支付途径,更加便捷、高效。

  相比之下,安徽省公安厅警务保障部财务科科长高明就忙碌多了。由于他们还未实行支付电子化,每笔直接支付业务还得打印一个单子,两个签名和一个公章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报送纸质凭证,每两天就得跑一次国库支付中心。看到试点单位得实惠,他急切希望省财政厅早点将他们列为试点单位。警务保障部部长陈明祥坦言,公安厅省本级就有800多人,每天支付工作量大,加上现金使用量大,不仅人手不够、车辆不够,资金安全也存在隐患。他希望通过实行支付电子化,尽快提高工作效率。

  “鉴于预算单位的积极性很高,我们在年底前会将直接支付申请电子化管理试点范围覆盖到所有省级预算单位。”安徽省财政厅国库处处长解立卫说,实行支付申请电子化后,预算单位再也不用跑财政了。有了支付申请电子化手段,就可以做到分管省领导要求的“财政部门要门可罗雀”。

  特点鲜明,直接支付效率大幅提高

  纵观安徽省支付电子化试点,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有力解决了直接支付效率问题,目前575家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资金90%以上都是这种支付方式。

  “财政直接支付是指预算单位根据预算指标、用款计划编报直接支付申请,财政部门支付资金的过程管理。一般来说,工资支出、购买支出、转移支出等实行财政直接支付;而小额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则采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安徽省财政厅国库支付中心主任许先才介绍说,结合安徽省的实际和省政府对财政资金支出管理的要求,安徽省近年来加大了财政直接支付比重,2012年省级部门预算项目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占部门预算支出的77%,今年前10个月,这一比重已提高到98.01%。

  “加大财政直接支付比重,首先要解决的是支付效率问题。直接支付业务量的不断增加,使得预算单位直接支付申请书纸单递送量增大,异地单位寄送成本高、办理周期长,已成为提升直接支付效率的瓶颈,急需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吴天宏说,借助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开发的电子凭证库,厅党组提出启动“省级财政直接支付申请无纸化改革”,取消纸质单据,解决预算单位的实际困难。

  据了解,自今年2月列入全国第二批支付电子化试点省份后,安徽省财政厅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项目研讨会,加班加点,全面梳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业务流程,反复推敲流程关键环节,充分论证流程优化措施。通过全面梳理业务流程、组织专家论证评审、分步实施系统改造、分期推进单位试点等工作,直接支付、实拨业务于6月3日如期实现电子化管理。

  安徽省财政厅国库支付中心本身也是财政厅下属的二级预算单位,记者在这里见证了直接支付申请电子化管理流程。首先由单位经办人在财政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中填报直接支付申请,进行电子签名并“送审”至单位财务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发送至支付中心。然后由支付中心对预算单位提交的直接支付申请书审核,生成直接支付凭证,发送至代理银行。

  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

  “自6月3日启动试点到10月31日,我省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共受理直接支付申请3.6万笔,合计金额19.2亿元。”解立卫高兴地说,省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成效之一,财政资金支付提速。截至目前,安徽省575家省级预算单位已完成“财政直接支付申请电子化管理”,整体运行平稳。预算单位发出支付申请到财政部门完成审核所需时间大大减少,极大地提高了财政直接支付效率。改革前,纸质单据传递,单笔业务从申请到清算成功最快也需要2个工作日,异地单位从申请到支付成功并清算至少4-5个工作日,有的耗时更长。改革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直接支付的比例提升了74.6%,其中异地单位通过电子凭证传递申请书,最快可实现当天申请当天办理。今年省级严控现金提取使用,直接支付量激增,1至10月份直接支付申请笔数比去年同期增加2.2倍,电子化支付管理试点运行有效缓解了支付办理压力。同时,实拨资金业务电子化实现“当日送达、当日支付”,而过去纸质单据由于距离远,需要专人送达,只能做到“当日送达、次日拨付”。

  成效之二,资金安全保障提升。通过业务系统改造和电子凭证库部署,固化了业务操作规则,形成集中支付安全管理链条。预算单位经办人办理直接支付申请入库后,后续各单位、各部门业务岗位只能对该凭证进行审核、退回、撤销等操作,无法修改任何数据,形成以电子凭证为唯一业务办理依据的完整管理链条。实行支付电子化管理后,实现了所有财政支付业务的统一凭证、统一入库、统一管理,大大提升了资金支付的安全保障水平。

  成效之三,财政服务能力增强。2012年以来,为加强财政资金支付安全监管,安徽省财政规定省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原则上都应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取消纸质申请书的传递,是广大预算单位、特别是异地单位的急切期盼。支付电子化试点后,预算单位不再需要打印和传递申请书,财政部门也不再需要进行电子信息与纸质单据的人工核对,既方便了预算单位,减少了工作成本,也提高了财政服务预算单位的效率和效能。在群众实践教育活动中,此项试点工作深受预算单位好评。

  “目前,我厅正积极推进电子化管理第二阶段工作任务。一是继续扩大预算单位试点范围,年内将所有省级预算单位纳入电子化管理;二是完成财政与3家代理银行的直接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联调测试,11月底上线运行;三是同步开展授权支付及人行划款清算的电子化管理改造。”吴天宏表示,到明年4月,就可以实现“省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全面上线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