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企业高端会计人才的途径探讨
摘要:企业会计人员必须做到知识与能力、素质提高相结合,企业应始终关注会计人才队伍培养,形成长效的培育机制,这样才能形成会计人才梯队。
2007年,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提出,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按照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学术类培养1000名左右会计领军人才,担负会计行业的领军重任。6年来,会计高端人才的培养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型企业或集团也应不断探索打造高端会计人才的模式和途径,寻求具有企业特色的会计人才成长之路。
一、培育企业会计人才的立足点
(一)以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求为导向
企业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立足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客观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企业在现代金融、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缺陷或不足愈加显现。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不同,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以企业财务管理需求为导向,因企制宜,量身打造。一旦脱离企业需求这个平台,越是高端的会计人才越是无用武之地。
(二)以培养财务管理实践能力为根基
企业的发展源自于经济效益,一个企业的高端会计人才如果不能为企业生财聚财理财有所贡献,那是徒有虚名。基于此,企业培养会计人才应该立足于财务管理实践能力的历练,要具备必要的基层管理经验和发展潜质。首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透彻企业的自身情况,练就身在数据中,跳出数据外的观察力,发挥独到的智慧,找到加强管理的金点子;其次,要了解行业情况,在横向比较中找出劣势,挖掘企业潜力;再次,要了解国际同行业的情况,找到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制定更宏伟的目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通过参与决策促使企业在同行中崭露头角,逐渐超越同行。
(三)以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为模式
企业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考虑从三方面定位:第一要有高度,这是企业高层甚至其主管部门聚焦的问题,要致力于统摄全局;第二要有广度,现代企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懂技术、懂管理,还要懂财务、懂金融,善于协调产业发展和资本运作的关系等;第三要有深度,要对现代财务和金融有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能运用较成熟的专业经验如资产证券化、收购兼并、投资组合管理等,促使企业管理高效化、现代化。
企业会计人员必须做到知识与能力、素质提高相结合。从实践中寻找理论学习的目标,从学习中找到指导实践的方向。针对企业面临的问题、管理的短板,提出超乎寻常的管理思想,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综合素质就会有质的飞跃。知识的融会贯通与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其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二、打造企业高端会计人才的途径
(一)学院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造就企业高端会计人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一个具备发展潜质的人才,企业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据统计,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项目自2005年12月启动至2009年共招收的650多名学员,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企业培养高层次的会计人才只有立足本企业实际,朝着打造特型人才目标奋斗,才能脚踏实地,稳步推进。
如果仅仅为了应付重复劳动的日常工作,总觉得专业知识绰绰有余。只有潜心投入,才会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样才会形成知识深造需求。从企业回到学院,可以充分利用学员之间的资源共享,研讨互动,不仅仅是教学相长,学员之间也能互相启迪,学以致用。通过企业实践、理论武装、再指导实践,扩大知识面、拓展实践能力,提升管理能力,先是打造为本企业的会计专家,再按照高度、深度、广度的定位,逐步锤炼成行业的能人,然后再朝着企业类的会计领军人才迈进。
(二)建立长效培育机制打造企业会计人才梯队
企业应始终关注会计人才队伍培养,形成长效的培育机制,这样才能形成会计人才梯队。某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有会计人员超百人,自1999年实行职能人员精简以来,10年没有招聘新会计人员,造成会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1963年~1965年出生的人员占50%以上,还有男女比例偏差大,女性会计占近70%,会计队伍出现断层,一旦集中退休,就造成业务骨干青黄不接。只有注重常抓不懈,让人才培养形成一种风气,合理的人才梯队、人才结构才能水到渠成。
(三)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永葆会计人才团队活力
只有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会计队伍才是一潭活水,让更多的优秀苗子脱颖而出。实践证明,学会计这一行,其就业面和职业生涯的拓展面比较窄,因此企业在考虑会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时应着重关注晋升通道、淘汰约束机制和不拘一格用人才。第一、建立晋升通道。要将会计人员与企业其他专业管理人员融入共同环境,将会计人员也纳入管理专家晋级通道。第二、健全约束机制。无论是晋升管理专家,还是提拔业务经理(主办),或部门负责人,都不能搞终身制,应当跟踪管理,定期考核,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竞争的环境,上下都让人心服口服。第三、变革用人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用人观念应有所变革,期待给会计人员更为广阔的舞台。比如,财务经理管销售、管采购、做人力资源管理等等,经受锻炼后,又回到财务系统,这样,阅历更丰富,更有利于增强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
(四)产学研紧密合作拓展专业教育能力
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经验表明,产学研合作是高等院校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平台和重要途径。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应用,行业形势的变化,新的税务政策的出台以及企业会计业务的拓展等,给会计理论研究增添了许多新的课题,因此,会计教育也不能总是老一套。会计研究课题应该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紧跟经济形势,切合企业需求,不断丰富会计研究的内涵,更好地体现学术研究的生命力。企业会计业务拓展等提出新课题,高等学院与企业共同寻求解决之路,将研究的对策再应用于企业实践检验、逐步完善。这样将不断丰富会计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专业教育能力,使会计专业理论教育呈现一种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
作者:李典世 单位:湖南省有色会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