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公务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摘要:公务卡的受理环境、代理银行的业务水平、网络及相关软件有着较高的要求,部分预算单位的公务卡极少用于公务消费结算,而被更多的用于个人消费。

公务卡制度改革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涉及公务卡制度的运行环境,公务卡制度的基础环节和公务卡制度的配套设施等。
一、预算单位存在的问题
在公务卡制度改革中,预算单位主要承担着公务卡结算这一具体工作,主要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部分预算单位未认真落实公务卡制度改革
公务卡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预算单位要改变传统现金结算方式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并根据单位情况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公务卡结算管理制度。部分预算单位在试点过程中,为应付上级要求,象征性地为职工办理公务卡,没有制定相应的公务卡报销结算制度及报销流程,未对公务卡的结算使用进行宣传指导,也未对持卡人提出使用要求,致使公务活动中公务卡使用率不高。由于预算单位及公务卡持卡人没有认真落实改革,使部分公务卡成为了“休眠卡”。
2.预算单位公务卡的应用范围受局限
从试点情况看,现在预算单位工作人员使用公务卡结算的支出多是零星购买支出、餐费和住宿费,可结算范围内的其他支出很少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原来由单位转账结算的支出未改用公务卡结算。由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以来,部分地方财政部门为加强对预算单位支出的监督,鼓励能够使用转账支付的应采取转账支付方式,尽量减少现金使用。因此预算单位发生的日常费用,如水费、电费、邮电费、修车费、燃料费、报刊订阅费等支出,通常是由单位财务转账支付。长期以来的习惯未因公务卡的推行而改变,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公务卡的使用范围。
3.部分预算单位反映财务部门工作量增加
减轻单位财务部门工作量,方便预算单位用款是公务卡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但部分单位反映在试点中,财务工作量比改革前反而增加了。造成该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公务卡公务支出报销流程问题,改革初期没有实际经验,部分预算单位规定的公务卡报销办理流程过于复杂,给财务人员和职工都带来了不便;二是公务卡支持系统问题,部分试点地区预算单位使用的公务卡支持系统操作繁琐;三是观念问题,预算单位习惯于以往的现金结算,对新兴的公务卡结算方式有一个接受和习惯的过程。
4.部分预算单位使用公务卡结算产生新的腐败问题
从试点地区在公务卡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看,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收取回扣”。持卡人在支付公务消费时,以高于实际价格的金额进行消费结算,从中获取商家的好处;另一类是“公款还私”。持卡人用个人消费冒充公务消费,以骗取单位用公款进行个人消费还款。这些新的腐败问题的产生又给公务卡的推广使用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公务卡持卡人存在的问题
1.持卡人用卡观念有待改善
在部分试点地区,预算单位公务卡持卡人对公务卡尚有抵触情绪,已经习惯于传统现金结算方式的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普遍认为现金结算更加方便。再加上近几年个人信用卡、银行卡的普及,部分预算单位工作人员可以将借支现金存于自己的卡上或自己先行垫付,待进行公务支出后再凭单据回单位报销结算,此方式较为简便,也规避了携带现金的安全性问题。而公务卡在报销环节受单位报销时限、免息还款期、单位还款环节较多因素的限制,且单位还款入账后自己还需进行查询确认。由于以上原因让公务卡持卡人普遍认为公务卡结算不如现金结算直接、方便和实在。
2.公务消费用卡意识有待提高
部分预算单位的公务卡极少用于公务消费结算,而被更多的用于个人消费。例如,黑龙江省试点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前三季度,共有333家省级单位进行了改革试点,累计发放公务卡12597张,公务卡共计进行23940笔结算,金额2127万元,但其中用于公务支出结算的笔数仅为493笔,报销金额仅为141万元。由此可以计算出,该省公务卡消费中公务支出笔数仅占总消费笔数的20.6%,支出金额仅占总消费额的6.6%。持卡人使用公务卡大多进行个人消费,却极少用于公务消费,公务卡实际进行公务结算的比例过低,使公务卡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职工的“私务卡”。
三、财政部门存在的问题
财政部门领导着公务卡改革工作的推广和实施工作,在试点中暴露出以下的问题:
1.无法对单位其他资金进行有效监管
无法对预算单位所有资金进行有效监管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一项难题,公务卡制度作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延伸,依然存在这一问题,只能对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内的资金进行有效监管。而实际在各级预算单位均存在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外的其他资金,这些资金流向不透明、且难以监控。
2.难以对公务卡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处理
由于各地建设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进度不一,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完工或尚未调试通过。同时,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与银行业务系统及银联交易业务系统未实现无缝对接,造成财政无法通过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来处理公务卡支持系统提供的单位还款信息,和银行业务系统或银联交易业务系统提供的单位支付信息,导致财政部门无法对公务卡的支出和还款信息进行有效收集和处理,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3.预算单位资金用款额度受限
财政部门通常在每月初,向预算单位批复当月正常的财政资金用款额度,单位只能在额度内使用资金。而实际上,预算单位每月的支出具有不确定性。在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中,如单位当月无足够的用款额度,可暂缓支付或报销。但由于公务卡的还款具有时效性,如不按期还款将产生罚息,从而增加不必要的支出。
四、公务卡制度改革应用平台存在的问题
实施公务卡制度改革由于需要及时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对公务卡的受理环境、代理银行的业务水平、网络及相关软件有着较高的要求。部分试点地区存在以下问题:
1.公务卡的受理环境尚需改善
公务卡的使用量和使用率直接受制于公务卡受理环境的好坏。在城区及一些规模稍大的公共场所,POS机普及率相对较高,而很多相对偏僻或规模较小的场所POS机的安装率极低。且刷卡消费也给商家带来了一些额外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家申请安装POS机的积极性,从而制约了公务卡的使用。
2.代理银行间的业务受理存在差异
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时,有的地方政府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将改革单位的零余额账户都开设到地方商业银行。为方便结算,公务卡改革时,原则上各地预算单位的公务卡发卡行和单位零余额账户开户银行设在同一银行,这些地方商业银行也就成为了发卡行。但是各个银行间在操作流程、业务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单位业务的办理。
3.网络问题
在部分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实现了预算单位与财政的联网。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时,各预算单位财务人员无需往返财政部门办理业务,在本单位即可办理。但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或地域受限的单位只能前往财政部门办理业务,如果结算业务较多,相当不方便。且如果遇到网络故障,也无法及时办理公务卡结算业务。
4.软件差异
公务卡结算使用的软件主要为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公务卡支持系统。现阶段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软件正在由各地自行开发向全国统一方向迈进,现在逐步推广的“政府财政管理系统”正在实现这一目标。而公务卡支持系统软件均是各地区自己在开发,其功能性、稳定性、操作方法等都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部分试点地区开发的软件功能性不强,操作繁琐,给试点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