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加强民营企业会计管理的思考

摘要:民营企业管理者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和会计从业人员对自身工作的不严谨,致使会计信息质量的持续下滑,结合相应法规政策,为推进民营企业会计管理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对策建议。

如何破解民营企业会计管理难题?如何化解民营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民营企业为对象,结合纳税服务实践,提出严格依法行政,创新监管模式,提高人员素质,服务民营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思路,为进一步探索会计管理工作的持续深化提供参考。

   一、会计管理现状

  会计,虽然依附于法人单位而存在,但也不失为一个行业,而且是一个从业人员数量较大、专业技能要求较高、需要实施依法行政的行业。因其管理与被管理的属性,下面从二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

  (一)会计管理现状

  1、工作职责界定。根据象山县财政税务局公布的内设机构工作职责看,涉及会计管理职能的有二个财政科室:会计管理科和财政监督科。会计管理科主要管理的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财政监督科主要管理的是会计人员所做的事。

  从内设机构人员的配置看,全县负责会计管理的不到4人,任务繁重。会计管理的依法行政依照会计管理的法律规章,主要分会计从业资格的行政许可、会计行为的行政监督和违反法律规章的行政处罚三个层次。

  从会计从业资格的行政许可看,能严格执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依法实施行政许可,把好从业人员的准入关。

  从会计行为的行政监督看,侧重于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会计行为监督,对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会计行为监管相对失之过宽。

  从违反法律规章的行政处罚看,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实施行政处罚相对繁复的程序,对民营企业实施的行政处罚接近于零。

  (二)会计行业现状

  1、企业发展现状。根据税易系统信息查询平台统计,象山县正常开业的民营企业近5年增长情况见表一:

  表一: 象山县2008—2012年正常开业的民营企业增长情况统计表

年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实有户数
3689家
4164家
4872家
5744家
6617家

净增户数
392家
475家
708家
872家
873家

净增长率
11.9%
12.9%
17.0%
17.9%
15.2%


  注:以上统计数据仅选取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独资与合伙公司、私营股份与合作公司、外资公司(含独资、合资、合作)等四个类型的民营企业。

  2、会计队伍发展现状。根据行政许可科信息平台数据显示,象山县近5年持证会计人员的增长情况见表二:

  表二: 象山县2008—2012年持证会计人员增长情况统计表

年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总人数
6203人
6968人
7639人
8497人
9280人

净增人数
548人
765人
671人
858人
783人

净增长率
9.7%
12.3%
9.6%
11.2%
9.2%


   3、企业与持证会计人员的供求情况。根据表一、表二的统计数据,经与2008年—2012年的企业实有数与持证会计人员实有数比对,供求持比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四:

  表四: 象山县2008—2012年企业与持证会计人员供求情况表

  年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供求持比
  1︰2.94
  1︰1.67
  1︰1.57
  1︰1.48
  1︰1.40


  经与2008年—2012年的企业净增数与持证会计人员净增数比对,会计人员的增长与企业的增长不相适应,后三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现象,

二、存在问题

  由于会计管理行政管理力量的相对不足和力度的相对薄弱,导致了依法行政有所作为和有所不作为的“和谐”共存。同时,因企业管理者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和会计从业人员对自身工作的不严谨,致使会计信息质量的持续下滑。主要问题反映在以下七个方面:

  1、行政管理力量相对不足。除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外,职能部门几乎很少深入民营企业进行会计法规政策宣传,调研民营企业会计工作现状,一方面,使民营企业管理者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使会计管理缺乏创新。同时,管理职能的分散,也使管理资源的整合受到了制约。

  2、依法行政力度相对薄弱。除会计从业资格行政许可能够严格管理外,近年来,对民营企业会计工作中违反法律规章行为的行政监督和行政处罚则几乎是空白。依法行政力度的相对薄弱,导致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得及时的纠正而积重难返,使部分会计人员将一时的失误演变为长期的习惯,更有甚者,部分会计人员不懂装懂,自以为是,将违规行为当作合法,严重扰乱了会计工作秩序。

  3、企业管理缺乏理财助力。由于目前民营企业会计大多尚处于报税会计的阶段,很难向管理会计提升。通常情况下,会计的职能仅为做做凭证记记账,跑跑银行报报税,个别销售在1000万左右的企业的会计也是兼职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家对会计工作认识不足以及会计自身存在不足。

  4、会计人员增速难以为继。与企业发展的净增长数相比,持证会计人员的增速却明显偏低,从2010年以来的净增长数看还不足1︰1。一方面,老会计待遇不高,新会计工作难找,会计行业逐渐遭到冷落,造成多数大中专毕业生放弃了就业会计行业的选择。另一方面,准入门槛控制较严,使多数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难以通过,从近几年资格考试情况看,合格率都在50%以下。。

  5、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下滑。在表二、表三中,我们可以看出: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与持证从业资格人员的比例由2008年的27.5%下降到2012年的20.2%。

  6、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乏力。聘请一名会计或兼职、代理,老板娘无证上岗自任出纳,这在小微企业中极为普遍;一名会计多家兼职,代理机构只管记账,征期疲于奔波、忙于申报,差错自是难免;同时,对企业实情缺乏深入了解,核算的不准确、不规范,账实难免不符;多少原始凭证记多少帐,经营情况缺少分析,会计似有实无。这些都导致了成本费用不实、利润不实、资产不实、所有者权益不实,最终是信息披露不实。

  7、法制意识淡薄有法难依。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会计法规体系,但在具体落实中,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还是时有发生,隐瞒收入、虚列成本费用、纳税申报不实、故意偷漏税收等,法制意识淡薄是主要成因。

  三、对策建议

  根据当前会计管理呈现的问题,结合相应法规政策,为推进民营企业会计管理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1、着力县域会计管理的顶层设计。根据相关法规的要求,建议从三个方面进行县域会计管理的顶层设计:一是明确目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财政部在2012年召开的全国会计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到2020年或稍后一些时间,使我国从会计大国迈向会计强国行列”的宏伟目标。根据这一目标,象山县也应制定适应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管理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改进和创新县域会计管理描绘顶层设计蓝图。同时,确定分阶段实现的目标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落实措施,使县域会计管理不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且还有地方特色的制度保证。

  二是拓展管理思路,创新会计管理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变原有自上而下的被动执行,为根据相应法规政策自主设计县域会计管理制度的主动监管。制度设计中,要围绕中长期发展规划,突出阶段性目标需求,体现地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的特色。

  三是整合管理资源,提升会计管理效能。设立单一的会计事务管理机构,全面负责会计从业人员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和会计行为监督检查。在资源整合上,结合当地财政、税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实情,建立健全财政为主、税务为辅的会计管理网络。按照行政许可一个窗口对外的要求,由行政许可科(县行政服务中心财税窗口)统一行使会计从业资格的行政许可职能;根据各税务分局广泛接触民营企业履行纳税服务职能的有利条件,以行政委托的方式,把部分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和会计行为监督检查的职权向各税务分局延伸;针对稽查局实施行政处罚专业性强的特征,把行政处罚的职权向稽查局延伸。通过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达到财政、税务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确保依法行政力度的持续增强。在提升管理效能上,着力做好管理力量下沉的文章,把管理重点逐渐向民营企业转移,通过及时纠正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效化解法规政策宣贯的矛盾,着力破解落实法规政策的难点,达到实现会计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2、强化会计管理队伍自身建设。针对会计管理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从三个方面加以落实。一是以持续提升队伍素质为抓手,强化管理人员的培训。二是不断创新对会计管理网络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内部考核和绩效评估体系。三是落实专项经费保障。根据队伍建设需要,设立并落实与队伍建设相配套的培训经费、工作经费、绩效奖励经费等保障性指标,以保障推进建设,以激励提升效能,促进会计管理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3、依法实施会计管理行政处罚。首先,以《会计法》、《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为前提,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为原则,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可在现场作出行政决定的、适用简易程序实施行政处罚的具体办法和处罚标准,通过教、罚结合,达到以教促改、以罚促改的目的。其次,分三阶段有序推进。第一阶段是全面铺开,边调研、边整改。第二阶段是专项检查,教、罚结合,收到整治实效。根据第一阶段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结合阶段性工作目标,筛选带有代表性问题的内容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问题的企业经教育无果后,按照简易程序实施行政处罚。第三阶段是重点抽查,强制行政。对存在问题屡教不改的企业以及个别持证从业人员,移交稽查局按一般程序实施行政处罚。

  4、建立企业家会计法规教育制度。民营企业最大的特点是所有决策都必须由老板拍板,特别是财务决策权完全由老板控制,会计工作者只能是被动的执行,否则,其结果必定是要么执行,要么被炒鱿鱼。针对这一特点,对企业家开展会计法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予以制度化、正常化。

  5、加强会计行业队伍建设。对此,要从三个方面作出规划。一是因地制宜设计针对出纳人员从业资格的管理办法。在民营小型企业中,出纳由老板娘担任的现象较为普遍,这里有小型企业考虑用人成本的因素,也由对现金掌管不敢轻易相信别人的因素。按照存在就是合理的逻辑,与其放任不管,不如有的放矢。专门组织老板娘出纳的培训班,针对性培训、针对性考试、针对性发证,结合每年的继续教育,提高老板娘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法制意识。这对于企业的依法经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推进企业管理,也是一件利多于弊的有益之举。二是把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列入岗位技能培训,由财政给予政策性补助,鼓励更多的未就业人员选择会计行业,壮大会计队伍规模。三是改革从业资格培训模式,在现有的单纯理论知识培训,增设会计实务操作课程。或选择各类行业的企业为学生实习点,或建立会计记账软件和企业经营信息模拟环境,通过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相结合,增进培训学员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从业资格考试的合格率。

  另一方面,构建会计服务联动机制。针对当前民营企业会计没有业务主管单位的现状,必须构建会计服务联动机制。一是与各乡镇的工业办公室和商会进行横向联动,鼓励成立各乡镇会计协会(或联谊会等形式的非盈利机构),使民营企业会计有一个自己的娘家。其目的主要是组织会计定期开展相关政策传达、专业知识学习、专题业务辅导、疑难问题交流、业务知识竞赛等活动,有效推动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二是与各税务分局实施纵向联动,鼓励税管员成立各种形式的会计活动小组,使企业通过会计人员及时有效的获得更多的纳税服务。及时传递最新的财政、税务法规政策,及时开展税收业务辅导,有效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纳税遵从度。

  6、搭建会计人员人才交流平台。部分企业想要会计无处可找,部分会计想找工作无法联系企业。为有效破解这对矛盾,建议由会计管理机构牵头,从二个方面入手:一是构建由财政局、税务分局、函校、乡镇工办(或商会)等多部门联手的供求信息网络,建立会计专业交流数据库,设立供需总台账和分台账,定期或即时交流供求信息。同时,由各部门落实专人负责数据库的维护,用心当好专业“红娘”,使其有效、持久地发挥作用。二是搭建网上专业交流平台。设立专业网站,供企业和会计发布信息,直接交流。为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尽量满足双方的需求,落实专业人员对上网信息通过相应渠道作进一步的了解核实。同时,为确保在岗会计人员的稳定,对会计人员的流动信息进行必要的过滤。双管齐下,真诚服务,严格把关,相信会计人才交流平台发挥的作用决不会仅仅是交流本身的。

 作者:张明求  单位:象山县财税局城郊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