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内蒙古地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摘要:创建和谐会计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实行终身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综合文化素质和水平。

会计活动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通过一定的会计活动而体现出来的会计文化越来越凸显其在企业全面经营管理,尤其是价值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隶属西部,为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会计文化的建设起步晚,发展速度不及内地经济发达地区,因此,推进会计文化建设速度,提高其建设质量,是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
一、从企业会计文化环境因素分析对内蒙古地区会计文化的影响
内蒙古属于西部大开发范围,是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而内蒙古西部地处黄河中上游,是我国少数民族集聚、民族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多样共生、民族文化特点突出的地区。这里的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化,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文化特点,影响和造就了不同的企业文化和会计文化。
(一)受早期的自然生态造就的草原文化影响。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其民族特征独具魅力,影响深远。由蒙古族宽容豪放的性格所带来的粗犷豪放、热情好客、虔诚质朴、与人为善、自立自强的草原文化习俗,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得当地经济文化独具风格。由于早期的地缘生存环境和游牧经济的自然生态造就的相对贫困、闭塞的生产生活资料等特殊环境,使这里的经济、文化与发达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反差,这种反差的形成,是与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不同的文化氛围分不开的。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化发展起步晚,至今才逐渐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产业集群。与发达地区比较,经济总量小,劳动密集型基础性产业多、消费品制造业少,内蒙古自治区基础产业集中在能源、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上,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尽管有如包钢、蒙牛、伊利等企业实现了现代化生产模式,但是大多数落后的生产能力还没有根本性改观,食品制造业也很单一,以奶业、肉食品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还没有打破。所以,大多数企业会计文化的体现还停留在萌芽、基础阶段,企业文化的开发研究没有得到极大重视,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文化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尤其是自1993年新的会计规范和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提倡与西方国际惯例进行接轨、靠拢,内蒙古地区的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会计文化建设。
(二)受后期资源型经济崛起及不平衡发展的影响。
内蒙古自治区以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占主导地位,这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加工业、化学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2011年,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972.9亿元,同比增长36.5%。但从内蒙古地区企业发展状况看,一方面集中体现了资源密集型的特点。以上市公司为例,以内蒙古的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占绝对多数,如伊煤B股、内蒙华电、天然碱、稀土高科、等企业以内蒙古的矿产品为基础。伊利股份、蒙牛股份、鄂绒B股等企业是以内蒙的动植物资源为基础。另一方面体现了区域集中不平衡的特点。大企业集中在内蒙古资源相对集中、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和东胜市等地区,这是地区经济发展的结果,当然大企业包括上市公司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尤其是通过上市公司的配股等资产扩张手段使地区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本市场。这种集中的特点使得拥有较多大企业的地区不仅仅在经济发展方面得到了促进,而且使当地人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地区经济过于集中对经济发展的整体带动性毕竟有限,对于内蒙古自治区这样地跨三北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发展,尤为如此,没起到带动内蒙古整体经济发展的作用。由于上述原因,使得内蒙古地区企业文化和会计文化发展也不完全统一。
二、创建和谐会计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资源丰富,草原文化的根基牢靠,人民淳朴、善良,海纳百川之胸怀。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尤其是由蒙古族草原文化习俗,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文化理念,创造和谐企业会计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是每一位会计人的宗旨。
(一)中西融合,创新会计文化。
1、弘扬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会计文化提倡创新,但是也应该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为底蕴和基础。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当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合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曾经的“孝义为重”,“自律为本”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美德。在世界经济发展迅猛、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现代法律相结合,创造高层次的会计文化理念,会得到良好效果。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结合,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理论的层面上看, 其本身就是先进文化的体现。弘扬内蒙古草原文化中的包容、自立、和谐,是抵御西方自由经济、拜金主义冲击的强有力的工具。
2、借鉴学习西方先进方法和理念,创新会计文化。从发展的眼光出发,会计文化要与时俱进,要吸取与融合先进的方法和理念,实现自我创新和发展。 会计是无国界的通用的商业语言。从文化发展的延续性看, 发展会计文化,虚心学习国外优秀的会计文化,着眼于本国文化创新。2006年我国新修订与颁布的会计准则,由于有了自我国情和创新部分,因此与国际惯例“趋同”。少数民族地区应该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有的放矢地寻找与自己相近及其适应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融合,可以将这些地区的经验和方法取经回来。
(二)以人为本,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是构建中国会计文化也是构建世界会计文化的重要前提条件。会计事业的发展是围绕着人进行。近年来,随着外来文化的介入和影响,内蒙古自治区会计人员先进文化学习的理念正在逐年增强。同时,他们性格中,具有内蒙古地域特点,即热情、豪放、善良。因此,企业管理层在开展工作时,能够体恤民意,人文关怀,激励与约束机制实施得当,会收到其他地区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人为本的会计文化理念就是要关心会计人,关注会计人,尊重会计人,研究会计人。建设会计文化,第一是去关心会计人。要善于发掘人性的潜力,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感动会计组织中每一位会计人。维护会计人的自尊心。有助于会计行为文化的塑造和完善,因为会计人已经成为企业组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他们自己有着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他们在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会计组织文化里面,内心幸福指数增加,这正是以人为本的会计文化理念导向的必然结果。
(三)坚守会计伦理道德情操。
会计伦理道德情操是会计伦理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会计人员个人思想和会计行为中的体现,是一系列会计伦理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黑格尔曾深刻指出:“人就是他的一串行为所构成的”,“主体就等于他的一连串的行为”。这两句话阐述了会计伦理道德行为和会计伦理道德品质不仅是会计人员内部和外部行为的统一,而且也是个别行为和整体行为的统一。重视和培养会计人员高尚的会计伦理情感、坚守会计伦理道德情操,才能够履行会计伦理道德原则和会计伦理道德规范的自觉行为,趋善避恶,追求美德。如果没有了会计伦理道德情操的支撑,就不能够抵制违规行为,不能忠实地履行会计职能。内蒙古传统草原文化中注重人情关系,民风淳朴,善良,但是也很简单。会计人员在执行会计准则和规范时,一定要履行社会责任,恪守原则,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强化素质教育,提升会计人员业务水准,形成一种拒绝违反法规和制度人情的惯例,形成一种文化氛围。
(四)实行终身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综合文化素质和水平
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在不断涌现,迫使会计人员适应新的情况,解决新问题。安然公司财务欺诈事件后,美国许多事务所在指责美国的会计准则出现形式重于实质现象,才颁布了著名的《萨班斯法案》。培养既懂得传统会计理论知识和技能,又懂得会计文化知识的优秀会计人才,是当务之急,会计文化之魂。会计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一的制度文化、物质抑或精神文化以及行为文化,它是几个有效成分的统一体,不能从总体中撕裂开来进行单独分析,不仅如此,还应该结合企业文化甚至是社会文化大环境进行分析。不确定因素的频频出现,不得不令人居安思危,会计人员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会计法规、会计政策内容,用复合型人才的知识水平来迎接新业务的挑战。鉴于此,内蒙古地区企业应该对现有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养会计人员会计文化理念和思想,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激发会计人员刻苦学习的热情,会计人员必须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保持特有的会计审慎态度。
时代如潮水一般在突飞猛进地向前流动,世界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令人惊诧。在潮流的推动下,不进则退。会计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工程,其作用已经引起理论界及实务界的思考和探索。内蒙古会计文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明日的内蒙古远非昔日,无论从民俗上,经济上、尤其是会计文化上都会步入世界先进大格局,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汲取世界先进、继承本民族优良传统的内蒙古经济、文化不仅能够赶得上先进地区的发展变化,还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特色经济向前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王桂英 刘冬梅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包头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