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仍面临诸多障碍
摘要:合所有制经济是中国国企改革方向,还是充满一定的难度的,合理的股权机构是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一个关键,怎么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三中全会的决定第二部分专门是论述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重点是部署和明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任务。
《决定》针对国企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既包括产权制度改革,也包括完善公司治理;既包括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也包括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应该说深化国企改革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影响力这些改革的任务都需要深入研究,认真贯彻。普遍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这次全会的亮点,所以三中全会《决定》公报一发布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好评,其中一方面就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我觉得至少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
第一,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界定,到底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第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义和作用。第三,如何来探讨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途径和方式。第四,我们有这么多混合所有制经济怎么来更有效地发挥这些经济的作用。
多种集体成分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和集体相互持股或融合是不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另外还有一个是三大类15种企业组织形式,是不是只有股份制才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合作制、合伙制,其他的是不是?要深入研究,因为这还是有重要意义的。还包括国资委正在研究怎么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其他的形式如果也属于,也要鼓励发展,你不能都搞股份制。
这里面延伸到第二个讨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与股份制的关系,有人认为把混合所有制企业界定为不同资本融合,那还是广义上的,或者说不同所有制企业按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另外一种就是界定为股份制。
所以我们可以,也应该强化混合制概念,淡化所有制概念,强化国有资本概念,淡化国有企业概念。现在的方向已经明确,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中国国企改革,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但还是充满一定的难度。
首先是现实障碍。我们现在有大量的混合所有制,包括国企、央企、集团层面怎么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个是很难的问题。实际上国资委组建11个年头了,我们一直在讲整体上市,遇到最大的问题是380多家上市公司,都是国有控股,或者绝大部分是国有独资,怎么去跟他混合,哪家民营企业有这么大的经济实力?如果不解决集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二级三级公司这么多上市公司实践证明效果很不理想,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
第二是理念障碍。积极归积极,态度归态度,现实是很严峻的,国有也想控股,民营也想控股,这个问题要研究解决。
第三个是经营行为方式的障碍。民企跟国企的做法很不一样,民企是两本账,我们监事会绝对不允许国企有两本账,所以怎么来促进,我们一定要在规范的基础上才真正实行混合所有制。
第四个是体制机制的障碍。国企现在的行政体制,干部管理,分配体制与民营合作确实很复杂,里面有一个级别。中央说要取消行政级别,名以上取消了,实际上很复杂,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加快推进。三中全会讲得很明确,形成了三个允许,大方向指出来了,但是具体的从集团层面,二级、三级公司都是怎么样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很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
最后一个,怎么发挥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前几天《人民日报》发表了文章,标题混合只是第一步,讲到了90%的国有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但是为什么这么多的资产,企业已经是混合了,但是国进民退,民进国退,还是这样,大家坐在一起就是互相埋怨批评。
所以,这里面的问题还是比较多,其中要解决这个问题,或者造成这个问题现象的重要原因,除了集团层面以外,还一个我们有380多家上市公司,但是股权结构不合理,确实存在一股独大现象。
所以,合理的股权机构是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一个关键,怎么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该控股的要控股,其他方面要尽可能降低持股比例。如果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减持国有股,资本市场承受得了吗?有很多现实问题要研究。
所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方向,也是大课题,需要各方面的深入研究,若干部门和地方来共同探讨,我相信虽然面临这样那样的挑战和问题,但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中央改革领导小组推动下,一定会按照我们2020年的发展目标取得预期结果。
作者:季晓楠 单位:国务院国资委大型企业监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