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村组财务阳光精细化监管在新津的实践

摘要:在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建立了新津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平台,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监督更加科学有效、公开更加真实透明。

新津县财政局坚持“制度、科技、创新”的理念,从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三资”管理长效机制入手,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专业监督,提升了全县农村财务阳光精细化监督管理水平,架起了与百姓沟通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构建“三资”长效管理机制合民意
  ——组织机制健全。新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并将其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从人财物方面给予保障。成立由县纪委(监察局)、县财政局、县农发局、县民政局、县审计局等单位组成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联席会议,县财政局牵头负责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管,县级相关业务部门积极配合。各镇乡成立由镇乡长或纪委书记任组长,财政、农经等站所人员组成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监督。
  ——管理制度完善。制定出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明确农村集体“三资”范围,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使用程序、责任追究等。同时,制定了《农村财务审批制度》、《票据使用管理规定》、《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制度》、《农村集体资源项目发包制度》等15个配套制度,对应编制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及报账程序》、《征地补偿费分配程序》、《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程序》等7个流程图,明确了村级“三资”管理的具体操作规范,建立起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决策流程规范。把科学民主决策作为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管好农村集体“三资”的根本保证,围绕民主理事、公开办事、干净干事健全完善制度,着力解决和预防决策质量不高、公开透明度不强的问题。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三资”问题,如村级大额资金支出,土地整合、承包,大面积拆迁,土地征用和出租,鱼塘发包,集体资产处置,重大建设项目等事项,全部实行“六步决策法”:第一步,村党组织召开全体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征求意见形成议案;第二步,村两委联席会讨论通过;第三步,镇乡进行审核把关;第四步,村民议事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通过;第五步,限时在村务公开栏公开;第六步,村委会组织实施。通过六步决策体现民心、表达民意、反映民情、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透明度,避免决策失误,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代理制度规范。出台《深入推行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委托代理服务的意见》,实行“两取消”、“三统一”,规范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两取消”即:取消村(社区)会计和出纳,改设一名报账员,负责报账工作;取消村(社区)在金融机构的集体账户,由各镇乡核算中心统一在金融机构开设村(社区)集体资金账户,实行单一账户管理、分村(社区)设账核算。“三统一”即:统一审核,镇乡核算中心按照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对各村(社区)原始收支凭证、资产资源的经营处置和工程建设项目相关账务进行审核。统一核算,镇乡核算中心严格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对各村(社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统一核算,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公开表。统一归档,各村(社区)移交的农村集体“三资”档案由核算中心分村(社区)建档入柜。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程序、账户设置、票据管理、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四规范”。
构建“三资”信息化管理模式顺民心
  2012年来,在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县财政投入45万元,建立了新津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平台,将每笔账目、每项资产、每块资源全部置于现代信息监管手段下,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监督更加科学有效、公开更加真实透明。
  ——账务管理机制健全。建立起以县级平台为中枢、12个镇乡代理核算中心为主体、群众即时查询的“县级监控、镇乡监管、村级公开”三级电子网络监管系统,实现了对农村集体“三资”的实时化、数据化监控管理。网络平台设有“账务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和“资源管理”等模块,资金、资产和资源之间既独立核算,又实现数据互通、互融、联动。每笔账务在录入监管网络平台时,都将原始票据、资产资源处置合同、资产现状等拍照或扫描后上传到数据库,方便群众查询监督、上级组织监管。同时,在县财政局建立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数据运算中心,做到基础数据统一存储备份,改变了过去“三资”管理基础数据录入存储分散割离,杜绝了“三资”管理数据资料篡改流失。目前,全县12个镇乡106个村(社区)全部纳入了网络平台监管,共监管集体资金6000余万元、资产1.02亿元,使“三资”管理真正实现了科技领先、信息共享、运行规范、监管有序。
  ——动态预警机制健全。网络平台将钱账物的增减变动和会计人员工作情况全部纳入监控范围,对大额度资金支出、租赁发包到期及时提醒,并设有“三资”汇总分析与预测等预警监测功能,如有不规范或违规行为发生,系统会自动给出提示,并拒绝受理,防止集体“三资”流失。县纪委联合审计、农发、财政、民政等部门,定期不定期通过监管平台,对全县各村(社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存量、变动情况、合同履约情况等实时查询、实时监控、实时预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及时进行责任追究,实现了制度与科技防范的有机统一。
  ——三资公开机制健全。每笔账务录入并审核后,该笔账务信息就可以通过联网电脑实时查询,实现“三资”管理相关信息在第一时间对外公开,接受监督。群众可以通过各镇乡代理中心、村(社区)活动中心触摸屏、电脑和LED显示屏等终端设备适时查询本村(社区)“三资”管理的明细、原始单据、村级合同、资产现状等各项资料。网络平台根据设定时间,定期自动生成资金、资产、资源变动情况的“三资”公开表,用于公开栏和入户公开,保证了公开内容的真实和完整,格式的规范和统一。
构建“三资”全方位监督机制服民众
  ——村财管理民主化。近年来,新津县充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强化民主监督。对村级重大项目、大额资金使用、资产资源处置等事项在进行议决时,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就全程参与;在项目实施、资金使用、资产资源处置时全程监督,行使村级财务收支审核,资产资源经营处置等监督职能。对平时财务收支、集体资产处置等事项,按照流程图既对真实性进行审查和监督,又对程序进行的合规性进行监督,促进了农村集体“三资”使用、管理民主化和科学化,有效杜绝了过去“决策一言堂、花钱一支笔”的现象。
  ——村财监督具体化。各镇乡成立由纪委书记任站长,财政所、农经站业务骨干组成的镇乡审计站,同时出台《新津县镇乡审计站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以及审前公示、审后公告等配套制度,制定《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文书格式标准》等十几种标准文书格式和内容样本,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工作流程模式。一是坚持开展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审计,在县财政局、县审计局的指导下,配合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对征地补偿资金、移民资金、粮食直补资金等专项资金进行检查和审计;二是坚持村(社区)干部离任审计,在村级“两委”班子换届前,客观公正地对村(社区)干部在任期间对财务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集体资产和资源的管理使用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和审计;三是坚持年度审计,紧紧围绕全县农村工作中心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年度审计。对审计中反映的一般性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进行通报批评;对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个人及时进行诫勉谈话;对查证属实的报县纪委监察局按党规政纪给予处分。通过此措施,全县村(社区)干部依法办事、遵章守纪意识明显增强。
  ——干部监督绩效化。制定勤廉绩效评价制度,建立干部“勤廉公示、群众评议、组织评价” 绩效评价考核模式。年初,村(社区)“两委”负责人围绕生产发展、改善生活、村风文明、民主管理、村级财务管理、群众热点等方面,征求党员、村民代表、村民议事会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老干部等多方面意见,作出勤政廉洁目标承诺并公示,主动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年中和年底分别召开会议,村(社区)“两委”负责人现场向群众述职述廉,接受群众质询和民主测评。民主测评结果作为村(社区)干部考核和奖惩的主要依据。

作者:冯元昌 单位:新津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