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民办高校基础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学好《基础会计》的意义

《基础会计》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辐射面广,影响大。《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也是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必考课程。

《基础会计》是学生进入会计专业最重要的启蒙课程,对后续会计课学习有长远的影响。内容比较抽象,专业术语多,计算公式复杂,不是简单容易掌握的课程。长期以来,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往往是对着课本宣读,学生就会感觉学习吃力,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将基础会计学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相结合,积极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民办高校《基础会计》教学质量不高的表现

1.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

(1)大多数民办高校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忽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许多学校普遍采用的是以教科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参与。教师以课程为依据,采用灌输的方式,将书本内容讲授给学生,学生只能机械地把要点、难点记录下来,以应付考试。

(2)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不适应社会的需求。现在更多的企业希望自己的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工作经验,能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而民办高校会计教育的格局与经济发展快速多变的特点不相适应。基础会计课原有的教学内容不能适应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3)缺乏社会实践。学生学习之前,应当了解会计的工作流程,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全面的感性认识。但由于会计部门是一个单位的重要部门,具有保密性,一般单位不愿接纳学生到单位参观学习,使学生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即使学生有机会到单位实习也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一个单位的整个会计系统,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与会计实践接触,影响实际动手能力。

(4)学校内部的实训课缺乏仿真性和全面性。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所引用的资料大多是打印的黑白样式教材,学生很难得到填制真实凭证的机会,因此学生对部分凭证的填制较为生疏。由于缺乏仿真的模拟环境,一旦离开教师的讲解,面对大量的凭证、账簿、报表和复杂多样的经济业务,学生无从下手。

2.教材陈旧不能满足教学质量的要求

(1)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陈旧。大部分《基础会计》都有相同的知识体系,相同的顺序和结构。学生在学习之前,对会计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但几乎所有教材都把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基本原则等内容集中安排在第一章总论中,这对于刚接触该门课的学生来讲过于抽象。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核算形式都安排了较多的篇幅。事实上,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学习,如果能充分利用会计模拟实训室的实物进行现场教学并提到前面讲授,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会好得多。会计核算形式的内容,本质上就是采用什么方法登记总账,许多教材篇幅很长,但学生学习后却不能真正掌握,与其耗时费力事倍功半,不如精简其内容,讲其概要。

(2)许多教材都没有具体讲账户按用途结构分类,这是学生不能很好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关键问题。账户按用途结构分类是借贷记账法中的难点,也是《基础会计》的核心内容。特别是按用途结构分类中的结算账户(债权结算、债务结算、债权债务结算)、调整账户(备抵调整、附加调整、备抵附加调整)、集合分配账户、跨期摊提账户、计价对比账户等。这些账户与一般账户不同,具有特殊的规律性。教师在讲授时必须要特别强调、画图详细讲解、举例进行分析说明、组织学生反复练习,一定要做到真正的掌握。

(3)许多学校对教材的选择忽视了不同专业的特殊要求。因为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虽然不同专业可以开设相同的课程,但对于会计类专业和非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如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旅游服务等专业,虽然也开设了基础会计这门课,却有不同的教学要求。现在的问题是忽视了不同专业的特殊要求,不同专业教大致相同的内容,采用相同的教法,难以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原有的教材教学内容已跟不上现代技术的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对相关内容的改革。

3.民办高校教师业务水平不高影响教学质量

(1)教学方法单一。《基础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清基本理论,还要通过举例来说明复杂的业务内容。许多教师在讲课时往往采用照本宣科、平铺直叙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只是对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进行概括介绍和简单练习。学生很难把所学的知识与会计实践直观地联系起来,导致学生感性认识差,对知识不理解。由此形成该学科难学、怕学的心理,越学越丧失信心,最后因成绩差而放弃。

(2)许多教师缺乏会计实践锻炼和经验。学校教授会计课程的教师多半是从学校到学校,大多是没有会计工作实践经验,或是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居多。由于缺乏会计实践,所讲的课程内容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成为制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环节。

(3)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对缺少。虽然部分学校设有多媒体教室,由于招生人数众多,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教师没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部分教师对《基础会计》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握得不准确,讲授不熟练。《基础会计》的重点内容是借贷记账法、会计的六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经济业务活动的账务处理(就是如何编制会计分录)。教学的难点是借贷记账法中的记账符号的演变历史、账户结构的规律、特别是特殊账户(双重性)的结构。会计六要素的确认、记录、计量、披露。对会计六要素的确认、计量比较复杂,虽然不能在《基础会计》中要求学生完全掌握,也必须把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讲授清楚,为学生学好其他会计课程奠定牢固的基础。
三、提高民办高校《基础会计》教学质量的对策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原有《基础会计》教学很难适应已经变化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中存在的内容交叉重复、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僵化、理论脱离实际、忽视各专业之间的区别等问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对原有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进行优化重组,以保证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前瞻性,使课程教学符合高等教育规律。

1.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性教学

(1)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性教学。在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开展实验、实训、实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方法主要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同步的单项实训和全部课程结束时的综合实训。平时的单项实训要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在学完所有会计专业课程内容后,就要集中安排综合实训操作。

(2)要使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学校要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室,进行手工记账的全面模拟训练。手工实训要全面仿真教学模拟,把企业财务部门的业务活动浓缩于事先设计好的会计模拟实训资料中,让学生运用会计凭证、账簿、表格和运算工具,通过写、算、做等基本功的独立操作,以获取知识和能力。为了增强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性,会计实践教学的手段要更新。实践教学要将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实训相结合。在手工实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用友”、“金蝶”等应用广泛的会计信息软件,使学生能准确掌握ERP相关知识和技能,适应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要求的职业素养能力,实现实训的多样性与全面性。有条件的也可以采用远程网络会计核算等更先进手段,综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工作能力。

(3)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做到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基础会计课程应逐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课程的内容力求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表述,使高深的理论通俗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要善于将案例教学、讲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演示教学相结合。要善于将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口头语言精彩表达、个人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进行最佳结合,才会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4)要深入社会实际,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深入实际、接触社会、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到企事业单位、工厂、商店、会计师事务所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主动地适应社会,适应会计工作。

2.要选择好《基础会计》教材,使教材体系更趋合理

(1)要选择一本最合适的教材。教材选用的原则是最新、最优、最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也要考虑学生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好选用教育部规划教材、精品教材、经多年使用深受师生欢迎、内容比较稳定的国内名牌高校编写的教材。因为名牌高校编写的专业教材,既反映国内的最新成果,也能反映国际上的先进水平。

(2)组织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教学辅导材料。在编写教学辅导材料时,要体现其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在内容布局上要循序渐进、前后呼应、自然衔接、融为一体,要充分体现我国颁布的最新会计准则等规范。教学辅导材料要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即取得、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对账结账、编制财务报告。将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镶嵌渗透于会计核算程序的各个环节。

(3)向学生推荐一批比较好的教学参考书、报纸杂志、财经网站和学术文章。要选择那些有权威性、准确性、稳定性、标准化的教学参考书。最好选择由财政部会计司、注册会计师协会、办学时间比较长有名望的高校、有权力制定和发布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专家、学者、教授编著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原文或释义(解读、解说)以及会计学的经典教材。财经类的报纸杂志、网站和学术文章要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反映学术前沿、发展趋势的推荐给学生阅读。

3.配备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模拟实训指导教师

(1)加强对会计学教师的培训,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许多高校新进教师数量逐年增多,由于承担了较多的教学任务而使外出学习进修机会较少。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对年轻教师进行培养、迅速提升其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既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会计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的需要。要配合重点课程的建设,对青年教师实行“师徒结对”的指导制度,建立考核体系、评课标准。要完善教师相互听课制度,要给青年教师独立承担授课任务,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辅导教材编写、课件制作,迅速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利用假期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兼职,体验实际工作经历。现在的青年教师,大多数都是从本科到研究生,出校门进校门,没有到具体的会计实践部门亲身参加会计工作的经历。学校要定期选派会计教师利用假期或轮流到企业一线兼职实践,实际体验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也可以短期到相关高校进修培训,以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高级会计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这对于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网络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或者问题式教学创造充满生气的学习氛围,这样的课堂就可以体现学生的个性。通过现有教学环境和组织合理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由教师教给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知识。

(4)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将基础会计学的知识用声像并茂,生动丰富,直观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可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在提高课堂活跃气氛的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参考文献:

[1]高日根.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初探[J].新课程,2010(11).

[2]吴娜娜.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7(3):3.

[3]刘永泽.会计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