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单位”河南省济源市留庄村
“英雄民兵营”——留庄人引以自豪而备加珍重的政治荣誉,赋予了村干部强烈的事业心和集体责任感。历史的责任,时代的呼唤,激励村干部30年如一日,坚持民主管理、创新“组财村管”模式。2006年,该村被评为“全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单位”。
民主管理顺民心
经过3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河南省济源市留庄村总资产达975万元,却从未出现过因经济问题上访告状现象,这得益于历届村干部长期坚持民主管理。
每月25日理财时,村理财小组首先把握“合同协议、上级拨款、内部收入和欠款回收”四个环节,确保集体收入笔笔入及时,项项资金清楚,张张单据水落石出,有效地避免了漏收漏记、重收重记等现象。
其次,严格审查支出单据,对符合规定、清楚无疑的加盖理财公章,有疑问的要求当事人解释清楚,对违纪金额坚决追还,几年来,共追还金额2.6万元。凡超过规定的重大项目开支,经研究后,将预算方案交理财小组审理,最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1994年,上级赔付该村工程占地款320万元,这笔钱该如何花,一时议论纷纷,有的想分了,有的想让发工资,有的想让盖村委办公楼。到底该怎么办?党支部组织人到临颖县南街村考察学习,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经过讨论,最后形成共识,把钱用于扩大生产,村里投资280万元,新建一个面粉加工厂,当年投产并见效,他们生产的“留庄”牌系列挂面,产品远销洛阳、郑州、晋城等地,年获利30万元。
村理财组长齐素霞说:“民主管理、‘阳光决策’,既减少了集体损失,还消除了许多误会,增进了团结,促进了发展。”
财务公开解民意
留庄人第一次尝到财务公开甜头是在1992年,当时村干部带领群众抓住修建焦支复线和架黄河铁路桥的机遇,搞基建工程,挣了20万元,一些群众认为这钱一定会被干部装进腰包或者胡乱花掉。村干部为此及时召开了由村干部、组长、群众代表、党员近百人参加的大会,会计通报了一年来的收支情况。账上的数字一清二楚,干部自身清白,村民心里明白。财务的公开,使村干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之后,他们把财务公开定为一季度一次,并在“百人大会”和村务公开栏内张榜公布。尽管以后的几年内,留庄村集体经济实力滚雪球般地壮大,最多的时候一年集体收入600多万元,但却从未出现过群众乱猜疑,干部被埋怨的现象。
每季度首月的前15日是公布财务的日子,由板报员在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内逐条逐项公开前一季度的收支情况,尤其是群众关心的来客招待、干部与电工的水电费收缴等情况全部如实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财务公开后,村干部的腰板挺直了,群众的心里亮堂了。村民杨爱玲说:“每季度大大小小的收支,村务公开栏内写得明明白白,这样村民满意,也有干劲!”
“组财村管”显活力
留庄对所辖5个自然村,12个村民组同样实行民主管理,力推“组财村管”模式。其具体做法是取消组会计,由村会计兼任,分组设置账本,户与户、村与组、组与组之间的良心账、本本账等全部入账,村出纳兼任组出纳,各组钱分户存入银行。
参照村《来客接待管理制度》和《开支审批制度》等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小组非生产性开支(特别是吃喝和吸烟),要求无论金额大小,必须有经手人签字,注明用途,组长签“同意报销”字样后报村委主任签字。组长每月到村会计处结一次账,最迟不能超过次月20日。
大的生产性开支,由组长先写出书面报告,经村委主任同意并签字后,到会计处开出库单,凭出库单同村出纳一同到银行领取款项,完工后三日内到会计处结账,多退少补。
支出必须取得正式税票,确无正规单据的,要使用统一规格的领款条,注明事由。组账每季度理一次,于下季度首月的15日前审理后交村会计记账。每半年公布一次,由村会计逐笔列出各组半年内的收支情况,并打印出来,由组长送到各家各户,一户一份。年终随村账统一在百人大会上再公开宣布全年情况。
村委委员齐铭锋说:“‘组财村管’堵住了各村民组在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家家户户都有一本组财明白账。”
响鼓尚需重槌敲
“财务弄清,路平河通。”这是留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李东风对长期坚持民主管理、“组财村管”的看法。30余年来,留庄村发展了运输汽车100多部、装载机60多部,95%的家庭拥有农用三轮车。现在留庄已经成了远近有名的机械租赁专业村。有的群众靠养殖业走上了富裕路,也有依靠发展第三产业致富的,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超5000元。
正是留庄村30余年来坚持民主管理,采取“阳光自治”、“组财村管”的做法,使他们走出了一条和谐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