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打通管理者“任督”二脉的“秘笈”
文 张宇
武侠小说中,大侠们的终极目标是打通“任督”二脉,成为武林中的顶尖高手。企业管理者的“任督”二脉就是“决策”脉和“计划-控制”脉。如果一个管理者能够打通这两条脉,那么他便能成为顶尖的管理高手,而能够帮助管理者打通这两条脉的“秘笈”就是管理会计。
决策
“决策”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最具挑战性的能力。说它最重要是因万事都从决策开始,有了决策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可能获得结果;说它最具挑战性是因为决策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具有不确定性。其实,企业获得利润的要点就在于如何应对未来的不确定。
很多人将决策和想法混为一谈,以为有了好想法事情就事半功倍了。其实,所谓好想法是“花拳绣腿”,只具有观赏价值,而决策才是“真功夫”。想法并不具有承诺性,就像写在沙滩上的字,浪打来便无影无踪了;而决策则具有承诺性,它像刻在石头上的字,不会轻易消失。
为了做出正确的选择,决策者必须考虑和权衡各种相关因素。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很多管理者不懂什么是相关因素,不知道如何识别和分析相关因素(特别是财务因素),因此,他们在决策的制定过程中难免出现“章法混乱”,决策质量无法令人满意。
在管理会计中,能够帮助管理者打通“决策脉”的“功法”之一就是让他们理解相关财务信息,并能够通过分析相关财务信息来制定决策。如果管理者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收集、分析和运用相关财务信息来制定决策,就一定能增强决策“功力”。
那么,什么是相关财务信息呢?只有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财务信息才是相关财务信息:(1)未来的;(2)因选项而异。所谓“未来的”是指没有发生的收入和成本才可能是相关的,已经发生的收入和成本都是不相关的;所谓“因选项而异”是指在各个选项中不同的收入或成本才是相关的,否则就是不相关的。
那么,管理者如何运用相关财务信息概念呢?比如,一个企业在产能过剩的时候应该如何定价呢?简单地说,只要价格高于变动成本(而不是总成本),企业就可以接受这个价格。这是因为如果企业发生业务,那么就会发生变动成本,如果没有发生业务也就不会发生变动成本。根据因选项而异的原则,变动成本就是相关成本,定价的时候需要考虑。而不管企业是否发生业务,固定成本总是要发生的,因而它是不相关成本,定价的时候不需要考虑。
相关财务信息概念能运用于以下几种常见经营决策:(1)是否接受一个特殊订单;(2)是否外包;(3)是否继续加工产品;(4)是否停止生产一个产品;(5)在资源有约束的情况下如何安排生产。
计划-控制
计划-控制是管理者的另一项重要能力。计划的目的是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标准,而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目标和标准的实现,并促进未来的持续改善。计划-控制是不可分割的循环,如果只有计划而没有控制,那么计划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果只有控制而没有计划,那么控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管理会计中的“计划-控制”实际上就是预算和差异分析,我国企业中懂预算和差异分析的管理者少之又少,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存在巨大差距。严格地说,不懂预算和差异分析的管理者不能算是合格的的管理者。
修炼预算和差异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打通“计划-控制”脉。管理者学会预算和差异分析技能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一定能显著提高管理“功力”。以下简单介绍修炼差异分析的一个“功法”。
差异分析的“基本功”就是“拆分绩效”。任何一个绩效都可以拆分为一个“量”乘以一个“率”。“量”和“率”本身也是绩效,因而它们可以分别继续拆分为一个“量”乘以一个“率”。例如,销售收入可以拆分为销售数量乘以销售单价;销售数量可以继续拆分为市场总量乘以市场占有率。
当管理者将一个绩效拆分为一个“量”乘以一个“率”之后,便可以在期初对这个量和率设定目标或标准,得到预算量乘以预算率。然后,管理者在期末可以获得这个量和率的实际值,也就是实际量乘以实际率。最后,在实际量乘以实际率与预算量乘以预算率之间插入一个实际量乘以预算率,这样原来的一个差异就可以拆分为两个差异———“率差”和“量差”。计算方式如下:
实际量×实际率-预算量×预算率=(实际量×实际率-实际量×预算率)+(实际量×预算率-预算量×预算率)=(实际率-预算率)×实际量 +(实际量-预算量)×预算率
差异分析中的绩效拆分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深层次问题,这样管理者就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例如,一个企业的实际销售收入低于目标销售收入,如果仅仅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异,那么管理者并不能发现销售收入不佳的原因。而如果将销售收入差异拆分为销售数量差异和销售价格差异,管理者就可以知道销售收入不佳的原因是因为销售数量没有完成还是销售价格太低还是两者皆有;如果销售数量差异进一步拆分为市场份额差异和市场总量差异,那么管理者就可以知道销售数量下降的原因是销售团队不够努力(导致市场份额下降)还是市场不景气(市场总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