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
随着高校科研经费的不断增长,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高校越来越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同时上级主管部门也越来越强调高校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教财〔2011〕12号),“建立和完善科研预算审核和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制度。各高校应在财务管理部门或科研管理部门设立专职岗位,协助项目负责人,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项目预算,并加强财务监督,提供全过程服务。学校财务部门应加强科研项目的核算,确保核算内容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高校财务部门应在申报、立项、执行及验收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协助课题负责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顺利完成科研项目。
一、目前高校财务部门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现状
高校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主要体现在预算、日常核算(预算执行)、决算及审计等方面,如以下图表所示。
针对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范畴,其管理重点主要有:1.对科研经费预算进行管理。财务部门对预算书重点审核其中预算表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预算说明部分对各科目支出的主要用途、与课题研究的相关性及测算方法、测算依据等进行的详细分析说明及有力的文字支持。课题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和财务人员建议将预算书进行修改后上报。2.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在财务、科研、课题组之间建立信息平台。由财务部门在拨款后建立财务项目账,再由项目负责人将科研项目的预算导入该信息平台中,使得财务部门能够通过项目预算控制系统进行相应的控制。另一方面,财务部门也可以通过中期财务决算的审核监督,帮助课题老师理顺科研经费开支情况,也为之后的终期决算打好基础。3.对科研经费决算、审计环节的管理。财务部门协助课题老师将财务项目账与课题预算进行比较,审核财务项目账的拨款到账、外拨款、自筹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按照科研经费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财务决算表。同时,财务部门也要协助课题老师提供完整真实的财务资料,做好审计前期的一切准备。在现场审计环节,财务部门配合审计机构,及时与课题老师和审计机构沟通,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在审计后期,对于尚有结余经费的课题,要督促其尽快执行预算,既结题又结账。
二、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中的难点及问题
1.科研经费管理涉及的几个环节信息不对称,导致预算与科研项目执行脱节
预算编制难以科学化精细化。这一方面是由于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预算不够重视,“重立项、轻预算”;另一方面大部分科研工作者不具备预算编制的相关知识,再加上科研项目本身的不可预见性和复杂性等客观原因,无法很精细地编制科研预算。而财务人员虽然掌握科研经费的管理政策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却对科研任务本身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专用性、特殊性较强的科研项目,财务人员只能根据相关管理办法和过往经验来给予建议,却不能根据具体的科研项目给予专业指导。例如有些专业的项目需要大额的设备购置费,有些项目却不需用到设备,财务人员对于科研项目的具体需求并不了解,只能根据相关政策和预算的文字说明来对科研项目预算进行审核,给出财务角度的建议。
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进行有效监控有一定的困难。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一般由项目负责人进行,财务部门虽然能够看到财务明细账,但却无法看出经费使用的具体意义,也就无从对经费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例如,到项目中期仍然有设备费没有支付的情况,有些是因为没有按照预算执行,有些是因为科研经办人无暇处理设备建账等事宜而导致无法入账,也有些是因为要先试用设备等过了试用期再行付款,种种特殊情况只有具体的课题组成员才能真正知晓。
2.高校核算体制与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不匹配,导致无法有效地进行全过程管理
国家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开支范围中的支出科目与财务会计制度核算科目口径不一致,例如最常见的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规定,将课题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而高校会计核算科目中的支出科目的设置,一般是依据财政部编制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来设置明细科目的,要比各类科研经费的科目分类更加明细化,以满足高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报表要求,因此对于科研经费的决算报表编制是需要将项目中的一些具体科目汇总才能得出的。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课题老师对于这种分类并不熟悉,有时很难宏观把握现有的经费用度,往往到编制决算报表时才发现有“超范围、超预算”的支出,这时就会比较被动。
对于那些科目比较固定,有成熟的经济管理办法的科研经费,高校财务部门可以通过财务科研信息平台对相关科目进行监督控制。但随着高校科研经费来源越来越多元化,一些政府部门、大型企业以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的预算科目五花八门,决算审计要求也各有特点,实在无法通过信息化平台纳入统一的模式进行管理;而且有的课题预算时不通过财务部门,往往是到了决算阶段才找到财务部门盖章,由于不掌握这类科研项目的要求,财务部门只能在决算环节协助老师完成决算,根本谈不上全过程的管理。
3.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财务部门进行全过程管理
高校现行的绩效考评没有将科研经费的管理纳入其中,使得项目负责人比较重视科研成果而忽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部分项目负责人还有“科研经费是自己的钱”以及“科研经费应该学校管”这样两种极端的想法,而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具有专业性并且财务核算程序不够简化的情况下,项目负责人也会产生畏难情绪,不愿主动对科研经费进行精细化管理,导致财务部门也难以对课题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三、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优化对策
1.理顺科研经费全过程一体化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财务部门的有效管理
科研项目从申报立项到结题验收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是核心,财务部门、科研部门
配合项目负责人顺利完成科研任务。其中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无论是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严格的预算执行情况审核、还是最终的决算审计咨询管理,都离不开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及有效沟通。因此不仅要在技术上实现科研项目的信息化、数字化联动管理,同时也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模式。高校财务部门应充分发挥专业所长,指导项目负责人进行预算编制、日常核算、决算报表编制、审计接待等工作,不止是在课题经办人遇到问题的时候充当“消防员”的角色,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财务部门可以与科研部门配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项目负责人乐于管理科研经费,更乐于与财务部门等管理部门协作,建立良性循环,共同推进科研项目的完成。
2.加强高校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普及科研经费相关的财务知识
随着高校科研经费收入的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核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高校的财务部门一方面要建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协助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从申报立项到结题验收进行系统管理,变财务管理由事后管理为科研进行中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管理。该部门的所有成员有必要熟悉各种来源科研经费的经济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掌握科研任务的阶段管理要点,并具备科研预算编制和审计验收等工作的实际经验,同时又有多年高校会计核算的专业经历。另一方面,对于核算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新政策新规定要及时通告,以便在源头对超范围的支出进行控制,并给出合理化的专业建议。同时,财务部门也要加大对项目负责人、课题经办人科研经费政策法规、管理办法的宣传和培训。使项目负责人或课题经办人掌握一定的科研经费财务基础知识,能够运用信息平台对科研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了然于胸,熟悉课题的任务进度,也能知晓从预算到决算的整个管理流程,在各个阶段能够主动与财务部门沟通,管理好科研经费。
3.加强高校科研经费核算管理,进一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高校的会计核算科目要进一步细化,既能适应上级主管部门的报表需求,又要适应科研经费特有科目的归类。对于有其他特殊科目的科研经费,可以在核算时在会计凭证摘要方面体现,或者定期自行归类汇总,与预算相互印证,避免到最后决算时才发现经费使用与预算及相关管理办法脱节甚至相悖。另外也要简化相关的报账手续,避免项目经办人“嫌麻烦”,而不去及时入账。
4.采取适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激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高校财务部门应推动建立一系列的科研激励机制,特别是科研经费中间接费用的管理体系。将间接费用在学校、院系、课题组、科研人员个人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既要弥补高校对科研工作提供的配套支持,又要调动课题承担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应对高校的科研成本进行精细化的测算,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什么样的激励方式能够让科研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也要在激励机制的建立过程中意识到科研工作有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不能只鼓励“成功”不激励“失败”。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是其中很重要的环节,因此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也应纳入到科研激励机制当中,对于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且经费使用效率高的课题组,应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从而有效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配合财务部门的全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何岸.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模式探微 [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2,(4)
[2]陈之院,潘成利. 论国家科研项目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协调[J].财政监督,2010,[3]王珍兰.以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管理高校科研经费 [J].会计之友,2009,(29)
[4]涂玲,谷峻岩,刘锐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问题研究 [J].教育财会研究,2011,(2)
作者简介:
李静(1981-)女,汉,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工作单位:清华大学财务处,硕士研究生,会计师;
朱伟利(1979-)女,汉,山东省潍坊市,工作单位:清华大学财务处,硕士研究生,会计师。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财务处;北京 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