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国内债务风险需注意的四个方面
观点来源: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曾刚
第一,不应过度夸大目前的债务风险。从整体上讲,对债务总量的迅速膨胀及其可能产生的风险应保持高度警惕,但也不宜过度悲观,以至关键时期做出错误的政策判断。在发展仍有空间,改革和结构整仍需深入的阶段,未来的重点不应在过于严格的债务紧缩限制,而在于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为经济结构调与转型创造适度的资金环境,债务资金使用才是真正值得关的问题。
第二,加快金融市场发展,推动金融结构优化。由于中国金融结构过度依赖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导致在资金供求的结构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长期性资金需求与相对短期的银行信贷资金之间存在较严重的期限错配。对此,需要在未来逐步化解,除推动银行对合格信贷项目进行重组展期外,更重要是要加快中国金融市场发展,通过长期债务工具以及股权融市场,来优化金融结构,以降低期限错配和资本结构的错配度。
第三,优化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效率。一是尽量简化监管措施,避免监管指标过多、过复杂可能导致的叠加效应或相互冲突;二是加强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立和完善跨部门的监管机制,以统一监管标准,弥补监管真空;三是应稳步放松金融管制,特别是放松对数量方面的管制,为金融市场化深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四是应继续完善资本监管,推动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并提高银行风险抵补能力。最后,应适度提高风险容忍度,在促进融资效率的同时,提高金融体系应对风险能力。在认识层面,应适度提高风险容忍度,在银行拨备覆盖足的前提下,应更坚决地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揭示和处置,避免因拖延和风险掩盖可能产生的长期不利影响。在制度层面,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金融风险(包括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降低各级政府对风险处置的干预程度,提高金融体的风险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