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务卡改革之我见
【摘要】财政部于2008年在中央预算部门全面推行公务卡改革试点,并于2011年12月8日向各部、委等央直部门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通知》,要求从2012年1月起,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等16项费用支出必须使用公务卡结算。与此同时,全国高校也陆续参照执行。公务卡改革尚有需要完善的空间,笔者就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改进的措施及建议,以期能对高校公务卡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高校 公务卡改革
十多年来,财政部门在各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公务卡制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运行,也显现出一定的问题。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支出、工程采购、物资服务支出进行了监控,它无法对日常公用支出、零星支出的资金流向进行有效监控。鉴于此,公务卡结算制度应运而生。
一、公务卡的概念
公务卡是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用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银行信用卡,它享有免费开卡、免收年费、免担保、免开银行存款账户,到期免费换卡等优惠政策。高校持卡人在购物时,先刷卡消费,然后取得发票、签收的付款票以及消费小票,最后凭领导签批的发票及有关交易票证到财务处报销,会计人员再把款项从零余额账户直接支付到持卡人公务卡账户。
二、公务卡改革的意义
1. 实行公务卡制度改革,基本解决了高校现金支付管理的盲区。2001年以来,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包括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支付方式,提高了财政资金支付的安全、规范和有效性。但并未禁止提取、使用现金。现金支付仍是公务支出的薄弱环节。提取现金后,使用过程不透明,成为监管的盲区,公务卡结算是国际公认的最有效的解决现金支付问题的工具和手段。如今,英、法、美等二十几个国家已建立了公务卡支付结算制度,规定政府公务员的消费都必须刷卡,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财政部开始研究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制度改革。高校通过公务卡刷卡消费,基本解决了现金支付管理的盲区。
2. 高校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腐败。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报销,是以税务发票、带有财政监制章的收据等作为报销凭证,高校财务人员很难审核报账人员的票据是否真实、合法,无法杜绝多开、虚开发票的报销问题。实行公务卡制度,代理银行要把公务卡消费的时间,金额、品名、刷卡的商户等信息传输给高校,高校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公务卡支付系统查询并与发票、签购单核对,然后向公务卡账户付款,相关账户划款信息和公务卡消费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反馈到财政监控系统。财政可对违规支付进行快速监测,检查处理,有效地保证了支出的真实性。由于信息技术的提高,实现了财政、高校、代发银行三方信息正常传输,提升了监管能力,有效打击了利用虚假票据套取高校资金的违法行为,成为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重要举措。
3. 公务卡刷卡消费可提供无息贷款,提高了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使用公务卡结算方式,高校可以充分使用银行提供的有限期无息贷款购置设备、办公用品、零星支出等,使资金延迟占用时间,缓解了流动资金周转压力,不仅减少了利息支出,还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高校公务卡改革存在的问题
1. 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制约了公务卡在高校的推广。高校教职工受现金消费习惯的影响,刷卡消费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思想老化,没有用卡习惯,对公务卡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担心刷卡消费后,自己一旦外出开会、出差等不能及时报销,到期无法归还信用卡已支付款项,造成银行黑户,失去诚信,影响贷款、出国等。因此,对公务卡的使用存有抵触情绪,有的教师公务卡没有开通,有的即使开通了,也不去消费,使公务卡长期处于睡眠状态,致使刷卡意愿不强,用卡率不高。
2. 采购价格存在差异,用卡环境尚需改善。较大的超市、商场具备公务卡刷卡条件,商品价格偏高,而一些小型摊点、边远地区价格便宜,还可以协商价格,但不能刷卡。高校采购办公用品一般是数量大,品种多,而超市、商场的办公用品一般都比小型摊点贵,为了使采购成本最小化,高校必然倾向于到既物美价廉又能代开税务发票的小型摊点采购。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商户的刷卡网点寥寥无几,还有一些边远、偏僻地区的商户因需付刷卡手续费而不愿设POS机。如有的长途汽车站、汽车修理点、加油站等不具备刷卡条件,从而给刷卡消费带来一定的困难。故而用卡环境尚需改善。
3. 公务卡只用于财政资金,应用范围偏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改革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它针对的是财政资金。但高校的收入原来只是单一的预算内财政拨款,后又增加了学费、住宿费收入以及房屋租赁费收入等形成的预算外资金,往往这块资金在整个高校资金中占了半壁江山。由于收入的多元化,足以看出公务卡的应用范围偏窄。
4. 公务卡刷卡消费是反腐技术的创新,但虚假消费难以彻底根除。采取公务卡消费,从财政网上可以显示消费信息。如时间、地点、项目、数量、金额,而高校财务也可以通过银行系统对公务卡的信息进行核实,这样可以从技术方面减少发生在发票上的腐败,比以往的现金结算方式有很大进步,但他无法避免持卡人吃回扣的问题。商家为了自身利益考虑,积极为持卡人提供刷卡的便利。如:修改商品种类,增大消费金额,刷卡收款后,再给持卡人现金回扣。就此来看,通过刷卡消费的方式只是一种反腐技术的创新,为可能发生的腐败增加了一道技术壁垒,为投机者增添了作弊难度,但仍难以根除虚假消费现象。
四、完善公务卡改革的措施及建议
1. 加大公务卡改革的宣传力度,完善高校公务卡的报销制度。公务卡结算不仅是对传统现金结算方式的完善和替代,同时也是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它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现金结方算式对原始发票来源的合法、真实性难以辨别的问题。首先高校财务部门应对教职员工大力宣传公务卡消费的好处以及现金结算的弊端,从而提高公务卡的认知度。其次,高校公务卡报销制度也应完善。为确保高校教职员工的诚信度,如遇教工出差,无法在规定的免息还款期内返回单位报销,或在校教工已报票据如遇免息还款到期且零余额账户额度不足暂不能支付时:一是可用个人工资借记卡垫付。可在网上银行将其公务卡与个人工资借记卡绑定(工资卡里必须有足够还款金额),在网银上设定免息还期到期日,个人工资借记卡自动向公务卡还款,待教工外出回校报销或零余额账户有了额度,财务部门及时向持卡人工资借记卡还款。二是用预算外资金存款垫付。外出教工可以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委托本单位其他教工代办借款,并提供持卡人卡号、消费金额、时间,财务部门应及时调度预算外资金,先从预算外资金存款账户借款垫付,于免息还款期前将资金转入公务卡账户,待教工出差回校后及时办理报销手续还清代借款项,同时财务部门再将报销金额从零余额账户转到预算外资金账户。在校教工已报款项免息还款到期且零余额账户额度不足暂不能支付时,财务部门先用预算外资金存款报销转入持卡人公务卡账户,待零余额账户额度来到,再及时补足预算外资金存款账户。这样,高校教工对公务卡的使用有了新的认识,消除了疑虑,使部分睡眠卡起死回生,能大大调动刷卡的积极性。
2. 改善用卡环境,适当调整发卡行公务卡刷卡收益比率和银联网络的手续费。公务卡制度的实施与银行卡受理环境的完善是相辅相成的,财政部门与公务卡代理银行、银联公司三者应相互协调,加大POS机的布放力度,对于边远地区、小型商户,可通过财政补贴和银行、银联公司共同出资布网的办法,更可能多地建立公务卡使用系统,为公务卡推行创立良好的用卡环境。还要适当调整公务卡发卡行刷卡的收益比率和银联网络的手续费,可对边远地区、小型商户降低刷卡手续费,以提高商家刷卡的积极性。
3. 将高校的全部资金纳入公务卡结算,扩大用卡范围。高校在消费领域中用公务卡结算,不能只限于财政性资金,必须扩大公务卡的使用范围。仅限于财政资金,就失去了避免现金结算的意义。要将高校的学费、住宿费收入以及租赁费收入等全部预算外资金纳入公务卡结算,使公务卡刷卡消费在高校全覆盖,只有这样,才能在高校公务支出中避免现金支付,进一步从源头上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4. 为使公务卡制度在高校更好地发挥遏制腐败的作用,必须建立监督机制。首先,财政部门应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国库支付系统及公务卡支付系统对资金的监管作用,对高校的公务支出进行有效的监督。其次,根据高校公务支出过程中出现的严重浪费、虚开发票等行为,为从根源上杜绝腐败,必须加强高校预算编制,加大财政支出预算的透明度,经费包干到学院、处、室。对每一个项目,每一笔支出都要细化,精打细算,使每一笔支出预算仅仅够用,使其没有虚开假发票的空间。再次,公务消费必须接受高校教职员工的民主监督。如若利用公务卡进行高消费,甚至开具虚假发票,一经发现,要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主要参考文献
1. 叶剑.苏州市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实践分析.财会月刊,2010;18
2. 潘恒飞.对高校无现金报账的反思.财会月刊,2013;21
【作 者】
刘洪瑞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财务处 山东聊城 2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