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会计人才培养教育及就业情况调查
【摘要】独立学院发展已有十几年时间,其所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的评价如何?毕业生所具有的知识与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否匹配?我们该如何改进现有的独立学院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 会计人才 培养 就业
目前社会上对会计专业的认可度比较高,都认为其是一个热门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但是社会目前需要的是哪类的会计人才呢?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是怎样的呢?作为独立学院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大家去深思的,本文通过对会计专业岗位的分析以及对比各大高校以及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据此提出改善独立学院会计人才的培养建议,使其更适应市场的需求。
一、会计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1. 全国会计专业的整体就业情况以及特征。会计作为一个热门专业,大学每年的招生人数都在增加,这种现象在独立学院尤为突出,部分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招生人数(包括入学后专业的人数)占同年级人数的2/5,这也导致了每年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激增,就业基数大。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比较多,因此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比较高,2011年统计的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率为94%,在所有专业就业率中排名25,高于全国平均就业率;但是由于毕业生基数大,会计的从业人员人数众多,这就导致了更为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得会计从业人员的失业率也比较高,这就是所谓的“双高”,高就业率,高失业率。从2011年统计的毕业生薪酬来看,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2 861元,比全国本科生平均薪酬水平高不足50元,薪酬水平并不是社会认知的“高薪”。
当前的会计学毕业生找到一份简单的工作不是困难的事,但找一份高层次的工作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目前会计人才供需结构失衡。根据招聘网站信息可以了解到,高薪高待遇岗位,对全能会计人才需求较大。用人单位希望会计人员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甚至是能够取得注册会计师或者ACCA等资格证。然而,根据《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2010届读研比例较高的前50个本科专业中,会计学未能上榜。不少人力资源人员指出,高端出彩的会计毕业生太少,大部分毕业生只能胜任低端的基础工作,造成高端领域供不应求,而低端岗位却又供过于求。
2. 全国一二本学校的就业情况。根据过往的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一二本的学生在中高端层次就业的占百分之八十,而高端层次的占百分之五,还有剩下的百分之十五是选择在低端层次工作。会计专业在一二本的学院中依然属于热门的王牌专业。一二本学校的就业率是相对很高的,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更是如此,根据以往的调查,每年均会有百分之三十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前就已经签约完毕,这在我国的高校中的所有的专业里都是首屈一指的。并且,这些优秀的毕业生找到的工作也是相当不错的,能进入大型国企、央企、百强公司、知名的会计事务所、高级的金融证券场所的毕业生不计其数,进高校当老师的就相对很少。
3. 全国独立院校会计的就业情况和特征。根据以往的就业数据显示,独立学院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与全国会计专业就业率基本持平,就业结构为:60%的毕业生在中端层次的地方工作,例如县市级的企事业单位,各大银行等,有的20%的学生通过家庭等的关系在高端层次单位就业,其余的20%学生在县级以下单位、小微企业就业,处在低端就业层次。
4. 全国高职高专的会计就业情况。根据2012年就业蓝皮书显示,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生中从事销售的占13%最重要的部分,而其他相对较多的岗位例如财务、统计等,但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生的就业层次相对较低。据统计,2011届高职类毕业生需求量增长较多的是财务、税务、审计等专业,这些数据表明,从事经济财务类行业的高职高专学生也在不断增多。二、问卷调查分析
本文针对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以及毕业生所就职的工作单位进行调查,了解双方在就业岗位上的满意程度,以及学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有待改进的方面。通过此种方式综合分析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的能力与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之间的适合程度,存在哪些差距,分析现行独立学院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哪方面的不足,进而提出改进的思路。
本文针对笔者所在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及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发放220份调查问卷给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以及其用人,其中收回各200份,此调研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供电公司,政府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及各类型的企业。以下为问卷的反馈情况(下文将相关联的问题分类进行分析)。
(一)针对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的调查分析
1. 问卷问题1:毕业生曾从事过什么工作以及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该问题主要考察毕业生从毕业起从事过哪些类型的工作,是否从事专业对口的相关工作;了解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调查结果如下:
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会计毕业多数的学生还是从事着与本专业有关联的工作。 金融业所占的比重相对其他行业较高,这表明金融行业对财会专业学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进入金融行业就业是财会学生就业的一个途径。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10%的毕业生从事管理层管理工作,由此可以反映出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较好的综合能力,能够从事管理工作。
从图2可知,在针对毕业生认为的就业形势是否困难的问题中,大多数人普遍觉得这无关专业的属性,而是关乎人的属性,什么样的就业都是因人而异的。而针对会计就业方面,绝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就业还是比较容易的,这与会计专业毕业生高就业率的统计结果相符。
2. 问卷问题2:毕业生对会计专业的区分及工资状况调查。该问题主要考察会计毕业生是否清楚会计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区别以及现在的工资处于何种范围。
从图3可知,大部分的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区别介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清楚二者的区别。会计专业跟财务管理专业的有部分相似的知识结构,但是会计专业偏向于历史数据核算,财务管理偏向决策、预测与财务分析。
从图4可以看出,毕业生的月薪酬水平大部分在2 500元以上,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月薪超过4 000元。大部分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份工薪待遇较为不错的工作,但是真正的高薪高就并不多。调查结果显示,处于高薪的岗位大部分集中在金融行业。从事一般会计人员的薪酬水平并不高,但是如果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够考取相应的会计资格或职称,薪酬水平会有很大的改变。
3. 问卷问题3:毕业生对于课程的设置的要求。该问题主要考察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比较看重毕业生哪方面的能力以及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哪些课程对其就业是比较有帮助的(均为多项选择)。
从图5可知,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最注重的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紧随其后的是基本的财会操作技能;再者是专业理论知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从图6我们可以看出,在会计专业毕业生认为哪些课程是对自己的就业有帮助的调查中,毕业生们普遍选择了会计的实际操作以及税务知识和纳税技能。会计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同时也是技术性较强的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并驾齐驱,两者对毕业生的就业都极具影响力。由于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操作具有一定的区别,如果在学校的培养中没有学习相应的会计实际操作技能,进入工作岗位后就不能马上适应工作要求,因此毕业生在就业之后,觉得影响最大的还是会计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问卷问题4:毕业生对实习收获、校内实践课程的看法。该问题主要考察毕业生在实习中是否获得收获以及是否需要加强校内实践课程。
从图7我们可以看出,所有的毕业生都认为需要加强课程实验,90%的毕业生认为课外实习可以得到一定的收获。由此可知,毕业生们都渴望加强对课程实践的培训,使其具有更强的操作能力。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目前独立学院会计培养方案中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不足,有待改进。
5. 问卷问题5:专业课程设置。该问题主要考察毕业生认为会计专业课程中还应当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培养以及对会计学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评价情况。
由图9可以看出,毕业生对于报税和电算化等操作技能的实训最为重视,应加强这两方面知识实际的操作训练。从图10可知,毕业生对于课程的评价集中于认为理论课程的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实践课程相对比较薄弱,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有部分学生认为实践能力和理论课程能够较好的结合,从而适应了社会的需求。
(二)针对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分析
1. 问卷问题1:用人单位对于会计毕业生的工作状况评价。该问题主要考察用人单位对录用的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满意程度以及毕业生需要多长的时间才可以适应工作岗位。
由图11和图12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于独立学院的会计毕业生的工作大部分是满意,但也有一部分毕业生的表现还有待提高。在适应时间上用人单位绝大多数选择了3 ~ 6个月,也有部分悟性较高的学生在3个月以内就胜任了会计的工作。这反映出我们独立学院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能够在短期内适应工作。
2. 问卷问题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能力的评价。该问题主要考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能力的评价,及其上岗后的升职空间。
由图13可知,用人单位认为独立学院的会计毕业生是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在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方面来说是相对较弱的,以及实务的操作能力也是较弱的,这与前文对毕业生的调查结果相吻合。由图14知,在升职空间上,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比较看好,这反映出独立学院的会计毕业学生具有一定的潜力,在工作方面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3. 问卷问题3:用人单位选录毕业生时考虑的因素。该问题主要考察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时他们会更多考虑哪方面,以及是否会区别对待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
从图15和图16可知,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专业的学生的时候认为知识的综合能力最重要,其次是实践操作能力,由此可知毕业生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用人单位的选人关键。在会计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是否区别对待的问题上,有55%的用人单位选择会区别考虑,这意味着社会对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之间的区别有了一定的认识。
4. 问卷问题4: 用人单位对于各层次学校毕业生的评价。该问题主要考察用人单位对于一二本、高职学生与独立的学院的会计毕业生之间的区别的看法,以及认为所接触的独立学院毕业生存在哪方面的不足。
图17的统计结果反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毕业院校的区分不是很强烈,同时也从另一侧面反映独立院校的会计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较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从统计数据上我们也注意到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相对认可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图18的统计结果反映出绝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比较欠缺,其次是办公软件运用技能也比较差。该问题的调查结果也提醒独立学院在培养会计人才时要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对调查问卷的综合分析
1. 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从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大部分都能及时就业,就业行业分布较广,就业岗位大部分处于中端就业层次,薪酬水平略高于平均水平。用人单位对独立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比较认可,大部分毕业生在上岗后3 ~ 6个月内能胜任本职工作,认为独立学院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但实践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2. 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不足。独立学院的会计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与会计有关的行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相对认可,但是动手能力还是不足,这一现象是目前大部分院校培养的会计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共性。独立学院在会计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设置了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由于实践的条件不足,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导致了独立学院的会计毕业生动手能力不足,就业层次不高,工资水平不高。
3. 毕业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相对较弱。从问卷调查的信息可知,目前毕业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相对较弱。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的时候并不是一味地看重毕业生毕业的院校级别,而是更加倾向考虑毕业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这也比较符合社会需求。据笔者观察,毕业后发展得较好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综合能力较强的毕业生,而一些在校时学习成绩很好、但综合能力较差,或仅机械掌握一些操作技能没有太多理论基础的毕业生的发展空间相对较小,在入职后发展相对不理想。
三、建议
1.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独立院校设置有相关的实验课程,希望通过模拟的教学实验提升学生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解决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上的综合能力问题。但是现有的实验课程往往比较简单,内容大部分仅限于编制一些简单的会计分录,其教学质量相对来说较低。现有的会计实训大多数停留在手工操作上,这不利于学生就业后的工作开展。虽然学校也开设了电算化等课程,但是只是在操作的功能上进行简单的了解,而没有上升到实际的操练,而且由于条件限制,部分学校只能用盗版软件进行教学,与实际企业所用的软件相差甚远。因此要增加与实际工作岗位相似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提高校外实习质量。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大部分企业不愿意与学校合作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部分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生,以至于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只能做其他岗位的实习工作,这直接影响了校外实习的效果。同时校外实习考核制度不完善,学校无法掌握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也是影响校外实习的一个因素。因此要开辟新的校企合作模式,使企业愿意与学校建立共赢的长期的实习基地;同时要设计良好的校外实习成绩评定制度,以提高校外实习质量。
3. 加强办公软件等技能的训练。熟悉各种办公软件的使用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途径。据了解,实际工作中有很多方面用到如Excel、SPSS等的软件,有助于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用人单位需要具备这些办公软件应用技能的职员,但目前大学课程中设置的关于计算机的课程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基础上,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而关于办公软件的运用很少涉及,对统计软件的教学在会计专业中更是少之又少,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用到这些办公软件,这就导致其就业时缺少这方面的技能。
4. 合理设置理论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由模仿母体学校而来,而母体学校的培养方向更倾向于理论研究型,课程设置比较专而深,此种课程设置并不适应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独立学院的理论课设置应该相对广,涉及的知识面较大,但是对深度的要求相对较低。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的师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培养学生的能力的高低。由于高校的会计教师大部分直接来自学校,没有实务经验,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因此独立院校应该积极引进有实务经验的专业人士,同时鼓励没有实务经验的教师到企业去学习,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6. 加快独立学院教材建设。目前市面上的教材主要分为本科和高职高专教材,本科教材的使用对象大部分为一、二本学生,没有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教材。独立学院学生培养目标与一、二本及高职高专不同,现有的教材无法很好的适应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因此要加快独立学院教材建设,编制出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材,因材施教。教材的编写既要兼顾基本的专业理论,又要增加相应的应用知识。
【注】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基于北部湾经济区视角下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2JGB240)的阶段性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光远.中国会计教育的回顾发展.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 杨有红.二十一世纪的会计和会计教育.会计研究,2008;8
3. 何华.市场需求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启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11
4. 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会计研究,2004;2
5. 王丹舟,曾怡.拔尖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财会月刊,2013;22
6. 梁瑞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财会月刊,2009;26
【作 者】
张荣艳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南宁 5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