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机械企业参加会计领军人才培训总结: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近几年,监管层要求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编制内控手册并组织实施,开展自我评价和外部审计评价等一系列工作。同时,中央国资委要求各中央企业集团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在董事会层面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各企业也要设立风险管理专门机构,加强风险管控,确保经营与财务安全,而加强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部委制定下发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相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过于空洞。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普遍没有西方公众公司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实施的主要承担者在于经理层,甚至更多的情况是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以财务内控为企业内部控制核心内容。个人认为对于内部控制目标(五项目标)的定义也过于宽泛,几乎涵盖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目标。
对于内部控制五要素,个人认为内部环境应是最重要的控制要素。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能认识到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内部控制环节的重要性,但往往容易忽略对内部环境的改善,导致控制活动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当前,很多企业都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包括外聘专业的咨询公司帮助完善相关内控制度,编制内容完整、控制全面的内部控制手册,以应对各方面的形式检查。但对设计好的制度和流程执行起来总会因种种原因不能到位,导致制度流于形式,最终结果仍是内部控制缺陷。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控制环境存在问题,制度执行没有基础。制度可以照搬,但控制环境是无法复制的。
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由于国有股权一股独大甚至国有全额出资,公司治理结构普遍存在问题,所有者缺位的问题至今未能很好地解决,监管层尝试实行了外部董事制度、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等以期完善治理结构,但大多治标不治本,收效甚微。在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方面,国有企业大多机构庞大健全,各部门权责划分比较清晰。企业内部普遍设立了审计、监察机构,配备了专人员。机构设置与运行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
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政策方面普遍存在先天缺陷,老的国有企业存在全家大小在同一个单位任职的情况。此外,国有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因照顾各种关系而录用的员工,部分人员还处于重要岗位。内部控制看似管控风险,实质是管控人,如岗位轮换、强制休假、行为排查等控制措施都是对人的管控。历史上山西著名票号日升昌对于新应聘学徒需调查应聘者祖上三代的诚信纪录,从源头上控制员工的道德风险。在稻盛和夫看来,领导者不仅要有能力,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他认为,“近年来频繁出现的许多单位的舞弊事件,甚至导致今天社会道德败坏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那些虽然有才气但是缺乏领袖资质的人物占据了领导岗位。”稻盛和夫常常引用中国明代思想家吕新吾的话来阐述他眼中的“领袖资质”:“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对于领导者而言,能力和辩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深沉厚重的人格,包括内省之心、抑制自我的克己之心、坚持正义的勇气等一系列“正确的为人之道”。可见人力资源政策、企业的用人观对于内部控制实施之重要。如果企业内部裙带关系盘根错节、关键岗位人员由关系户占据、奖惩先要顾及情面,企业要想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位同事退休后跟随子女定居北欧,山林里长满了野生蘑菇,有些当地游客采摘部分回家食用,虽然没有法律规定,但大家都很自觉地只采摘一顿的份量,同事感慨可持续发展、诚实守信、低碳环保、自觉知足等理念在西欧国民心里已根深蒂固,与中国社会的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心态形成鲜明对照。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乱象重生而又不触及法律,因此光有法律与规章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应的道德约束和人文基础。同样,企业文化对于内部控制的实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远比制度和考核重要,企业要自上而下形成正气,营造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勇于承担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才有其基础,尤其是诚实守信,于企业、于个人都是根本。
王岐山在最近的反腐工作中提出,要让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结合课程教学中的舞弊三要素,即压力、机会、借口。要想干部“不能腐”,那就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敢腐”,那就要加大惩治力度;人的主观决定行动,要想做到“不想腐”,必须要加强教育、正确用人。实施内部控制也是同理,不能老盯着“不能腐”大做文章,更要从如何“不想腐”、“不敢腐”方面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