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论会计教育理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不断上升并成为热门专业之一,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高校及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为会计学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

一、会计教育

物流、信息流、现金流是现代企业运行的三大支柱。物流作为物质的实体运动,需要信息流的引导和现金流的支持;信息流作为信息的传递,来源于物流和现金流的运动,反过来影响和引导物流、信息流;现金流作为现金的流动,来源于物流与信息流的支持,反过来影响物流、信息流的流动。可见,物流、信息流、现金流之间存在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关系,会计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流,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功能定位。无论将会计看作经济信息系统还是经济管理活动,都是从某种角度概括了会计的性质,抽象了会计本身的特点。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之语,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在启发式教学方面,赞科夫指出:“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创造学习的诱因。”陶行知认为,“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二、会计教育理念

(一)会计教育理念的关注

从现有文献中,尚未见到会计教育理念的定义。不过人们很早就已经关注到会计教育理念的重要性,研究了会计人员的本质要求,提出了会计教育理念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等。

关注会计教育理念的问题与应对,刘永泽和池国华(2008)将会计教育理念的问题归纳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仍根深蒂固、“素质教育”理念尚未被普遍接受、缺乏“终身教育”等方面;刘桂君(2008)认为,会计教育理念存在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学生的知识面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职业道德教育不够等问题,主张树立大众教育、通才教育、划分教师的教学重心与科研重心阶段等理念;刘国武、陈少华和贾银芳(2005)将批判性思维引入会计教学,提出会计教师在会计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不同的策略,以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吴中春(2009)提出能力导向的大学本科会计教育问题,认为大学本科会计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对环境分析判断以及独立处理不确定事项能力,为此应建立立体的培养方案、重构知识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等综合制度改革。

(二)会计教育理念的涵义

上述学者对会计教育的讨论,涵盖了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教育目标、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会计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方面面,体现了会计教育中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提出了会计教育中“信”字当头、“管”为目的的思想,指出了会计教育中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创新教育、技能教育、品德教育、终身教育等方面的要求,勾画出了会计教育中应有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方法,其中提出的诚信教育、创新教育、批判性教育等思想蕴含着重要的会计教育理念,但遗憾的是,没有给出会计教育理念的概念,更没有系统体现和设计出会计教育理念的概念框架,不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把握和认识会计教育理念、发现和解会计教育理念中的问题。

三、会计教育理念的误区与改进

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教授在重庆大学2012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追寻幸福需要你不断建设自己的能力,阅读能力帮你获得知识并懂得欣赏;思考能力帮你理智辨析、突破局限、求异创新;探究能力使你能发现并辨别新的机会;现实操作能力让你能最终对自己的思考和时光负责。”这些能力虽然是对毕业生讲的,但需要在校期间的培养和训练;虽然是对所有专业的毕业生讲的,但同样适用于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这就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和完善教育理念。

会计教育理念的误区,关于会计学教学思维的误区,曾有人概括为重会计轻管理、重操作轻原理、重规则轻质疑、重簿记轻报告、重现在轻历史、重西方轻本土、重个体轻系统、重本体轻环境、重技巧轻育人等内容(栾甫贵,2011)。结合会计教育理念的整体思路,我们将其误区总结归类为以下六方面:会计是操作性的信息系统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由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账簿登记、财产清查、成本计算、会计报表编制等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虽然是一个非常严密的信息系统,但只是流程、形式上的严密,有关交易、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都隐藏着相关经济、管理、法律、文化等背景,会计信息的生成及其披露必然与经济、管理、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会计是应用性的技术类专业毫无疑问,会计是技术性、技巧性很强的专业,但其技术后面隐含着非常深刻的原理和为什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现在学生普遍的问题之一,严重限制了创新思维。强化缘由教学、原理教学、整体性、系统性以及“授业”与“解惑”融合,有助于提高原创性能力。会计是管理类专业从1999年开始,会计学专业由原来的经济学门类划人管理学门类,成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学位也由经济学改授管理学。然而,会计产生于资源稀缺的性质、服务于管理的宗旨始终没有改变,会计学专业的管理学定位只是说明了会计工作的管理性质,会计学的学科定位仍然属于经济学,经济学中的资本运动、价值规律、价值判断、供求关系、成本、价格、利润、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基本理论仍然是会计学的理论基础之一,研究以经济学为基础的会计学教学规律、建立系统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理念,对于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知识的因果认识、系统思维将大有帮助。会计教育理念的改进及应用,强化后果理念会计制度中任何一项规则、会计政策选择的变化,必然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管理后果、社会后果。因此我们在讲授专业课时,应力求引导同学的“后果”意识,指引其会计职业判断的思路、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例如,我国关于债务重组收益的会计规则经历了两次截然相反的规范:1999年实施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致,但由此也引发了诸多上市公司利用这一规则进行债务重组收益计量方面的操纵,甚至虚构债务重组业务以达到增加当期利润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