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我国金融类企业跨国并购风险规避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经济体系正在以一种极快的速度紧密联合在一起。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受到世界的关注,我国企业与世界各国企业的跨国合作越来越频繁,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也越来越青睐跨国并购。众所周知,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他们所做的任何一项决定都具有极大的风险,尤其,对于跨国合作而言,风险更大。单就跨国并购而言,我国企业就面临着:选择与跨国公司并购是否真的能够做大其原始的品牌效应,是否真的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等诸如此类的风险。

关键词:跨国并购 行业分布 风险规避

1我国金融企业跨国并购概述

现阶段全球正处于后经济危机时代的金融复苏期,各国金融行业企业都在动用自身力量通过不同手段改进增强其经济金融实力。并购国外高端企业的股权是我国金融业企业挖掘自身金融潜力的常用方法之一。全球金融行业是互相牵连的一个大体系,各国的经济金融业务往来发展迅猛。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金融领域成为领先一直是我国发展目标。随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金融业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对国外先进金融行业的合作需求持续旺盛。而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外企业因金融投资不善,出现了资金缩水、经营困难等现象,这正好为我国企业境外金融投资提供了机会。与国外金融行业的力量合并是扩大我国金融行业规模、拓展我国金融行业全球市场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近几年来,我国金融行业的并购规模不断得到提高。2012年9月,中国财团宣布以52.8亿美元并购美国国际集团旗下国际飞机租赁公司90%的股权。这是现今为止,中国金融业企业在美国最大规模的股权并购。

2金融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

金融行业的跨国并购风险主要为财务风险。这里的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造成的。相比较于文化行业和机械行业,金融行业是一个更为敏感的行业,市场上的任何一个小小波动都会影响到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是不可预见的。

对于跨国并购而言,更是存在了汇率变化、股价变化、支付问题等会导致并购行为的失败或是并购预期目标破产的风险因素,由此形成了财务风险。金融行业的跨国并购想要实现盈利,首先必须做好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工作,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金融行业的并购多以股权收购居多,这类型的跨国并购极易受市场变化的影响。2008年,我国平安保险集团通过并购的方式,用总计238亿人民币的高额,获取了欧洲富通集团4.99%的股份,成为富通的第一大股东。但3个月后,在平安保险集团预计外的市场变化发生了。由于突然爆发的次贷危机影响,富通集团股价连续跌幅达到70%,平安保险集团直接损失达到78.1亿人民币。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国际金融市场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动荡,股价、金价、汇率、关税等等都在同一时间受到直接影响。在平安保险集团的跨国并购案例中,这一市场变化导致的财务管理风险更是由于企业自身投入的巨额资金成本,而使得企业损失也随着加大。

同时,计算换股比例时的股权稀释也是财务管理风险发生的因素。并购实施中,股东基数是不定项,难以确定。即,若股东基数在并购发生后不断增长并引发将来几年内每股收益减少,就会使得企业欲通过跨国并购实现的计划目标失败并且承受大额损失。人民币汇率问题也是催生跨国并购中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要因素。现今人民币相对美元而言不断升值,若假设并购金额为1亿美元,在半年内人民币升值幅度为2.0%,则我国企业就要多支付1500~1600万人民币。对于动辄数十亿的并购支出而言,我国企业损失的必定是个极大的数目。对于国内,我们对人民币升值的控制是难以控制的,宏观政策的提出与落实又是难以预计和实现的。另一边,对于国外,美元升值贬值的空间与时间更是难以预见的,由此带来的汇率潜在损失造成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时的财务风险。

3形成风险的原因

金融行业跨国并购风险的主要成因——经济政治交往及财务信息传递问题

金融行业是一个受到国家政府管控相对严苛的一个行业。由商务部发布的《中国企业跨国收购兼并的实践与思考》报告中,曾指出跨国并购中造成风险的最突出原因之一就是政治立场问题。

第一,在不同的世界环境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的立场不可预见。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所出现的变化、矛盾都会引发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的变化。金融行业所涵盖的企业面很广,涉及银行、保险、黄金、外汇等等。一旦国际交往出现矛盾,造成汇率、关税等经济指标的变化,影响国际金融行业的动态走势,就会造成双方国家众多银行、保险市场的损失,对双方国家不同类别金融市场的财务管理都造成被动的变化。

第二,政治立场的变化与并购国家所在政府对政策解读的方向有关,对于税务征收、战争、恐怖袭击等政治问题,不同国家都有不同政见。随着我国的崛起发展,在部分西方国家甚至出现了“中国威胁论”。他们认为我国力量的介入会减少他们本国的利润收入。这种政治偏见促使许多西方国家通过减少我国物品进出口、压低我国商品的价格,来达到压制我国对外市场的目的。这些行为导致我国股票市场异常波动,对金融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第三,财务信息的不真实传递也会造成金融行业的跨国并购风险。因为信息传递时难以避免的误差问题,我国企业在并购前期对目标企业的财务信息也会有所偏差。如果目标企业实际财务情况与我国企业获得的目标企业财务情况差距巨大的话,我国企业在并购后就必须面临难以避免的巨额损失。

由此可见,政治立场的变化与财务信息的不真实传递,是致使我国跨国并购在运行过程中失败的诱因,它们所造成的财务管理风险,使得企业对并购的结果难以预计判断。

4结论--风险规避对策

(1)科学选择金融市场稳定的外国企业

金融业并购的预期效益能否实现与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关税的变化息息相关,而这些变化多数以国家政治立场变化有关。为避免因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而导致我国金融企业出现财务管理困难的并购风险,我国企业在制定跨国并购策略的时候应该注重观察国际局势的变化,在选择目标企业的时候避免选择政局动荡的企业,因为这种类型的企业由于战乱、恐怖袭击等原因无法保证自身金融市场的稳定。与此类外国企业发生并购的话,我国企业很难保证自己的金融市场可以朝着预期目标发展。在谈判并购的时候,我国企业应该选择金融市场调节能力强、国际政治环境稳定、尊重我国本土文化的外国企业进行合作。在并购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我国金融行业企业要时刻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审时度势,灵活应对,降低财务管理风险,提高并购成功几率。


上一页1 2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共 2 页


(2)对参与双方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展开详细评估,作出可靠的可行性分析

金融行业的企业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的收集对方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注重汲取对方企业真是财务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并运用现代金融管理技术应对各种财务风险。可以考虑利用社会财务管理公司来获得目标企业的财务信息,也可以通过向企业内部人士了解相关信息。需要对被收购企业的金融市场和政策环境做到高度了解,能够降低并购活动可能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例如,在外汇交易市场中,依靠利率互换、货币互换以及相关汇率协议等手段来降低潜在的波动风险,又如,对于股票价格剧烈波动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考虑使用资本市场上的交易工具来进行化解。另外,我国企业在进行并购交易时,可以对支付方式进行明确规定,以保证并购资金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到位以降低融资风险。至于采取何种并购支付方式,可以根据企业财务管理具体情况来灵活决定。如果企业自身筹集资金的能力较好,那么就运用分期付款形式付款。通常而言,并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选取不同支付方式,并灵活运用,以达成收购要求。

在并购中,要避免财务管理风险,企业亦可以根据资产负债结构来灵活调整资产负债关系,例如加强流动资产的组合与调节来降低资产总体风险。并购企业在充分了解企业所有资产负债情况的基础上,可以针对企业现金流做好分期限组合。根据现金流的变化特点来制定流动性风险应对策略。促进杠杆收购中被收购企业未来现金流稳定性的提升,将相关的偿债风险控制到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杠杆收购主要特点是利用整合后企业的现金流来偿还企业所有债务,以有效化解并购过程中的负债风险。首先,要将并购目标选定在经营风险小、产品技术先进、市场前景明朗的企业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并购成功后带来更好的现金流;其次,并购双方企业长期债务要控制在较低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不会形成较大的财务成本压力;再次是并购企业平时要提取一定比例的现金应对债务偿还高峰期,以避免企业陷入偿债陷阱之中。

开展我国企业同世界各国间的跨国并购合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国与国、企业与企业间的金额交往扩容增长,我国对外跨国并购会越来越成熟。跨国并购的开展与进步,体现了我国正在往世界经济体系的更高层次发展,体现了全球各个行业的企业对我国企业技术、市场等方面的认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上有着无穷的潜力。如今,我国跨国并购正处于起步状态,企业面对各种并购困难,应该迎难而上、克服挫折,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跨国并购存在的风险并寻求规避对策。

跨国并购是我国企业进入世界大市场的可贵契机,我国企业一定要理性面对风险与利益,通过前期准备与过程中的不断调整,将风险伤害降到最低点,努力实现并购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源泉.基于PEST模型的我国跨国并购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2(29):27-28

[2]惠红梅.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2(28):154-155

[3]董光辉、董庆辉.金融危机背景下影响我国物流企业跨国并购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2(13):111-113

[4]张路.国有资本境外投资的风险控制及评价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3):131-132

[5]刘思涓.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财务问题分析[J].商业会计,2012(7):80-81

[6]徐海红.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研究综述[J].经济管理者,2012(16):11

[7]潘颖、战京玲、王凯.“走出去”战略背景下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未来与发展,2012(6):110-113

[8]张汝根、杨惠馨.跨国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探讨[J].经济纵横,2012(10):37-40

[9]杨洁.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及防范[J].文史博览(理论),2012(8):64-68

[10]陈超.汽车并购案中的品牌适应管理研究——吉利与沃尔沃的并购案例分析[J]. 皖西学院学报,2012(4):67-69

[11]孙喜云.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探讨[J].商业会计,2012(19):59-61

[12]熊非.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15):25

[13]董小远.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6):204

[14]张书瑞.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防范[J].江苏商论,2011(1):62-64

[15]刘威.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10(35):38-39

[16] [D]SUN Jing. Analysis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Strategy of Multinationals in China and Chinese Enterprises Countermeasures.2012

[17] [D]Daniel A. Crane. Rethinking Merger Efficiencies.2011

作者: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