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基于高校事业快速发展形势下审计部门独立设置问题思考

在全国教育内部审计工作会议、天津市教育内部审计工作会议上及2013年市教育审计评估检查工作中,高校独立设置内部审计部门问题备受内部审计界关注和重视,同时也备受审计一线的审计人员关注和盼望,呼声较高,已形成共识。大家普遍认为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各类经济事项趋于频繁与复杂,办学风险也随之增大,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如何满足新形势的需求,更好地为高校事业发展提供审计服务,业内认为高校独立设置审计部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也是一个急需领导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各高校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教育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实行内部审计制度,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严格按照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第三条“高校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规模较大的高校(年收入5亿元以上或教职工人数在3000人以上)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的要求,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优势,促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为高等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服务,为防范高校经济工作风险服务,为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服务,为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服务。

一、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设置的现状 (以某地区市属本科高校为例)

经调研,目前市属本科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独立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占市属高校总数的53%;二是审计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占市属高校总数的33%;三是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合署办公,占市属高校总数的7%;四是监察室下设审计科,占市属高校总数的7%。

二、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合署办公存在的弊端

1.严重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

在纪检监察审计合署办公模式下,由于每年纪检、监察、审计工作的重点各有不同,往往纪检、监察工作与审计工作在时间上发生冲突,普遍存在着哪个工作任务急就先做哪项工作,不能统筹兼顾,不能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年度计划好的重点工作,不能集中全部精力从事审计工作,工作精力分散,严重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从而造成审计工作不能全面融入到高校事业发展建设中来,不能很好地发挥审计应有的职能,审计在高校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严重影响。

2.审计人员编制和配备不足

经调研,目前市属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力量配备普遍不足,独立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高校多数配备1-3名专职内审人员,极个别高校配备4-5名专职内审人员;审计部门合署办公的高校审计人员确要从事纪检、监察甚至财务等多方面业务工作,审计力量非常薄弱。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第四条中规定“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配备足够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应不低于教职工总数的2‰”。由于部分高校未按照规定配备审计人员,造成审计业务开展的范围受到审计人员配置不足的影响,使得审计监督难以满足高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3.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能不同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既是职能部门,又是专业性极强的业务部门,其主要工作职责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经济政策、审计法规和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制定审计发展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审计制度,对学校内部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包括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财务收支、内部控制、专项经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基建修缮工程、科研经费、国有资产、政府采购、经济合同及招投标等经济事项进行审计监督、审计调查、审计咨询等。而高校纪检部门属于党务部门,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处理同级党委所属组织和党员违法违纪案件、党风党纪问题的检举和申诉受理,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等。高校监察部门属于行政部门,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受理对监察对象违法、违纪及失职渎职行为的检举及监察对象的申诉,对各类招生、招投标、职称评定、招聘等工作进行监察,向上级监察机关反映监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等。高校财务部门是专业性极强的行政部门,其主要职能是建立健全学校财务规章制度,依法多渠道筹集事业资金,编制事业预算,对预算执行进行核算和控制,开源节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如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综上可以看出,高校党务部门、行政部门、监督部门合署办公模式形成在工作职能上不能分离,监督与被监督不能分离、行政与党务工作不能分离等弊端。

4.分管领导不同

目前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归口主管领导一般是高校的纪委书记,而审计、财务部门归口主管领导一般是校长,而合署办公模式下主管领导往往是纪委书记。

5.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要求不同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队伍应由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建设工程、信息系统等方面专业素质的人员组成,并具备必要的职业资格”。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具有财务、审计、工程造价、计算机、法律等多方面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高素质审计人才。而合署办公模式下,部门人员配备的工作人员多是党务政工系列人员,在从专业素质方面不能满足从事审计工作的专业需要,从而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

三、从高校事业快速发展角度看审计部门独立设置问题

1.独立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是高校事业大发展的需要

自高校扩招以来,在校学生人数成倍增长,对教学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扩建项目和改造项目的需求明显加大,特别是近年来许多高校由市中心区迁移到城市中心区周边地区后,新校区的占地面积广阔,新建基建工程规模较大,建设项目较多,工期时间较为集中;而另外一些原地扩建的高校校园征地面积增加,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在校学生学习、生活所需,扩建的基建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增加。综上,由于高校校区的变化,使得高校内部工程审计任务繁重,急需审计部门独立设置,特别是尽快配备专业性极强的工程审计人员,以满足高校事业大发展的需要。

2.独立设置审计部门是高校实施内涵建设的需要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高等学校认真贯彻纲要精神,把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由注重扩大招生规模及基础设施、硬件设施投入向注重内涵建设转变,将内涵建设作为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学生培养质量以及科研成果的重要保证。而独立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目的就是要满足高校内涵建设的需要,加大内部审计在高校内涵建设中的参与度,将审计监督融入到高校事业发展规划、内部控制、财务预决算、财务收支、科研管理、基建工程、政府采购、资产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经济工作的方方面面,促使审计工作常态化,审计业务覆盖学校经济工作,从而增强办学综合竞争能力,为高校实施内涵建设提供全方位审计服务。

3.独立设置审计部门是高校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

独立设置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就是要通过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促进高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于高校的内部管理机制,并针对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及加强内部管理有效性的审计建议,促使校内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学院更加注重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规范对外经济合同的管理、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及财务收支的核算与管理、加大二级单位政务、财务的公开力度、更好地发挥二级教代会的监督作用、规范二级单位领导班子的决策行为,加强“三重一大”(重大事项的决策、重要干部的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制度的落实,促进高校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

4.独立设置审计部门是高校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和服务的需要

在高校跨越式发展中,随着高校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和所面临办学风险的日益增长,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设置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显得越发重要和迫切。通过独立的审计监督,提高内部审计地位,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咨询职能、控制职能、评价职能、服务职能,全面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绩效审计、内控审计、管理审计,科研审计、预决算审计、基建工程审计、物资采购审计、招投标项目监督及大额资金审签等审计监督,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为学校经济工作服务。

5.独立设置审计部门是高校加强廉政建设的需要

2012年我国首次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4%这一目标,独立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就是要加强高校办学经费的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熟悉高校办学规律,了解高校内部情况的优势,更好地贯彻执行2010年颁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特别是加大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从而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责任意识,促使领导干部严格按照高校财务制度正确使用办学经费,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促进高校党风廉政的有效落实。

(作者张爱袖 周培远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审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