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演进制度

一、引言



国有企业资产作为国有企业资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始终都是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点与难点。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佳、经营效率低下、国有企业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十分严重,究其原因还是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存在很大的弊端。因此,本文研究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的演进和改变,对于加快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改革创新,以及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大力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改变。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首先阐释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并简述了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意义及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的策略,以期有助于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及改革的现实意义



国有企业的资产是属于全民所有及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国有企业资产,指的是国家基于自身权益依法取得,或由各种投资和投资收益形成,以及通过财政拨款、接受赠与等形成的一系列的财产权利。实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给资产的使用者或所有者创造利润或带来效益,发挥最大化的效用价值。但就当前我国实施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明确职责,找出问题的根源,以规避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潜在风险。



我国应经过不断的改革和探索,摸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模式。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对促进国有企业资产实现战略性重组﹑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满足变革后的经济环境的需求有着重要意义。



(一)能够推动国有企业资产实现战略性重组



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是通过体制改革、改进、资产重组等举措,促进各项资产配置优化、资源充分利用的实现。从宏观上来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能够有效地推动促进资产重组的进程。资产重组就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资本为连接纽带,避免政企不分或一切由政府包办。这样能有效地避免行政命令下资产管理混乱的被动局面。



(二)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机制的需要



现代企业管理需要建立与社会生产、自身经营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制度,即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为了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各项产权关系,实现自主经营与自负盈亏、以及政资分开等,就必须要建立一套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



(三)能够适应经济环境变革需求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将面临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生存发展环境,只有建立灵活有效的国有企业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才能使国有企业资产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中应对自如,从而保证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动始终在监管之下,避免无谓的国有企业资产流失,保证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三、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演进,现在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模式,但是从宏观情况来看,形式依旧不容我们乐观。当前我国实施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体制存在很大的漏洞和弊端,需要不断的通过实践探索加以改革,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改革的过程中发现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激励机制不完善。我国的国有大企业同世界很多知名的国外跨国大企业集团如微软、松下等相比,管理体制明显要弱得多。其一,是对激励机制缺乏足够的重视。在我国的国有大企业中,由于原来计划经济时长期保持“吃大锅饭”,造成竞争激励缺失的惯性思维。其二,国有企业责任管理机制不完善,覆盖面很窄,而且没有将权利和责任很好的捆绑在一起,收到了传统的理念影响,导致平均主义十分严重,做好做坏都是一个样,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其三,投资人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具有持续性,更多的是片面、短期的政策,导致没有形成体系,而且贡献值和效应分配没有有效的协同联系。



(二)“政企分开”有待进一步完善



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政企不分的现象在国有企业中依然存在。首先,很多政府部门仍然习惯凭着双重管理职能的特殊权利,随意对企业进行干预,导致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受到种种阻碍。其次,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处于比较混乱的局面。各部门分割管理,权力责任不清。这就导致各部门都热衷于争权力,而在承担企业的财产责任方面则互相推诿,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效率。


上一页1 2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共 2 页




(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产权关系不明晰



从理论层面上来看,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产权边界上有着明确的划分,但是具体到实践操作层面中,中央和地方政府二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却一直没有十分合法有效的规范制度保证,这就使得我国地方政府总是拥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来根据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去权衡国有企业资产收益的问题,从而造成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的大量流失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了国有资产的完整性。



(四)相关的法律建设相对滞后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领域的相关法律相对缺乏。多年来我国的改革一直处于政策推动再辅助以法律的阶段。因此,时至今日法律在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从当前局面来看,相关法律的不健全已十分突出,并相应表现出了制度缺乏执行力、法规空泛缺乏可操作性等多种弊端。



(五)管理者的不到位



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者的部署方面选择方法的不科学,选择范围不够宽泛,选择标准也不够科学全面。与此同时,选择主体责任不够明确,相应的权力和责任没有实现对等。此外,资产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缺乏,不能迅速适应新环境,这对于我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形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挑战,以至于在日常工作与决策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出现新状况无法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反应,国有企业资产的潜在风险就此加大。



四、深化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一)建立完善激励体制



正因为国有大企业在激励机制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在国有大企业当中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是国有大企业需要高度重视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落实国有企业投资规模大小与收益多少成正比的理念,将管理者、国企员工的贡献大小与薪资待遇、职务晋升相挂钩,这样可以保证更加公平,也可以保证德才兼备出众的能人受到重用,促进国企改革更好进行,更加高效率的运作。



二是应逐步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的激励约束机制。作为国有企业,应将长期激励机制同短期激励机制结合起来。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的作用很多,其主要目的是激励他们长期致力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留住那些真正优秀的人才,约束其企业行为。



三是把绩效管理与薪资待遇和职务晋升直接挂钩,做到目标分明、责权分明、职责分明、赏罚分明。对一些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国有企业要把绩效考核评价与薪资待遇和职务晋升、任免直接挂钩。在绩效考核时,倡导科学使用关键绩效指标(KPI)、经济增加值(EVA)、360度反馈评价等先进的考核方法。



(二)针对各类型的国有企业资产运用不同的管理体制



国有企业资产包括很多方面,这些资产由于在来源、基本功能以及使用方法上存在差异性,所需要的资产管理体制也应该有所不同,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不能教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各类型的国有企业资产运用不同的管理体制。



(三)政企分开,政府加快退出



针对现存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现象,政府仍需加大、加快退出的步伐。在对资产的管理中首先应该以经济性为目标,中国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更是应该如此。中国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应该在经济目标的基础上更好地兼顾社会和政治目标。与此同时,政府应当淡化行政的干预,仅仅是以出资人的身份而不应该是管理者的身份来进行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应当减少行政的干预行为。在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者的任免问题上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取消以前的行政任命制,不断实现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提高国有企业资产运营的效率。



(四)明确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落实监督管理职责



针对产权关系不明晰、所有者缺位造成的问题,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建立一套新的完整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监督体制。强化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的归属,就要改进目前国有企业资产多头管理与负责不到位的被动局面。因此,可以考虑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中建立人权、财权、事权进行统筹管理的国有企业资产所有者行政职能机构。







参考文献:



[1]张镅,王娴静.关于中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





[2]薛方明.刍议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0(13)





[3]季晓南,郭毅.国有企业资产经营管理理论与实践[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黄璐希(1988.04-),浙江宁海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在职研究生,现供职于宁波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国有企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