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新形势下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责

1.承担着资金筹集保障、提高资金效率效益的责任。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对铁路运输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虽然国家对铁路建设和公益性运输仍会给予大力支持,但企业的发展不能只依靠外部输血,自身必须有强大的造血功能,这就需要铁路运输企业自行寻求市场的支持。为此,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应基于对外部市场和企业内部的分析,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数据,来支配企业的资金,从而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带来最大的产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承担着控制成本、确保完成盈亏目标的责任。影响铁路运输企业盈亏目标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原材料成本的变动,员工工资的变动,折旧政策的调整,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等。从收支变化的趋势看,随着物价和人员工资的上涨,成本支出势必会逐年上升,但收入由于来自于市场,起伏波动大,能否实现增收目标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基于谨慎性原则,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控制成本及优化支出结构。这需要结合企业的业务类型、经营特点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在业务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严控不合理的支出,包括对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控制。

3.承担着监管经营活动和提高资产效率效益的责任。铁路运输企业的正常运转,需要完善配套的监督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尤其是在资产管理方面,因价值高、数量大、种类杂的特点,更需要各级财务管理人员牢固树立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意识,加强资产管理监督检查,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确保企业经营成果真实反映,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大化利用,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二、当前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的职能还比较局限。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约束,部分铁路运输企业在观念上因循守旧,行动上循规蹈矩,对经营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对走向市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及时去研究和思考,财务管理应有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是侧重于支出控制和事后算账等基础工作,缺乏科学的理财意识,尤其是在资产管理和财务分析等方面与现代化财务管理仍有较大差距,财务管理与生产组织还没有形成较好的融合,生产与经营时常相互脱节。

2.成本支出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一些铁路运输企业预算编制不完善、预算执行不够规范、经费使用缺乏计划性,存在生产计划和财务预算“两张皮”的问题。主要原因:一是预算分级管理的责权不匹配,铁路局集中管理项目过多,基层站段自主安排支出的能力有限,在客观上造成个别单位违规设立“小金库”开支。二是预算指标体系和定额标准不合理,有的不符合现场作业实际情况,未能充分调动各单位增收节支的积极性,预算执行考核还没有落到实处。

3.资金预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从2010年起,按照分级分类管理原则,铁路运输企业开始推行经营资金预算管理,但从实际情况看,尚未达到资金预算管理的效果和目的。主要表现:一是各单位管理层不重视,信息沟通不够,资金预算编制质量不高。资金预算涵盖生产组织各环节,所需信息来源于各职能部门,而在实际编制时,往往成为财务部门一家的事情。在大量信息缺失的情况下,闭门造车编制出的资金预算数据严重失真,经不起推敲。二是资金预算分析流于形式。一些单位对资金预算分析仅限于资金来源和运用总额的简单加减,缺少对各类资金运行情况的分析,更谈不上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深度剖析和改进措施。

4.资产使用效率效益不高。铁路运输企业目前仍沿袭着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指令性资产配置方式,实行集中采购、统一调配的模式,上级部门实行集中采购,下属单位只管接受和使用,造成资产购、用分离,没有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投入产出分析机制,导致铁路运输企业闲置资产、不良资产较多。同时,部分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资产管理比较混乱、权责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完善,造成账实不符情况较多,资产使用效率偏低。有的企业未按照规定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和清理,报废资产随意处置或资产出租收益不上缴,导致收入出现流失。

5.财务会计基础管理还比较薄弱。部分基层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基础工作与规范化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未经过系统的财会知识培训,财务知识欠缺,管理方法落后。另一方面,部分铁路运输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较薄弱,通过各项审计和检查发现,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制度不落实等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原始凭证内容不全、财务审核没有严格把关、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等。个别单位法纪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小金库”等问题屡禁不绝。

三、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措施

1.完善制度办法,适应铁路改革发展。一是修订全面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办法,进一步理顺优化财务清算分配关系,完善财务激励政策,促进增收节支。二是继续完善科学合理的分线成本核算体系,为争取公益性运输补贴做好基础工作。三是适应盈亏考核新机制的变化,研究建立有效的、可量化的财务绩效指标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引导各单位增强效益意识、改善经营质量。

2.实施预算精细化管理。铁路运输企业全面走向市场后,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通过预测并编制有效预算是防范风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一是规范预算编制。要充分认识到预算在铁路运输企业中的重要性,提前做好充分准备,预算编制的准备期可以适当延长,充分预见各因素,安排充足的编制时间,为科学预算提供条件;编制部门预算时应广泛听取意见,收集各部门的资料,通过充分的沟通和协调,达成共识,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进一步细化收支。二是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加强预算执行的全过程动态监控,严格按预算下达的项目、时间、进度安排支出,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预算或追加支出的,应按规定的程序报批。三是完善预算定额体系。本着先进性的导向,结合经营管理目标及工作量变化情况,对各系统的预算定额进行修订,核定并完善有关支出定额,提高定额标准和生产实际的契合程度。

3.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效率效益。一是充分发挥铁路资金中心结算机构作用,不断探索创新融资方式和工具,优化资金结算模式,加大内部资金调剂力度,用好存量资金,提高资金收益水平。二是建立健全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三是做好资金拨付重点保障。合理安排资金筹集与运用,加强资金营运过程的管理,建立资金保障排队机制,实现预算编制、拨付控制、执行分析的流程化和规范化,做到各类资金有序衔接,确保资金不断链。

4.加强资产运用全过程管理,确保资产收益最大化。铁路运输企业点多线长,资产数量庞大且分布零散,管好、用好这些实物资产,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对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经营效益作用甚大。一是加强资产管理的全过程监控。健全完善资产管理决策机制,对资产运营管理过程实施监督检查。加大闲置资产调剂处置力度,探索建立资产有偿占用制度,盘活存量,发挥效益。建立健全物资采购仓储管理制度,在确保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努力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存货跌价损失风险。二是加强资产清查。按照“钱物分离、互相牵制、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落实责任,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盘点,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及财务状况。三是加大资产投入后续追踪考核力度。对资源配置中不履行职责且造成无效投资或投入产出严重低于预期的责任人给予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从源头上杜绝各单位盲目争投资、要项目和资产效率效益意识淡薄等问题。

5.加强监督检查和培训指导,不断提高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水平。一是对铁路运输企业经营管理以及财经纪律和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促进规范经营。针对各类审计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并注重从源头进行卡控。二是推进铁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确保核算源点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和职业操守学习。提高财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积极适应经营管理发展需要。同时,要不断强化财会人员法治意识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促使其严格遵守财会法规和企业财务制度,把履行职业责任变成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