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县级统计执法工作浅析
于知淑
统计执法是统计法制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措施。如何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统计执法之路,推进统计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是摆在县级统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课题。
一、统计执法检查的必要性
1、统计执法必须适应统计工作的新形势。当前,社会公众法律意识日益提高,要求统计工作必须做到公正、规范和文明执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也给基层统计执法工作提出许多新内容和新要求。同时,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关注度的日渐提高,提高统计工作的权威性,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和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等方面的呼声日渐强烈,因此,必须进一步规范、强化基层统计执法工作。
2、统计执法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净化数字失真外部环境。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等职能,而且容易对社会公众造成误导,降低统计公信力和权威性,因此必须大力强化统计执法工作,打击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数字行为,净化履行统计职能的外部环境。
3、统计执法是正确实施经济考核和充分发挥统计作用的必要手段。目前,反映经济发展实绩的主要经济指标通常都按月(季)公布在报纸上,或进行内部通报,这种方法对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易成为滋生虚报、浮夸的土壤,因此,必须加强统计执法工作,检查基层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相关指标是否衔接、推算是否科学等。
二、基层统计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1、统计执法外部环境不够理想。鉴于统计法的宣传力度不够,社会认识不到位,执法检查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不少人的法律意识淡薄,有的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对统计法知之甚少,不了解统计法的管辖范围,对统计部门的执法检查有抵触情绪,部分调查对象只提供统计报表不提供相关的财务报表,不能很好的配合统计执法检查。
2、统计执法队伍相对较弱,缺乏执法配套业务知识支撑。一是统计执法力量薄弱。依照《统计法》和《山东省统计管理条例》规定,县级统计部门都具备统计执法职能,但受编制限制等因素影响,有的仅设一到两名专(兼)职法制人员,造成基层法制力量相对薄弱,这种状况既不符合统计法制工作的要求,也不利于统计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难以将统计执法工作做实做细。二是执法人员业务水平相对欠缺。统计执法人员应熟悉统计法律法规知识,掌握相关行政法律知识,还要全面熟悉各统计专业业务制度、相关财务知识,有较强的执法技能。而部分县级统计执法人员对自己不分管的专业并不十分熟悉,不能及时了解各专业新变动、新要求,调查取证环节技能相对较差,难以胜任。
3、统计数据失真现象客观存在。受考核制度的制约,部分企事业单位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存在“按需报数”现象,有的为了争取投资、申请贷款、评优争先、提升形象,虚报产值、产量、投资、效益等统计数据;有的为逃税、少缴社保金,瞒报销售收入、利润、工资总额等统计数据。
4、查处的案件执行难。作为县级统计执法部门本身其震慑力相对较弱,每项立案查处还要过“人情关”,应罚款的案件更是难以执行。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怕影响声誉。若对企业立案查处,企业通过各种渠道说情来保护其“声誉”,特别是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二是专业上统计人员担心引起隔阂。各专业统计人员过于担心影响今后的工作,因此,不主动要求执法科室对本专业的报表单位进行执法检查,有的不提供办案线索,有的特意提出不参与执法检查行动,甚至难驳请求人面子,替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报表单位说情,不立案不罚款。三是现行统计法律法规规定的条款在执行中难以落实,起不到应有的处罚作用。
三、搞好基层统计执法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大基层统计普法宣传力度,营造统计执法良好的社会环境。针对部分统计调查对象统计法制意识淡薄,拒报、瞒报和虚报等现状,应通过多种渠道强化其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宣传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宣传要有针对性,既要大力宣传执行统计法的典型,同时也要适当曝光一些违反统计法而受到出发的案例。另一方面要多种形式宣传统计法。举办学习班、发放学习资料、举办知识竞赛、有奖征文、街头宣传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统计法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提高人们统计法制意识,形成统计执法的良好氛围。
2、充实基层统计执法力量,打造高素质的执法队伍。要搞好基层统计执法工作,使基层统计执法水平不断上台阶,就要对统计法制工作的各项建设常抓不懈,把事业心强、业务熟悉、年富力强、敢打硬仗的统计干部,充实到统计执法队伍当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统计执法队伍。同时要强化对基层统计执法人员业务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多参加上级统计部门及法制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提升业务水平和办案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搞好基层统计执法与各统计专业的业务衔接和沟通。除搞好统计执法大检查外,必须把定期检查贯穿与日常工作中。一要加强与各统计专业的业务沟通和衔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把问题尽可能消灭在萌芽状态;二要把各专业提供迟报、瞒报和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单位的各种证据收集、保管好,及时向他们发出《统计资料催报书》等法律文书,令其限期整改;三要统计执法人员协助各统计专业对不参加各种统计工作会议的单位调查落实,引导、督促企业认真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四要加强对上年统计违法案件的跟踪,督促他们按要求及时整改等。
4、加强源头数据控制,提高数据质量。要克服统计工作和统计执法中的人为干扰,一是领导干部要加强政治思想学习,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二是确保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的科学性,建立一套求实科学的综合考核体系;三是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要健全基层统计机构和统计网络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统计队伍,做到数出有据,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真实可靠。四是加强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统计工作的独立性,要排除统计工作的人为障碍,确保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和统计执法工作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