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供销社出资人财务监控体系
财务监控是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和生产经营活动特征而设计的、用于维持公司治理结构中相关利益主体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销社作为出资人对社有企业(社有企业主要指供销社独资和绝对控股企业)进行财务监控是供销社的重要职责,也是促进社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从供销社的职责出发,依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则,构建完善、有效的社有企业的内部财务监控和供销社出资人外部财务监控相结合的社有企业财务监控体系,是加强社有企业资产监管,有效落实社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基础。
加强社有企业内部财务监控
完善社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的建设,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使股东及其它利益团体的利益真正受到保护。
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完善社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确保社有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可靠,为各项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建立和完善社有企业财务状况的动态监测报告制度。建立社有企业会计政策报批和备案管理制度。会计政策的规范和统一,是准确会计核算、确保企业经营成果真实可靠的重要基础。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强调谨慎性原则,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分别制定配套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这使会计核算更充分地反映企业经营风险,但容易导致企业随意调节经营成果。因此,从出资人管理的角度,为了保证对社有企业年度的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的公平、公正,供销社应建立社有企业会计政策报批和备案管理制度,以加强对社有企业会计政策制订及执行的监督,促进社有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真实和完整。
建立和完善社有企业财务信息报告制度。建立和完善社有企业财务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全面反映社有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各项监管提供信息支持,并借助社会中介机构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与审核等措施,切实提高财会信息质量。
建立社有企业财务预算、财务决算报告与审核制度。财务预算是社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基础,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是加大出资人财务监督力度的重要措施。依据供销社监管工作需要,建立规范的社有企业财务预算编制及报告工作制度,是推动社有企业建立以财务预算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促进提高社有企业经营发展的计划性的客观基础。
年度财务决算是社有企业年度经营成果的总“盘点”,是对社有企业进行财务监督的重要措施,也是供销社开展企业保值增值考核、绩效评价、业绩考核、收入分配、领导人考核等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严格的工作制度规范是提高财务决算工作水平、确保财务决算信息质量的制度保证。
对社有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是财务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提高社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措施。应在总结以往社有企业财务决算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满足供销社监管要求的社有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核制度,通过对社有企业的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全面审核,可以逐户核实社有企业经营成果,暴露社有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及决算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逐户进行纠正与调整,为加强社有企业财务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
加强对资产约束和监控
社有企业的经营者可能通过资产的使用导致出资人的财产流失。这就需要供销社对经营者使用资产进行约束。具体来说,约束有以下四项原则:
第一是当社有企业的资产使用改变公司章程中规定的使用范围时,必须报供销社批准。第二是当资产使用的主体改变时必须报供销社批准。第三是当社有企业用资产进行对外抵押、提供担保时必须报供销社批准。第四是当社有企业将生产用资产转化为非生产用资产时必须经供销社批准。
为了控制社有企业的资产,供销社应对经营者掌握的资产进行从购置、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严格监控。供销社应组织开展社有企业的清产核资,目的在于摸清家底,核实资产损失,分清原因,吸取教训,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以清产核资为契机,建立有效的资产质量控制体系。社有企业应尽快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通过科学、合理计提和管理资产减值准备等手段,建立资产损失防范与消化处理机制,并建立资产损失的责任追究制度,分清责任,防止前清后乱。供销社应通过进一步完善社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督促和引导社有企业对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客观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诊断和分析,建立社有企业资产质量预警和控制机制。
建立企业风险防范与管理制度
供销社必须加强社有企业对外投资和资本运作的监控管理,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建立可以追溯的决策责任制。社有企业要合理安排投资规模和资金,加强对外投资的效果跟踪,防止超出自身承受能力、过分依靠举债投资而导致资本结构恶化现象发生。要突出核心业务,防止低水平的盲目“多元化”扩张。要严格控制社有企业经营高风险业务,并加强对高风险业务经营活动的跟踪监督。
供销社可以通过资产负债率来监控负债比例。资产负债率的大小因不同的行业和企业不同规模而有所不同,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说,其资产负债率应较低才行。要根据社有企业资产周转速度和资产息税前利润率的升降程度决定社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的升降程度。一个企业能否偿还负债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资产的变现能力(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说明还贷的可能性越大。第二要考虑息税前利润率,它反映了企业的税前支付能力。
建立社有企业财务审计监督工作制度
加强审计质量监督是加强社有企业财务监控,确保社有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环节。从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内部审计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完善社有企业审计监督体系,统一审计委托方式,严格审计资质条件,规范审计内容和方法,以加强财务审计监督管理工作。
建立社有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制度
确定经营者的责任目标。在评估经营者的经营绩效时,供销社应该首先确定经营者的责任目标,经营者的责任目标应分为两部分:一是资本保全,包括数量保全和质量保全;二是资本增值。要考察资本是否保全或增值,供销社需要在期末对经营者该年度的资产进行清查或盘查,同时对现有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对经营者的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审计。
确定经营者的考核指标。在考核经营者时,出资人通常使用的指标是资本净利润率。制定资本净利润率的标准有以下几个:平均市场利率、平均贷款利率(以年度为主体);行业平均资本利润率;地区行业平均资本利润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