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国建设银行浙江非现场审计引领内审转型

中国建设银行浙江总审计室

  非现场审计系统是建设银行领先同行内部审计的拳头工具。该系统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通过远程调集各类业务数据,进行持续监测与分析,全面把握分支机构和各项业务的风险程度及内控状况,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被审计机构。该系统对及时发现隐患、降低风险、减少损失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借助非现场审计技术,还能从数据特征入手对有关业务和领域专题分析,为业务决策提供参考。运用非现场审计有利于审计部门科学制定计划、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一、多管齐下,提高非现场审计技术

  中国建设银行浙江总审计室依托总行开发的非现场审计系统,不断适应变化,推陈出新,在普及非现场技术、创新优化审计模型、锻炼培养核心人才、促进现场与非现场有机融合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一是推行非现场审计系统应用资格认证。浙江总审计室于2008年制定了《非现场审计系统应用资格认证办法》,率先在建行审计系统内推行应用资格认证考试,受到总行审计部高度肯定,于2009年在建设银行审计系统推广应用。资格论证根据审计人员使用非现场审计系统的熟练程度和业务熟悉程度,分为初始应用员级(D级)、普通应用员级(C级)、中级应用员级(B级)和高级应用员级(A级),每年以理论和上机考试的形式,取得相应的论证资格。认证初期,通过不同岗位职级必须达到相应资格认证、与主审资格竞聘、岗位薪酬挂钩等方式鼓励员工积极参加非现场审计系统资格认证,大力推动了该技术的应用。为进一步拓展非现场审计技术应用的范围和深度,2011年重新修订了认证办法,提高资格认证标准和奖励力度。截止目前,共有87人通过D级考试,44人通过C级考试,23人通过B级考试,6人通过了A级考试。DCBA级人员占比分别达到88%、45%、23%和6%,基本满足了目前审计项目对非现场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是选拔、储备和培养非现场审计核心人才,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近年来,浙江总审计室注意加强非现场技术人员的自主培养和选拔,逐步提高非现场专业人才比重,非现场与IT审计处从最初的7人扩充到16人。加强非现场处与现场处之间人员交流,利用非现场处“大熔炉”效应,为审计人员提供实践锻炼平台,加快非现场专业人才培养和锻炼。总审计室每年都将一批在现场处接受过审计项目锻炼的员工安排至非现场处交流,又将掌握一定非现场审计技术、具有单独模型研发能力的审计人员充实至现场处,强化综合型审计人才培养。

  三是鼓励自创优化审计模型,提升模型使用效果。为提高审计模型研发能力,浙江总审计室不断加强非现场审计模型编写培训,多次邀请审计模型编写专家为非现场审计人员授课。2006年,制订了《浙江总审计室模型考评奖励办法》,每年度对各处项目实施过程中自创或优化的模型进行集中考评,奖励在项目中自创和优化模型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审计人员。累计考评自创模型295个,共有78人次获奖,促进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积极应用非现场审计系统,自主研发和优化模型,提升审计模型质量。2011年,在操作风险重点事项审计中,审计人员自创的个人消费贷款通过大额现金存取规避受托支付管理等多个模型,被总行项目组推荐,并列入系统模型。

  四是促进非现场技术与现场审计有机结合,加强非现场技术对审计实践的支持。随着非现场审计技术在审计项目中的广泛应用,浙江总审计室成立了非现场支持保障小组,为总审计室系统项目和自选项目服务。累计为37个总行系统项目和总审计室自选项目提供非现场技术支持,先后为21个审计项目临时加载数据表,为项目组累计自创模型183个,疑点数据经核实形成审计简报。还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提供非现场技术支持,提高了审计效率。

  五是积极开展数据研究,拓展数据应用范围。根据非现场审计专业化建设工作要求,牵头开展财务数据研究工作,通过厘清财务数据内部之间及与周边系统之间的数据关联关系,提高数据关联有效性和模型应用准确性,以及财务数据在新领域的推广应用。

  六是加强非现场审计系统运行管理,规范数据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制定《非现场审计系统运行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运维人员工作职责,加强日常数据采集、加载和服务器维护。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多次升级非现场审计系统软硬件配置,改进服务器架构,提升系统数据处理能力。积极研究数据同步策略与方法,做好重要数据集中备份和非现场审计系统的集中监控,保证服务器正常运转。制定《数据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实施细则》,严格按照总行数据安全控制要求,设置数据权限控制,遵循用户权限最小化原则对用户访问的权限作出适当规划,加强数据使用人员信息安全保密意识教育,多管齐下,杜绝滥用系统数据或数据丢失等数据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成效显著,审计质量与效率不断提升

  经过多年努力,浙江总审计室审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增强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建行浙江省分行下辖700多家分支机构,业务量大,业务品种多,而浙江总审计室目前仅有96名审计人员。单纯依靠传统的审计方式已无法对所属机构和业务进行全面审计和详细审计,而抽样审计难以保障审计监督所必须的广度和深度。非现场审计的使用和推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审计资源紧张的矛盾,同时扩大了审计范围,有效锁定了审计重点。近三年,浙江总审计室通过非现场审计查找并核实问题疑点共计6508个,其中重大问题22个,提高了精准打击力。如2009年浙江总审计室自创审计模型,发现个别基层机构负责人和员工利用个人账户从事高息拆借、与客户非正常资金往来等问题,总行以审计要情《基层机构负责人和员工账户大额异常资金交易应引起关注》方式转发全行;2010年在浙江省分行网络银行审计调查项目中,浙江总审计室自创19个模型,相关模型发现疑点经核实后,向被审计机构出具风险提示书4份,项目审计报告送总行高管层审阅。2011年在浙江总审计室组织实施的建信村镇银行信贷业务管理检查项目中,利用非现场审计系统加载被审计单位相关业务数据,自创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涉嫌民间借贷等重大问题。

  二是节约审计资源和成本。2011年浙江总审计室非现场审计工作日(含审前准备和审计报告阶段)占比从2005年(非现场二期刚上线还未全面运用)的35.38%上升到51.43%(其中运行非现场审计系统进行审计分析的工作日占比15.15%),现场审计工作日占比从2005年的64.62%下降到48.57%,非现场审计工作日与现场审计工作日比例趋于1:1,有效节约了现场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减少了审计人员出差时间。

  三是提升审计效果。在2009年至2011年总行审计部对浙江省建行总审计室抽查的32个项目的考评中,获得A+及A档的项目有21个,占被考评项目总数的65.62%,审计项目总体质量在系统内39个机构中排名第6位。同时,近三年浙江总审计室共向总行上报113期审计简报(重大问题或风险等),其中6期被审计部签报总行领导,1期被总行单独编发成审计要情,2期被总行单独编发成审计简报,9期被总行集中编发成审计简报,37期转总行其他部门阅处,38期在总行汇总报告中反映,还有2份审计调查报告分别被审计部单独呈报总行领导阅示。同时向浙江省分行发送管理建议书5份,风险揭示书38份。高质量的审计成果得到了总行及浙江省分行的肯定,2010年浙江总审计室被总行授予“中国建设银行审计系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非现场审计的道路上,浙江总审计室任重道远,我们将不断探索,加快内审转型,发挥内审价值增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