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村级货币资金管理的调研报告
摘要:江北区地处近郊,近几年城市化进程加快,村集体大量土地被征用,房屋拆迁,集体资产和资源迅速转化为巨额货币资金。截止2011年底,江北区110个村集体总资产达到37.54亿元,货币资金总额13.17亿元,占总资产的35%。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应用广泛、流动性强,但容易流失,在管理上也发生过挤占、挪用的现象,面对村级日趋庞大的货币资金数额,加强货币资金管理,强化制度执行力,保护集体资金安全的任务日趋紧迫。2012年初,江北区通过对农村集体货币资金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对全区村级集体货币资金管理现状、隐患、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货币资金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村级、货币资金、管理、现状、隐患、原因、对策
一、江北区村级货币资金管理现状
1、股份分红中的货币资金管理。对于每年的股份分红,我区下属街道(镇)事先结合各村当年实际收益情况、货币资金持有量,对各村上报的分红预算方案进行审核。为防止村集体超额分红,慈城镇对分红的预算金额实行事先测算,测算结果由领导审批、村董事会及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分红事先审批制度从一定程度上协调了社员(股东)要求享受更多的集体分配和村集体希望增加公共积累加快发展之间的关系。但是若村(社)为遵循民意执意超额分配,目前街道(镇)也无有力的举措。
2、土地征用补偿收入的管理。对于这块货币资金管理,浙农经发【2005】29号文件规定土地补偿费在基本存款账户内要设置专账进行核算,我区除慈城镇对土地补偿收入由“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设置专户进行统一管理外,其他街道在账务处理上并未统一对土地征用补偿收入明确设置专账,一部分村的土地征用收入直接进入基本账户未设明细,另有一部分村设置了专用账户专门对土地征用补偿收入的资金进行管理。
3、资金出借的管理。对村级货币资金的出借,我区下属街道(镇)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经济合作社一律不得借款给外单位和个人,对原有出借资金,要定期清理,按期收回。如为获取较高利息收入出借政府机构及下属单位,需经村两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会)集体讨论,经全体社员(股东)代表应到社员(股东)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签字通过,报街道(镇)审核后方可出借。出借资金双方应签订借款协议,出借资金占用费的收取不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
4、收款收据的管理。我区《关于开展村级“三资”管理规范化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必须对村集体经济收款收据进行登记和核销,从2011年起,我区对村集体收款收据的领用实行数量控制,并要求“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会计按月对收款收据进行核销,对未使用完的收款收据逐张进行核对,做到账证相实,通过严查收款收据有没及时入账、核销核对,避免相关人员出现挪用集体资金的违法行为。
二、我区村级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隐患
1、现金收付频繁。我区一部分村集体租赁经济发达,租赁对象多、金额散,租金收取频繁,很多租赁合同在签订中并没有对交款日期有明确的规定,一般都是年前进行催缴,承租方不定期上缴租赁款。现行财务制度要求大额资金的支付要实行转账结算,目前农村实际业务往来中,存在大量现金支付的现象。出纳在开票收钱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挪用、占用资金的行为。2010年庄桥街道塘民村曾发生过一起出纳挪用货币资金的事件,该出纳收取了企业上交的租赁款后,只开具收款收据的客户联,对这笔款项未及时入账,当时收款收据也未按月进行核销和检查,加上出纳跳开收据,代理会计并未发现出纳挪用公款的行为,直到与缴款人核对这笔款项上交的具体时间时才发现了这起违反案件。
2、资金出借数额大。根据2011年农经年报显示,我区村集体应收款项达到8亿元左右,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长了25.68%,其中出借资金占到一半,年利息一般以银行基准贷款利率收取,这部分利息收入成为集体收益分配的重要来源。资金出借渠道主要是政府部门及其下属机构、其他村经济合作社及企业,以出借给政府部门及其下属机构为主,目前资金出借风险总体可控,但应进一步规范出借手续,资金必须经社员(代表)大会同意后才能出借。
3、集体超额分配。根据我区2011年集体再分配情况统计结果显示,80个参与集体再分配的村(社),合计分配货币资金2.34亿元,收益分配达到1.15亿元,占集体再分配的49.15%。单纯依靠收益分配的村(社)数为36个、混合分配的村(社)数为42个、仅依靠本金分配的村(社)数为2个(为已撤村建居的单位),分别占集体再分配村(社)数的45%、52.5%、2.5%。上述统计结果显示我区村集体在分配过程中还须进一步提高收益资金所占分配比例,若不突破集体经济发展瓶颈,这种现状势必导致集体货币资金进一步减少,部分村集体几年后将面临无钱可分的局面。
三、现行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执行中存在隐患的原因分析
1、事前监督执行难。目前我区下属四个涉农街道(镇),对于大额资金的使用都要求实行事先申报制度,当前事前环节控制以大额资金支出申报为主。目前我区三个街道(镇)已对下属所有村的财务章实现 “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另外一个街道部分村的财务章还在村一级,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财务章、法人章、票据都由村里进行管理,存在极大的资金安全隐患,如集体资金的出借、投资及存单的抵押、兑现等经济业务街道(镇)部门要到月底会计账务处理时才能知晓,使管理处于被动状态。
2、会计代理有弊端。我区从2002年开始全面实行村集体财务会计代理制,会计代理可以使村级财务管理更加专业、高效,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般“三资”管理服务中心都设在街道(镇),一个代理会计代理7个左右的村,但代理会计实际很难对村集体经济运行实行事前和事中监督,对村情不熟,加大了对货币资金监管的难度。如出纳舞弊,代理会计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同时对于村经济往来情况不熟悉,一些未入账的款项也很难被代理会计发现,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集体资金流失的隐患。
3、内部控制存隐患。我局通过对江北区村集体财务管理稽核岗位情况的调查,岗位未分离的有81个村,只有29个村实行了岗位的分离,账款管理未进行稽核的隐患很大,就会发生上述提到的开漏底收据、款项不入账的情况,在土地征用安置的过程中,一些出纳和综合岗位由一人兼任的村甚至存在虚造名册、虚报青苗数量等骗取集体资金的情况。
四、完善货币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财务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
1、财务印鉴分开管理,把好资金使用关。根据市农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货币资金管理的通知》(甬农发【2005】78号)文件规定,村社银行存款专用印鉴实行街道(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会计与村出纳分开保管制度,强化“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对村级银行存款提取的事前监督。村集体财务章由“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对大额资金的使用做到了事前监控,可以说管理好财务章,就控制了资金支出的源头。很多村集体对财务章的收取一开始存在抵触情绪,但从近几年我区发生货币资金的案件证明,货币资金的管理最重要的一块就是控制好财务章,它是遏制资金犯罪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2、落实四项机制,加强制度执行力。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要求,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工作,做好会计监督、专项检查、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这四项工作,有效落实制度执行力,建立完善的货币资金防控制度,使货币资金的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以会计监督和民主监督为基础,把好货币资金流动各个环节,通过帐证、账实核对、询证、盘点等途径,整改发现的问题,杜绝漏洞。以专项检查为抓手,定期下基层抽查,重点排摸,进一步规范货币资金管理工作。以完善的审计监督制度为核心,使货币资金管理在规则中运行。
(二)强化内部控制,实施内部稽核
财务制度中明确要求货币资金的管理要做到钱、账分离,对于集体再分配资金的发放,我们要求实行银行转账支付,尽量少使用现金,避免现金保管风险,同时对货币资金发放的制单、开票和钱款收付实行岗位分离,两者之间进行相互制约和监督。考虑到一部分村制单和钱款收付未分离的情况,希望采取相关措施,实行两个岗位之间人员分离。对村集体大额资金的收取,还必须实行收款收据联签制度,强化内部稽核。
(三)财务人员深入基层,熟悉村情和村民
1、加强考核,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近几年,会计代理存在一定的弊端性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2011年,江北区通过出台《江北区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会计工作考核办法》,加强了对代理会计提高业务素质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在重点规范代理会计日常账务处理的同时,将采取有效手段充分发挥代理会计的监督职能,要求代理会计定期下代理村,把对基层情况的熟悉程度作为其业务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这是事前预防货币资金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
2、加大培训,提高会计业务素质。农村情况复杂多样,在遵守农村财务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对于发生的新问题、新情况,定期通过加大讨论和交流,聘请专业人员授课等形式,统一会计账务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核算科目,提高全区货币资金管理效率。
(四)提高理财执行力,财务监督有力度
1、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是管理好货币资金无形的手,同时要发挥民主理财小组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先审核、后入账不能流于形式,理财小组不仅要提高理财能力,同时要做到细心和用心,发挥熟悉村情民意的这一优势,及时发现原始凭证存在的问题,监督好收支预决算、工程项目、土地征用补偿收入等货币资金使用情况。
2、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对村级集体审计的监督职能,以职能单位的名义受托中介机构对农村集体经济财务收支和村干部离任进行审计,特别要把货币资金的使用情况作为审计的重点,进行专项审计,更好的发挥监管作用。
3、发挥财务公开监督作用。拓宽村级财务公开渠道和覆盖面,提高民主监督水平一直是我区做好村级“三资”管理工作思考的重要问题。特别是我区地处近郊,城市化不断推进,目前已有17个村撤村建居,村级集体资产日益膨胀,而社员(股东)居住相对较分散的,但对村级“三资”监督管理的热情日益高涨。2011年,我区在实现110个村集体财务上墙公开的基础上,对财务内容实行网络公开,这一政策受到了社员(股东)的欢迎。今年通过村级集体“三资”触摸屏试点,让社员(股东)新增监督渠道,同时进一步扩大财务公开内容,使民主监督更加有效、全面和深入。
江北区农林水利局